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经典散文(中秋节美文欣赏)

“月亮婆婆,树影婆娑。来个嫦娥,吃块糕糕。糕糕甜甜,口水涟涟……”奶奶抱着孩子,看着天上皎洁的月亮,从薄薄的云边掠过,像一个穿着白纱急急赶路的女子,她掠过了云、掠过了树、掠过了屋檐和暗青色的山岗,藏到了山梁的后面去了,并没有带来孩子们爱吃的糕糕。可是,孩子们知道,当月亮越来越白,越来越亮,金黄桂花的香味飘满村子的时候,奶奶唱起“月亮歌”的时候,中秋节就要来了,也是吃糕糕的时候了。

中秋是一个成熟和忙碌的季节,老桂花树的香味飘荡在乡村里,黄豆、包谷、稻子、花生、核桃、板栗、柿子依次成熟,丰饶围绕着村庄,农人们忙碌的眉眼中都带着喜悦。农村的中秋是不讲究的,吃食大多是自己地里的出产,忙得过来的人家,会上街去买几个月饼和一斤糖果,迎迎节气;或者就自己动手,准备好面皮和馅心,自己打一锅饼子。再从地里摘来毛豆、花生、包谷、红薯等,煮一大锅子,倒进筲箕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对着月亮,吃上一顿,也算应了节气。

家里的中秋,还算是热闹的。奶奶会在桂花开的时候,拄着拐杖,拎一只小篮子,带着孩子们扛了竹竿去采桂花。金黄的桂花一朵朵一簇簇地盛放在青色的竹篮里,娇嫩而脆弱,细细的,带着小鸡子羽毛般的柔软,连同清雅的香气,使得你的心里也不由得细碎而柔软起来。把金黄的桂花拿回家来,用淘米的小筲箕淘拾干净,再用一双开水煮过的筷子扒拉到一只陶罐里,洒上红糖、白酒,搅拌均匀,仔细地封起口来,过得几日,就可以做桂花糕和桂花饼了。

桂花糕要用磨得细细的米粉,一层一层拌上桂花酱、红糖粉、花生碎,用蒸笼放在灶上篜好;桂花饼则用醒好的面剂子来发面,到时候再包裹混杂了桂花酱、红糖粉、花生碎的馅料,放到锅边去烙。当然,同锅的饼子,也会包上火腿、腊肉、鲜肉、干蘑菇等农家出产。每家的配方都不一样,都是随着老人的教导和孩子们的口味,都是一个圆圆的月亮的形状。只是到了后来,钱多了起来,农人们也不愿意麻烦,乡村里自己做的月饼就少了,外面来的,城市里来的各色月饼就多了起来。渐渐地,连自己也嫌弃了起来:“又忙、又麻烦,铁骨骨地、跟吃个粑粑不是一个样。还不如买人家的,价钱便宜、人又清闲,味道还好!”

父亲买了八个月饼,有鲜肉、火腿、豆沙、白糖、荞麦、五仁等品种,母亲说:“买两个来尝尝就行了,家里做那么多还不够你吃,买那么多?”

父亲笑笑说:“一年一回嘛,又没有多贵,应应景!吃不掉嘛留着慢慢吃,又不是要你一顿就吃掉。”

母亲说:“老子做那个难道还不好吃,放的料、放的馅还少!”

父亲说:“好愁吃得掉,过两天搬包谷、砍包谷杆、拔豆子,好愁吃,就怕你还没有得吃!”

母亲骂:“买几个来过个节就可以了嘛!给你吃,给你装着去田里,再多也不够!”

孩子们倒是很欢迎买来的月饼,一直软软的、无论什么时候吃都可以。不像母亲做的,放凉了就变硬,要拿到篜子上去篜或者拿到火塘里去烤。

母亲从地里拔来了青黄豆、掰下了青翠的包谷、拔下了连着叶子的落花生,坐在院子里采摘,孩子们蹲在地上帮忙,奶奶在灶上烧火,锅里煮着山上摘来的橡子和板栗。水开了,架上竹篾的格子,放下一个篜子,清洗干净的青黄豆、青包谷和青花生都请进了锅里的蔑子;再架上一个篜子,把买来的月饼拆开油纸,用盘子放到篜子上去篜。屋子里热气蒸腾,混合着各种香味。熄了火,父亲把月饼拿了出来,用刀子仔细地切开,每个品种都有一片,依旧拼成了圆月的形状,走出去敬了月亮,又用手指每一样都掰下来小小的一块,摆放在高高的院墙上,才回转来。第二盘拼好的月饼,已经摆在屋里的供桌上,点上了香烛,孩子们早就拿了月饼、端了毛豆和花生、抓了包谷、装了板栗,在院子里的石条上坐着,仰着小脸,边吃边看着天上圆圆的月亮。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