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的解释意思(陆游游山西村原文及翻译)

刊头题字分别为河北、湖南著名书法家孟建国张春芳老师墨宝

陆放翁《游山西村》新解

文/余闲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作者简介与诗作背景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游山西村》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42岁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

人云亦云的注释与切身体会的感受:

《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所作的一首纪游抒情诗。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这个简单解释,给中小学生这么解也可以,望文而生义,不求甚解之。而作为一个诗词爱好者,自然不满于此。也是一样人到中年,才明白中年人有中年人的窘迫和困惑。在这首诗里,我看到了放翁先生无时、无门、无路的人生彷徨,看到了他跳出困惑的毅然决然的勇气,看到了他超然象外的人生境界,看到了作为文、史学家的丰厚底蕴。

诗名之义与隐藏典故:

从诗名《游山西村》看,作者回的是山之西面的村子,游的是村东之山,也就是纪游东山之诗!——所谓“诗言志,歌咏言”,据此品来诗人应有些难言之隐。因为时年41岁的陆游回乡省亲、祭祖,罢官三年的他想起了山阴同乡的谢安,也在40多岁时被朝廷重新起用。同是处在衣冠南渡的历史阶段,一个东晋,一个南宋。同是处在一样的中年年纪,同是面对一样的人生问题时,也是同样希望可以东山再起。

1.“东山再起”的典故,其大致是说:东晋升平四年 ,40岁的谢安离开东山从政,后来打了淝水之战,立下不世之功,成语“东山再起”即典出此。唐宋诗人李白、贺知章、苏东坡、陆游等,都曾盘桓其间,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篇。

2.”东山”的另一个典故: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出自《孟子 尽心上》。意思是说:孔子登上鲁国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孔子登上泰山,天地一览无余,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视点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用超然物外的心境来观看世间的变幻纷扰。

——这首诗应是活用这两个典故:看问题,要学孔子的境界;个人期许当然是学谢安东山,倘若不信,且从他另外几首东山之诗细品,为啥都写的那么欢天喜地?

《东山》之一 南宋/陆游

今日之集何佳哉!入关剧饮始此回。

登山正可小天下,跨海何用寻蓬莱。

青天肯为陆子见,妍日似趣梅花开。

有酒如涪绿可爱,一醉直欲空千罍。

驰酥鹅黄出陇右,熊肪玉白黔南来。

眼花耳熟不知夜,但见银烛高花摧。

京华故人死太半,欢极往往潜生哀。

聊将豪纵压忧患,鼓吹动地声如雷。

《登东山》之二 南宋/陆游

老惯人间岁月催,强扶衰病上崔嵬。

生为柱国细事尔,死画云台何有哉!

熟计提军出青海,未如唤客倒金罍。

明朝日出春风动,更看晴天万里开。

——写的不正是:一字一句,一片欢天情;情意满满,精诚报国心?!

全诗内容与辞句解析

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开篇第一句以自问自答的反问,说丰收之年淳朴的农人热情挽留,以鸡和小猪佐酒招待客人。

1.腊酒:就是冬酿酒,冬至风俗之一,因酿于冬季,或又别称“东阳酒”。

——放翁先生有诗《东阳郭希吕吕子益送酒》:

山崦寻香得早梅,园丁又报水仙开。

独醒坐看儿孙醉,虚负东阳酒担来。

腊酒之典故:

a.“奔走权门,所不忍视,腊酒一壶,能共醉否?” ——宋·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王谠其人是苏轼门生。

b.陶渊明腊酒的传说。

2. “鸡豚”一词,应是来源于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其中有言: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篇文章主讲不“违时”与王道,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隐蔽引入违时、达时的概念。

司马迁的《货殖列传序》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其文中“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句则出自《管子 牧民》篇。引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本诗开篇就不凡,从人民丰衣足食看到到开春之时杀小猪待客,引入要学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由富者得势益彰与失势的差别,联想到要有认清形势,劝诫人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既写出 山西村山环水绕, 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 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 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注:此处是从网上搜到的,比较典型的望文生义解释。下面是我的个人拙见,与他山之石相较。

钱钟书先生曾评价这两句诗”题无剩义”,诗句描写的意境是:山回路转,扑朔迷离,疑若无路,忽又豁然;宋诗富有理趣,这两句诗超越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的哲理。那我再追问一句:“题无剩义,诗有剩义否”?那当然是有,要不然就该结尾,那还狗尾续貂干嘛?

