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列传节选的文言翻译(蒙恬列传原文及翻译)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称赞蒙恬“为秦开地益众,北靡匈奴,据河为塞,以山为固,以榆为中”概述出蒙恬对秦王朝的杰出战功。

蒙恬是秦朝的名将,是将门之后。祖父蒙鹫,秦国的大将,曾率军攻韩,夺了13个城池;攻赵,夺了37个城池;攻魏,夺了20个城池。父亲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

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为开拓秦国疆土,为实现秦始皇统一大业,蒙鹫和蒙武父子以攻城略地,浴血奋战,立下汗马功劳。所以秦始皇非常信任蒙氏家族。蒙恬年幼,文武双全,精通兵法,因家世代为秦将。

公元221年(秦王嬴政二十六年),蒙恬终于盼望能有一个难得的机会领兵出征,秦王命令他和将军王贲率军进攻齐国,结果,齐王建被他俘虏,灭了齐国,为秦王嬴政统一全国扫除最后的障碍。蒙恬也因战功,被秦始皇封为内史。

《蒙恬列传》云:“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复河南。筑险塞,因地势险峻,起临滦,至辽东,延袤万里。所以过河,据阳山而行,蜿蜒而北。暴师出外十余年,居上郡。”

司马迁概括介绍了蒙恬在三个方面的功绩:一是抗击匈奴,保卫边疆;二是修建万里长城防御工程,保障北方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三是修建宽阔的直道,加强北方各民族人民相互之间的经济发展文化交往与相融。

一是抗击匈奴,保卫边境。

匈奴单于头曼打了两场大仗。首先是公元前215年,秦朝三十万大军与匈奴军交战,秦军士气高涨,势如破竹,匈奴败退损兵数万,蒙恬率军大获全胜,收复河套以南之地。另外一次就是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蒙恬率大军横渡黄河,与头曼率领的十万铁骑在黄河北面展开了恶战,最终战胜而归。

“头曼不胜秦,北迁”,在经历了这两场大的战役后,匈奴被蒙恬的军队彻底击败,他们逃到了大漠北部。秦王朝北方疆域向黄河北岸、阴山南麓延伸,占领了今天内蒙古乌加河以南广大的地区,包括鄂尔多斯高原。

在此期间,扶苏作为监军也和蒙恬产生了深厚的友谊,这也为他日后的含冤而死埋下了伏笔。

第二,修建万里长城。

虽然秦军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但秦始皇对匈奴并不放心,他一直想要彻底防御匈奴这样的北方少数民族,于是便假借“亡秦者胡也”的名义,不惜血本,下令蒙恬修建万里长城。蒙恬立即派人勘察地形,又征发了七十万劳力,开始修建万里长城这个巨大而艰巨的工程。

《匈奴列传》云:“因边山险堑溪谷可缮者治之,起临洸至辽东万余里。”

蒙恬带领七十万劳力依山势起伏,修建了西起甘肃岷县(今辽东),东至辽东(今辽宁东部)的万里长城。

蒙恬筑长城,一是为胡人所逼,二是中国统一才有国力,而“亡秦者胡也”,其实就是秦始皇所提出的动员口号。冷兵器时代,蒙恬修筑万里长城的防御工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阻止了匈奴南下,使大河南岸和北岸广大地区的人民免遭兵祸,从而促进了边疆文化的发展。

第三,建造了宽阔的直道。

此外,蒙恬还派兵修筑了一条从咸阳到九原的宽直道。《蒙恬列传》云:“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埋谷,千八百里。道未就。”

直道在促进中原地区国家稳定和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文化交往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蒙恬之过

作为秦王朝建立功勋卓著的忠信大臣,蒙恬最终却以自杀而结束了他辉煌的一生。在“沙丘阴谋”中,赵高、李斯、胡亥等人,篡改始皇遗诏,拥立胡亥为第二世,还假传圣旨,下令蒙恬和扶苏自杀。蒙恬究竟有什么过失,以致要自杀来谢罪?

一是蒙恬以“绝地脉”解剖自己的过失。蒙恬面对赵高派来的索命使者,说:“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蒙恬在历次蒙氏家族对秦的贡献中,表现出对秦王朝的忠诚,表现出作为一位将军的坦荡心胸。在他去世之前,“蒙恬叹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许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洸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绝地脉就是挖断地脉。按照古代堪舆家的迷信说法,挖断地脉,是要遭到上天惩罚的。他把这种遭遇原因归咎于挖断了地脉。

二是司马迁将蒙恬的过失评价为“不言而谏”。对蒙恬的“绝地脉”自责,司马迁不以为然。

《蒙恬列传赞》云:“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埋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廖,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司马迁认为,当时秦朝刚刚统一天下,人心未安,民不聊生,而蒙恬作为秦始皇宠臣,并未尽全力劝谏,辅佐皇帝救民于水火之中,协助平定民心,反而迎合始皇的心意,大规模修建长城、直道等重任,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因此司马迁认为蒙恬兄弟遭杀之祸,罪有应得,与挖地脉无关。蒙恬说“绝地之脉”是当时形势下无可奈何的自责。作为大将的蒙恬,祖孙三代为秦朝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尤其是蒙恬本人,为了帝国的安宁,为了始皇的永世荣光,历经十余年的风餐露宿,坚守边疆,他不甘就是这样死去。

他知道使者带来的诏书是假的,朝中必有大事发生,但他却束手无策,因为他已经在阳周被囚禁,所以他不能就是这样死去;作为统帅三十万大军的蒙恬,虽然被囚禁,却足以背叛秦朝,但他不能违背先人的教导,也不能辜负先人的恩德。

因此,对于蒙恬来说,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容易,说服自己的内心很难。所以他挖空心思,只好怀疑自己的罪过是“绝地脉”,这才有了合理的理由去死。

司马迁批评蒙恬为“不强谏”,未免有点儿强人所难。

第一,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秦始皇身居高位,行事很专横,敢对他进谏的人很少。大儿子扶苏是自己宠爱的嫡子,却因劝谏而被疏远,以至被贬为蒙恬的监军,更不用说蒙恬作为人臣了!

第二,蒙恬是个大将军,他镇守塞北十余年,为秦王朝守边疆是他的主要职责,劝谏始皇行仁政应该是丞相李斯、宠臣蒙毅等人的职责。

一个无辜的蒙恬被杀,令人扼腕痛心。

在胡亥要杀蒙恬的时候,叔父子婴进谏说:“今蒙氏,秦的大臣也,且愿主一旦弃去,臣窃以为不可。臣闻轻视之人不能治,独智之人不能存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信外使斗士之意,臣窃以为不可。”

子婴认为蒙恬兄弟是国家重臣,谋士心腹,诛杀他们,天下士子都会感到寒心。“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一个「竟」字,道出蒙恬无辜惨死的真相。世世代代的名将,能威震天下,却敌不过阴谋诡计,最后只能以自杀结束自己辉煌的一生!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