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十首巅峰之作(辛弃疾青玉案七夕)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分量不可小觑。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作者把火树随风绽放的灯彩,用“星雨”来写流动的烟火。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丰富多彩,激发读者的视觉想象,把读者带入到元夕的现场。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开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还吹落地上的烟花,如雨点落入大地,大放异彩。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上片把元夕的热闹场面渲染得热闹非凡。

东风夜放花千树,似乎借鉴了岑参的语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夜晚,春风,千树,花,都是惊人的一样。但用在这里形容烟火,恰到好处。然后写到烟火的火星,如同白雨一般纷纷从天宇洒下。给人一种幻化的仙境一般。

宝马雕车香满路。这一句写富人的活动,豪华的车子,香气四溢,让人羡慕。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音乐响动,演奏着节日的欢快。这里玉壶有两种解释:流转的月光在人群之中互相交错,或者玉壶的灯光流转着,都可以说通。跳社舞的人一夜欢腾。

上篇写景美人乐,分别从视觉,嗅觉,听觉等方面对元夕夜晚的欢乐场面描绘生动详实,热闹非凡

而下阕,转向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妇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贵妇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交谈,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却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灯火暗淡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发现那人的一瞬间,让作者出人意料地吃惊,让读者莫名其妙的欢心,是悲喜莫名的感激,词人竟有如此本领, 繁华之后,惊鸿一瞥,千百次追寻的人,正在那无人在意的暗淡之中。读者读到这里才恍然大悟: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盛景,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又有什么意义与趣味呢!

首词的神奇就在这里。辛弃疾的词在记叙上铺叙上狠下功夫,而且在借鉴传统诗歌起承转合方面融会贯通,特别是最后的画龙点睛之笔,如万丈擎天柱,突然显现在读者面前,让你惊喜悲痛万分,然后戛然而止,又让你陷入沉思遐想之中,又激起你拍案叫绝的共鸣与五体投地的佩服,然后深深地被征服而不可忘怀,留下不可磨灭的画面和记忆。

这是作者老道的地方,这也是艺术积蓄力量,作家要表情达意的神奇手段。我们不妨看看辛弃疾的其他作品是否也是如此手段,拿住各位看官的。

《破阵子》开头写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最后突然写到现实,可怜白发生,全文在一片遗憾之中戛然而止。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后来写到下雨,最后路转溪头忽见。让人在幸运的喜悦中沉醉作家在旅途的美妙之中不可自拔。

《鹧鸪天》: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洗头荠菜花。通过对比,写不起眼的荠菜花在风雨之中顽强的生命力,表达农村生活的无限惬意和自豪。

《丑奴儿》: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也是同样如此。另外一首《鹧鸪天》: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辛弃疾许多词作都是使用后发制人的手段让文意在最后异军突起,直冲云霄。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用李清照的词来形容这种写法十分合适。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