此联是公认的千古警句,也是作者面对困难时人生境界。同样面对“行路难”问题,我们与同是“中兴四大诗人”的南宋杨万里比一下,他有一首《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相较而言,这联诗句中陆游关于人生顺逆的看法,与杨万里的思想境界可谓是一眼见高低。

都说放翁先生是“小李白”,咱们横向比过,就竖向与李白的三首《行路难》比对:

《行路难·其一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二 》

唐 · 李白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行路难.其三》

唐 李白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有人评说:诗仙太狂傲不羁,是圣人口中的“狂狷者”。这样个性张扬,性格跳脱的人做不得官的!此话委实不假!《行路难其一》见彷徨中有坚定。《其二》见“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牢骚,到感概行路之难后,也要学陶翁的“归去来”。《其三》感慨圣贤归处凄凉,干脆以酒浇愁,醉生梦死算了。

由此及彼,再向前推,与鲍照的《行路难》来比,其可寻的十八首,现在选取两首:

《一》拟行路难·其四

南北朝 ·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二》拟行路难·其六

南北朝 ·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诗之妙处在隐,感情宜缠绵委婉;显易流于露,露则浅而易尽。鲍照诗:丧,且直白,不若放翁诗内蕴丰富,意韵如梅圣俞所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也。其“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一句,寓理于诗,极见功夫。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尤甚之。乃全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

同样的天才,一样的落寞。

说完行路之难,再说失路之彷徨。这时隆重登场的是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他在著名的《滕王阁序》有言:

……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注意:这里自叹“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路远“的“失路之人”,不正是王勃与放翁先生自身“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悲凉感触吗?除了嗟叹“时运不齐,命途多舛”。难道因此自哀自怨就此沉沦了?非也!可以“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亦可“柳暗花明又一村”。俗话说的好:“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文中阮籍穷途末路的这个典故,陆游也曾有自己的看法。在《春雨 》一诗:“胸懹阮步兵,诗句谢宣城。今夕俱参透,焚香听雨声。”又《读阮籍传》中 “天生父子立君臣,万世宁容乱大伦!籍辈可诛无复议,礼非为我为何人?”中说阮籍曾言“礼岂为我设邪”,虽然蔑视礼法,但其坦荡依然得人敬重!放翁先生多次颂咏过阮籍,可见他对“竹林七贤”中阮籍的胸怀节操,还是比较推崇的。但是绝对不会选择,自甘蹈入此人如此绝境,又哪能就此自甘堕落?

穷途无路可走,亦可修路而行。放翁先生在他的《修路》一诗中说“雨霪道坏困泥涂,木石纷然赖里闾。但使仅堪行便足,我无长戟与高车。” 应是化用“长戟高门”这个典故,说但凡让我能过得去,我无长戟凌人,也无高车招摇。不招唾骂于里闾!

大家是否记得,陆游84岁留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和68岁时写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两首诗不正是 王勃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真实写照?而“老当益壮”和“穷且益坚”这两个词,是不是在陆游一生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八百多年后,我用放翁先生的《行路难》

“平生结交无十人,与君契合怀抱真,

春游有时马忘秣,夜话不觉鸡报晨。

极知贫贱别离苦,明日有怀就谁语!

人无根柢似浮萍,未死相逢在何许?

