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01年,王维出生于山西运城的一个名门望族,同一年出生的还有“诗仙”李白。
如今说到唐朝诗歌代表,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李杜”。殊不知当王维出名的时候,李白还在四川的山中修道,而“诗圣”杜甫(生于公元712年)正在经历童年。
众所周知,李白崇拜孟浩然,说过“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而王维和孟浩然被后人并称为“王孟”,是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
今天我们以王维的诗歌为线,讲述盛唐第一“佛系青年”王维的一生。
少年成名
王维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父母均是出身于名门望族,王维从小就受到了诗、书、画、音乐的教育。
母亲信佛,为其取名“王维”,字摩诘,取佛家《维摩诘经》之意。连名字都是充满了佛性,也许有些东西是命中注定。
家庭条件如此优越,父母又对王维的教育用心,人生有了美好的开始,幸福却又戛然而止。在王维九岁那年,父亲突发疾病去世。
遭遇如此变故,母亲变卖家产,带着王维和弟弟妹妹回到了娘家。
虽然遭受如此打击,但是王维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更加用功读书,钻研技能。
公元715年,王维离开山西,来到了长安城准备考取功名,这一年他才15岁。优秀的人走到哪里都是优秀,王维也不例外。
在这一年,王维写了《少年行四首》,名噪京城,一时风光无限,其中之一这样写到:
(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四首·其一》
少年游侠相逢,意气相投,都愿意为对方干上一杯。将少年的率真坦荡和朝气蓬勃,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就是当时王维的真实写照,意气风发,豪放不羁。
除了诗词歌赋,王维还精通书法、画画、音乐,简直是全能人才,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其中不乏达官贵人,名满长安城。除了一身才华,重点是还长得帅,妥妥的一枚美少年。
书生意气
在王维十七岁那年的重阳节,身在异地他乡,倍加思念亲友,于是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流传千古。
(二)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写出了多少游子的心声,尤其是在社会人员高速流动的今天。
在平时,游子们会把思念隐藏,不去想它,但是等到佳节到来,抑制不住的思念,真的如滔滔江水。
公元721年,对于只有二十一岁的王维来说,这一年花光了他一生的运气。
当时唐朝的科举,有个规矩叫做“行卷”,就是不仅要看你的实力,还要看你的关系。在好友岐王李范的建议下,王维凭借自己创作的琵琶曲《郁轮袍》打动了玉真公主,得到了她的举荐,高中状元。
在这里有个小插曲,据说当时玉真公主已经将状元的名额给到了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但也许是王维的才华和颜值,彻底吸引了玉真公主。不知真假,权当一故事听。
王维考中了状元后,官拜礼部太乐丞,真的是年轻有为,仿佛是走上了人生巅峰。在这一期间,文艺名流如高适、李龟年等都在传唱王维自编词曲的《相思》。
(三)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
将相思之情写得入木三分,语言朴素无华,却又深情动人。短短二十个字,一气呵成,读之又委婉含蓄。满心相思,没有直接表白,反而借“红豆”寄托情感。
虽在远方,睹物思人,希望友人看到红豆,能够想到正在想他的我,语浅情深。
坠落低谷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当时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李范举办盛宴,邀请众多文人雅士,王维也在其中。
喝醉酒的岐王要求伶人表演黄狮子舞,要知道这只能给皇帝表演,无疑是犯了大忌。最后伶人迫于岐王威严,无奈表演了黄狮子舞。
这件事传到了唐玄宗那里,除了岐王,涉及的大小官员,领罪受罚,王维也不能独善其身。
因为“黄狮子舞”事件,王维被贬到山东济州。从人生巅峰到低谷,仿佛是转眼之间。
从长安到山东,路途遥远,车马慢。王维一路走走停停,借山水以消愁。在经过山西运城(当时叫河北县)时,写了一首诗,可以说是王维写山水诗的一个开始。
(四)
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登河北城楼作》
所见之景,层次错落,虚实结合,怪不得苏轼称赞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在这寂静又广阔的天地之间,王维的心情如同宽广的河川一样闲适。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到达济州以后,王维的内心是苦闷孤独的,因为这是一个看管仓库的职位。长安的繁华和此时的落魄,真的是天壤之别。当年金榜题名,如今孤守仓库。
在济州待了四年多的时间,王维终归没有融入这个地方。落差太大,即使是这么长的时间,也无法释怀。
离开了济州之后,王维又来到了河南淇上任职,并在这里度过了两年的岁月。
重回长安
公元729年,王维回到了长安,开始学习佛法,并结识了诗人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同道中人,惺惺相惜,王维和孟浩然成为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
但是后来孟浩然因为科举落第,决定返回襄阳。王维依依不舍,离别之时,写下了一首诗:
(五)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送别》
王维对友人说,尽管去吧,我不必再问了,看那白云悠悠,无穷无尽。世间功名利禄终有尽头,不如寄情山水,躬耕田园。
送别孟浩然之后,王维又遭受了人生一个沉重的打击。公元731年,自己的妻子,也是青梅竹马,因为难产去世。从此王维没有再娶,三十年单身。
