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文明的论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论文))

10月11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开幕式在昆明召开。本次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旨在为未来十年甚至更长远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意义重大。

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发表了《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旨讲话,高屋建瓴地论述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原则,分享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做法和成就,指明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向和路径,宣布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举措,发出了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倡议和主张。

生物多样性具有典型的资源功能、突出的生态功能和重要的环境功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然而,由于人类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对生态空间的过度侵占等多种因素,全球物种灭绝速度正在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重大风险。据统计,目前全球有41%的两栖类、26%的哺乳动物和14%的鸟类处于受威胁的状态,共计近100万个物种濒临灭绝,约占人类已知物种总量的八分之一。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立足于面临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生态环境问题和自然资源危机的严峻形势,在科学借鉴西方的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生态理念的基础上,从以人为本的立场、生命共同体的格局、人类文明的高度、地球生态系统的广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例如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这是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主旨讲话,指明和解释了处理人与自然、发展和保护、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出“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对于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对于国家与国家的关系,指出发展中国家需要发达国家的帮助,世界各国要“加强团结、共克时艰”“让发展成果、良好生态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构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求是绿色发展,目标是环境良好、资源永续和生态健康。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是空间的均衡化(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发展的生态化(重点是生产的生态化,如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的资本化(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如发展绿色经济)、治理的体系化(如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和保护的经济化(低成本、低代价)。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世界各国人民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因此,生态文明保护观的精髓是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对于科学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高效地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和谐共处,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

习近平主席在主旨讲话中还指明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可行措施。讲话指出,要“实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等多面共赢,增强各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即是秉持以自然为根、以人为本、优先保障民生的基本立场,推进“三生共赢”的高质量发展。讲话还指出,“设立新的环境保护目标应该兼顾雄心和务实平衡,使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合理”,这即是坚持统筹兼顾、利益平衡和国际环境正义。

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的生态化修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议世界各国人民携起手来,秉持生态文明新思想,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打造和谐美丽的世界。我们也要实现从跟随者、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以生态文明的中国智慧,引领和推进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杨朝霞)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