道边日斜泣相持,旗亭取醉不须辞。

君贵堂厨万钱食,我劝一杯应不得。”来致敬王勃王子安先生,把相惜而“应不得”的遗憾弥补一下。先生这首诗不若李白、鲍照同题诗出名,却贵在别具一格,且不直说其难,也不以自我为中心,反而能把诗人自己所有的遗憾,化为读者更深的感动。此诗与李、鲍诗同题不同感情,反与子安先生安排一起,能相互呼应为宜。

歧路多徘徊,时念逆旅之多艰。不知放翁先生同在蜀州盘桓的时候,是不是也念叨过子安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现录其关于歧路之诗,同赏别有深长意味。

1.《逆旅书壁》

南宋/ 陆游

驴鞍悬酒榼,僮背负衣囊。

但说市朝变,不知岐路长。

下程先施药,拂榻静焚香。

明旦又西去,河桥秋叶黄。

2.《西村醉归》

南宋/陆游

侠气峥嵘盖九州,一生常耻为身谋。

酒宁剩欠寻常债,剑不虚施细碎雠。

歧路凋零白羽箭,风霜破弊黑貂裘。

阳狂自是英豪事,村市归来醉跨牛。

——两首歧路诗,一则说市朝多变、歧路漫长,人生难免遇有“下程路”的时候,先给自己开药方:拂榻意为扫却繁杂,然后焚香养静气功夫。这是难得的应对之道,不迷茫感伤。面对人生逆旅,保持一份淡然置之态度,怎怕再上路时的萧瑟秋风?!二则说一个侠气峥嵘,一心为国为民的人,却怀才不遇,“白羽箭”一词应是化李白《北风行》诗,有感珍珠蒙尘而伤北风雨雪之意。太白此诗,乃拟鲍照同题而作。三人都别有安排,把“歧路亡羊”的典故用的出神入化。

正是因为陆游通过对人生之路的诸多思考,才把这把领联写的如此富有哲理,正是激励了无数人,才让这句诗千古流传。

颈联: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萧鼓追随春社近”一句中,萧鼓指萧鼓声,有时也指军乐。而春社有两种,民祭土地神和官祭五色土的社稷坛。民祭期望五谷丰登,安居乐业!国祭祝愿江山社稷永驻,国泰民安!——由萧鼓声想起家国事,这是由景入情,触景生情。

“衣冠简朴古风存”是说因为衣冠南渡,这些追随皇帝的乡绅志士,都保持着北宋时的衣帽形态,意为不改初衷:一心打回中原,光复旧京!这岂不是说南宋官民上下都是在卧薪尝胆,为光复中原积蓄力量啊!写到这里,情感酝酿到了的高点:作为一个被贬谪的官员,身系家国,仍能做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忧国忧民,难能可贵!

大家或不认可的我的解释,可以自行查询成语:衣冠南渡。或可参考作者以下几首诗:

1.《夜坐》

作者: 陆游 (南宋)

万螘披书卷,孤萤引篆香。

病思无事乐,老悔少年狂。

南渡衣冠盛,西征道路长。

如今俱梦破,高枕看人忙。

2《自咏》陆游(南宋)

孤艇渺烟波,衡门暗薜萝。

衣冠醉学究,毛骨病维摩。

抚几时长喟,临觞亦浩歌。

无劳问蜗角,蛮触正横戈。

——这时便知衣冠的具体意象是什么,而古风存是存的唐时风貌还是魏晋风貌?当然是北宋汴京时的风貌啊!

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与第一联首尾呼应,且又是前一句设问,后一句作答。不但如此,我认为尾联是对颔联的解答,颔联是跳出困惑看问题,也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眼光、角度不同,结果自然峰回路转。尾联是具体实现的方式,是具体的方法论。至此“诗无剩义”了!

