两小儿辩日译文注释(翻译两小儿辩日)

孔子是位思想家,不是天文学家,当然不懂得日近日远的道理。

两个小孩向孔子请教,孔子一脸茫然

不懂不装懂,这是孔子的可贵之处,他无法分辨谁对谁错,只好实话实说,坦然承认,结果遭到两个小孩的耻笑:“都说您非常聪明,智慧超群,是个大学问家,原来也有不懂的呀!”

孔子真的不懂,他的兴趣不在天文学上

春秋时期距今几千年之久了,那时候人们对天文知识知之甚少,这不怪孔子。

清晨的太阳,又大又红

那两个小孩究竟谁对谁错呢?先看看两小儿是怎么争辩的吧。

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时离人远。理由是早晨太阳大,像个车轮,而中午小,像个盘子。距离近的东西看起来大,距离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这没毛病。

正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理由是早晨清凉,而中午很热。距离近就热,距离远就凉,比如一个火炉,离它近就感觉热,离它远就感觉凉,这也没错。

太阳刚从东方升起时的情景

两个小孩谁也说服不了谁,争论不休。恰好遇到大学问家孔子,就赶紧向孔子请教,请他定夺,于是就发生了上面的一幕。

午时的阳光

那两个小孩到底谁的观点正确呢?

用现在的天文学知识来看,第二个小孩的观点是正确的。太阳其实是不动的(相对于地球而言),地球是围绕着太阳公转的。早晨时,地球确实是比中午时离太阳远些,但这只是指赤道和南北纬地区,在南极和北极点,早中晚距离太阳的远近都是一样的。

早晨的太阳

那中午时分太阳比早晨能近多少呢?如果把一天分成四份,早晨到中午为6小时,地球的周长也分为四份,则太阳在中午时比早晨要近一万公里。这是将地球的周长除以四而得来的结果。一万公里,这个数据看似不小,实则微乎其微,因为对于日地间1.5亿公里来说,1万公里只占到1500分之一,的确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太阳与地球

那么,既然是中午太阳距离我们近,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那么大呢?真相是这样的:早上和傍晚,太阳相对于地球的角度很低,倾斜着穿过厚厚的大气层,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的影响,光线发生弯曲,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显得大。同理,中午太阳的角度大,几乎直射到我们,穿透的大气层相对较薄,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影响较小,光路弯曲没那么明显,因此人看到的太阳就显得小多了。请注意,是“显得”大或小,并不是真正的大、小。实际上,不管是早上、中午还是傍晚,太阳的大小是不变的。太阳就是太阳,它是一颗恒星,就在那儿一成不变。之所以地球上的人看起来它的大小和远近改变,实际上是人的视角和心理的问题,太阳是没改变的,改变的是人的思维和视角。

太阳与地球的大小对比

另外,太阳在一天中的“大小变化”,其实也是人的一种视觉误差。太阳在早晨升起或傍晚落下时,远处的景物或山川与太阳形成参照,太阳看起来就显得大。而中午太阳升到头顶上,艳阳高照,周围没有任何参照物对比,所以太阳看起来就显得小。假如用仪器测量,不考虑地平线大气折射的影响,太阳在早、中、晚都是一样大的。

地球带着月球围绕太阳公转

孔子是位思想家、哲学家,但不是天文学家,他当然不会懂得这些天文常识。其实在那个时候,人们连自己脚下的大地是个硕大的圆球体、它是绕着太阳公转这些基本常识都没弄明白,又怎么会知道以上那些天文常识呢!古代人普遍的观点是大地是评的,天就是一个盖子盖在上面,所谓“天圆地方”一说就是这么来的。

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四季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早晨太阳确实是离地球远一点,中午离地球近一点,那早晨凉爽、中午炎热是不是太阳远近所造成的呢?实则不然!太阳距离地球远一万公里或是近一万公里,对地球的冷热影响很小,之所以中午热、早晨凉爽,是地球自转造成的,地球的自转形成了白天黑夜,背着太阳就是黑夜,此时,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在清晨降到峰值,然后随着太阳的升起,温度逐渐升高,到下午2点钟左右达到高峰,然后又随着太阳的落山慢慢回落,每天都是这样循环往复。因此,冬季一天中最冷的时刻并不是半夜12元,而是清晨7点左右。同理,夏季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并不是中午12点,而是下午二、三点钟。

中午的太阳看上去也不小,只是肉眼无法直视它

当然还有一点,两小儿所说的太阳远近,只是指他们所处的位置,也就是中国山东曲阜一代,从那个位置讨论太阳的远近,其实,地球是圆的,且不停地旋转,对于整个地球来说,太阳没有远近一说。山东是清晨,那太平洋中部地区就是中午,美国就是傍晚,而欧洲正处于深夜中。说来说去,问题的关键是古人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也不知道它是自转的,仅此而已。

早晨的太阳

孔子很诚实,他不懂就坦然承认,这个品质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要是现在的大人物,肯定就会忽悠两个孩子一番,说不懂肯定丢不起这个脸呀!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