他没有关于悼亡妻子的诗作流传于世,但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爱一个人是可以一生一世的。
公元733年,张九龄担任宰相。王维写了一首诗自荐,没想到就被张九龄录用了,担任右拾遗。随后又写了一首诗,表达感谢之情。
(六)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
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
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讎(chou二声)。
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
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献始兴公》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我现在跪席来表达我对您的仰慕之情,不知道能不能当您的学生?此句一出,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经过了生活的洗礼,变得十分现实。
可以理解,对于王维,就是在社会中的夹缝中生存。妻子去世,妹妹未嫁,弟弟还未长大,他身上有重担,不得不扛。
出使边塞
本以为可以重整旗鼓,在英明的上司带领下,做出一番事业。但是,美好的总是短暂的。
公元736年,张九龄被罢相,李林甫当权,盛唐开始走向衰落。
当然恩师被贬黜,王维也会受到牵连。公元737年,王维被任命出使河西,代表朝廷封赏校阅军队,实际上就是被逐出京城了。
在大漠西北,王维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使至塞上》,这首诗一度让大家把他归到“边塞诗人”的队列中。这首诗的高度就是,此诗代表了大漠风光。
(七)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
苍凉辽阔的边塞风景,境界高远,气象雄浑,将自己的孤寂凄凉之情融入到这苍茫大漠中,实为高妙。王国维说,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当之无愧。
不平凡的一年
公元740年,打击接踵而来,恩师张九龄去世,好友孟浩然去世。
也在这一年,王维因公务出差,途径襄阳,写下了《汉江临泛》。经历了这么事情,王维的精神境界又到达了新的高度,禅意十足,空灵缥缈。
(八)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汉江临泛》
这首诗就如一幅水墨画,山水之间,意境开阔,缥缈空灵。“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错落有致,动静结合,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伟丽新奇的感觉。
隐居终南山
公务出差回来以后,王维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在长安郊外的终南山买了一处别墅。寄情山水自然,逍遥自在。
(九)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别业》
走着走着,走到了水的尽头,坐下来看云卷云舒。追逐功名利禄,总有山穷水尽的一天。到最后是,摆脱执念,如白云般无心,忘记烦恼,自在解脱。
辋川别业
唐玄宗晚年昏庸,政治黑暗,奸臣当权,王维更无心于官场。
公元744年,王维卖掉了终南山的别墅,买下了陕西蓝田的辋川别业。在这里,王维营造了一个清静无为、纯净空灵的世界。写下了许多安静唯美的诗作:
(十)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
(十一)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十三)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
不知道有没有发现,王维写诗,特别爱用“空”字。空就是无,无欲无求,无恨无愁。人成为了大自然的一部分,心空则万物空。
空,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不再停留于文字表面,而是在诗歌中创造了一种空灵的境界。
人到暮年
本以为,王维可以在辋川安度晚年,但是他的人生总是充满了戏剧性。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王维没来得及逃跑,叛军将他抓了之后,胁迫他做了伪官。后来叛乱平定,因为他之前写了一首诗以表忠心,并且王维弟弟平叛有功,才得以官复原职。
经历了如此大起大落,王维的人生更是淡泊宁静。
(十四)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叹白发》
唯有遁入空门,才能获得精神的解脱。一切都释怀了,前尘往事,一笔勾销。
到了晚年,王维彻底与自己和解,“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最后一首诗,是王维晚年所作。因为“安史之乱”以后,唐朝不断遭受边境的侵扰,朝廷也一直在征兵。有了这样的时代背景,才有了王维送友人去安西的事情。
之所以选择最后一首诗,是因为这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写的不仅仅是生离,更是死别。
(十五)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是王维的晚年所作,当时他恐怕是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送朋友的同时,也在送自己。劝君更尽一杯酒,因为这次一别,也许就再也见不到了。
公元761年,王维离开了这个世界。
王维的一生,起起伏伏,历经坎坷,但是他最后还是成为了自己心目中的一尊佛,万事皆空。
在唐朝众多诗人中,论多才多艺,他应该是第一,论宁静淡泊,他应该是第一,论空灵超脱,他应该是第一。
诗意与禅意,人与自然和谐,王维将盛唐的山水田园诗创造出一个新的高度。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学到的是那份淡然从容,笑看人生,放下执念。
欢迎各位诗友一起讨论,各抒己见,各有所爱,和而不同,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