古人作诗是用繁体从右到左竖写。尾句中的门加月是繁体的“閒”,而“闲”字繁体有“閒”与“閑”两种。拆閒为月与门,这是一句拆字诗。通篇来看全诗,从左向右,找到“门”,就能找到“路”。“门”字加“路”就是“门路”的意思,这也是一首藏字诗。现在甚至怀疑:“无时”和“无路”的重字“无”,也是刻意安排的!

1. “閒乘月”的“月”字是说月有阴晴圆缺,不就是盈虚之有数?不就是有晦、弦、望、朔?这“晦”有一词叫“韬光养晦”,不正是王勃所说“君子待机”吗?

2.无时,不是语文课本里解释不定时的意思,而是不得时,命不达时。——记得古语说:“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一样光芒四射而又两次被贬的王勃,再和放翁先生自身境遇相比,是不是就解释通了:都是官宦子弟,一样仕途失意。而王勃所言:盈虚之有数,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不就是本诗里最后两句的境界?拆“閒”为“门”也得“月”,没有机会创造机会。然后“韬光养晦,以待时机”的功夫。厉害吧?毕竟诗人罢官后被人攻击“嘲咏风月”,不是没有原因。

3.柱杖的本意是拄着拐杖,但它的意象是贵人提携。如果无人提携,命不达时,诗人哪怕责杖四十,也要夜扣阍门,告御狀喊冤!这就有点毅然决然的精神了。现从考据学的角度,从诗人自己的诗词里看柱杖一词的意思。而一个官员从“门路”到频繁讲“提携”的时候,你们说这个词是什么意义?现录其诗,以为印证:

一、《拄杖》

陆游/南宋

吾尝评拄杖,妙处在轻坚。

何日提携汝,同登入峡船?

二、《仲冬书事-杖得轻坚余可略》

南宋/陆游

杖得轻坚余可略,酒能醇劲更何求?

二君最是平生旧,白首相从万事休。

三、《余得木杖于秦望山中今三十年矣陇蜀万里未尝》

陆游

提携到处觉身轻,楚泽秦关不计程。

只道维摩无侍者,谁知上座是同行。

青鞋白拂真相称,湘竹溪藤误得名。

珍重从今常倚壁,住庵吾欲过浮生。

四、《余得芦竹拄杖于舍傍民家似芦非芦坚劲轻滑色》

陆游 /南宋

轻坚芦竹杖,入用自龟堂。

挺节冰霜後,论交岁月长。

心空无宠辱,时异有行藏。

老病登临少,何妨日倚床。

【注释】:原题:余得芦竹拄杖于舍傍民家似芦非芦坚劲轻滑色如栗玉入手错然微有声它杖莫及作五字唐律记之

五、《曳杖》

陆游/南宋

曳杖寄彷徉,徐行转曲廊。

病知贪酒害,老悔爱花狂。

庭树云收影,帘旌雨浥香。

悠然有住处,物我两相忘。

六、《鹧鸪天》

南宋/陆游

杖履寻春苦未迟,洛城樱笋正当时。

三千界外归初到,五百年前事总知。

吹玉笛,渡清伊,相逢休问姓名谁。

小车处士深衣叟,曾是天津共赋诗。

七、《纵步近村》

南宋/陆游

病去身轻试杖藜,满村荞麦正离离。

照溪自叹尚微瘦,趁渡人言殊未衰。

草塞瓶头沽浊酒,花篸笠顶引群儿。

裴回不恨归差晚,正爱青灯映竹篱。

八、《曳策》

南宋/陆游

慈竹萧森拱废台,醉归曳策一徘徊。

纷纷落日牛羊下,黯黯长空霰雪来。

三峡猿催清泪落,两京梅傍战尘开。

客怀已是凄凉甚,更听城头画角哀。

——举例尽量自证,自证高于它证;

举证须要丰富,因为孤例不证。

柱杖意象与诸多来源:

一、《杖铭》

文/刘向 〔两汉〕

历危乘险,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杖不强;

有杖不任,颠跌谁怨?有士不用,害何足言。

都蔗虽甘,殆不可杖。佞人悦己,亦不可相。

杖必取任,不必用味。士必任贤,何必取贵?

二、《杖铭》 北宋 苏东坡

“于乎危,于忿是,于乎失道于嗜欲,于乎相忘于富贵。”

——两篇《杖铭》与作者诸多诗作,引经据典,能自证其说否?

尾联问疑与诙谐论证

(一)陆游活了八十多岁,四十多岁都拄拐杖了?放翁先生可是文武双全之人,据说曾两次杀虎。(你说晚上走夜路防身,或者路上防蛇?如此我信!那我还说你去打劫呢!)

(二)谁家夜里访友还叩门?你以为的引用“雪夜访戴”的典故?那也是兴尽而返,没有见到啊!是寓《记承天寺夜游》之意?应该不是,未见积水空明…也无竹柏之影!

(三)如果放翁先生无法敲到宫廷的阍,怎么办?这里还真有一词:叩阍无计,也正好是王勃《滕王阁序》里的“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到此,唯有失路之怨的人,才有在走投无路时候的毅然决然:像百姓无处伸冤时那样去告御狀!放翁先生的意思也不能随便告,我带着拐棍去,负荆请罪一般的去,也循礼依法,不怕挨打。(若告御狀,先依宋律:杖责四十。)

延伸探讨:夜叩门与夜行者

1.“……羿之道,非射也;造父之术,非驭也;奚仲之巧,非斫削也。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者独有也。”

——《管子 形势》

2. 明主之使遠者來而近者親也,為之在心,所謂夜行者,心行也,能心行德,則天下莫能與之爭矣;故曰:「唯夜行者獨有之乎!」

——《管子 形势解》

3.“精诚形乎内,而外喻于人心,此不传之道也。圣人在上,怀道而不言,泽及万民,故不言之教,芒乎大哉!君臣乖心,倍谲见于天,神气相应,微矣,此谓不言之辩,不道之道也。夫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者能有之,却走马以粪,车轨不接于远方之外,是谓坐驰陆沉。”《文子 精诚》

4.“夜行者能无为奸,不能禁狗使无吠己也。故臣能无议君于王,不能禁人议臣于君也。”——《战国策魏策四·白珪谓新城君》

——面对非议诋毁,放翁先生或许也会一脸鄙夷地说:臣能无议君于王,不能禁人议臣于君也。且问:臣乃一片精诚,汝等安知不言之辩乎?

行文至此,全诗解读与答疑结束。或许,听者和疑者因此豁然开朗,或因此陷入新的意象混乱,又或再执原来固有之见。大家可以畅抒己见,一起探讨。

文兴之由与余闲四问

这篇文章的起兴:大概是鼠年年底儿子学网课正好学到《游山西村》,还要求背诵。而家里恰好有这幅字,是书画家吕广恒先生亲书。又因本人尚有一定诗词写作的常识,看出了本诗繁体版拆字的功夫。跨过年是农历辛丑,时值元夕,夜读本诗,接着发现诗里藏着的“门”、“路”二字。

或许因为缘分,唯有同在官场的人,才能体会诸多古人行路难、失路之彷徨、末路之窘境,才能深刻明白本诗“门路”的意涵。随即作新韵诗一首,问答先生,题为:

《余闲四问》

知否放翁诗外意?安谁有闲道忧纾?

倚门笑问若无月,何处赊得这功夫?

诗词里有所谓意象显隐之说,这首诗有所体现,魏晋玄学也常有言意之辨。下一篇的诗词解读,我给大家讲陶渊明《饮酒 其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余闲

公元2021.8.28夜于阳城

题外话:

《门与路》

希望

这叩了千年的门

有人懂,有回应

懂的人

不再有古人一样的遗憾

希望

这感叹了几千年的路

不再有人说行路之难

不再有人

感概穷途末路之难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