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6年级必背古诗(孟浩然的诗有哪些)

认真苛刻的日本学者,曾经细致统计过《全唐诗》,根据他们的研究,该书共收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作者共计二千八百七十三人。

世人常惊异于,大唐文化之博大深远,当它以具象的数字,雄赳赳地展现在你我面前时,相信每个人还是会被惊到。

爱好诗词之人,贪婪地阅读着古代先贤,洋洋洒洒写就的妙手文章。

悉心钻研的学者,细致地考据,诗人的神来之笔,也能被解剖分割成丝丝缕缕。

而有口腹之欲的吃货,定然也会好奇,怎样的水土,何等的吃食,能够培养这一众的诗人。

诸君莫要嘲笑吃货,对文字敏感之人,对美食必然也会敏感,老谈不是要给吃货戴高帽,毕竟诗人中的老饕,的确也不在少数。

他们对美食的追求,绝不亚于对文字的苛求,甚至为了美食,荒废了功名,付出了生命。

直至今天,孟浩然写的诗歌,连三岁小孩都会背,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枚极致的吃货。

特别指出的是,“极致”在这里不是一个形容词,不信您就往下看。

孟浩然一辈子郁郁不得志,四十多岁的时候,他遇见一生中的贵人,采访使韩朝宗大人。

如今,韩朝宗的姓名,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但是想当年,他可是大大的出名,韩大人位高权重,尤其喜欢提拔后进之辈。

连放荡不羁的李太白,也想与他结交,李白曾经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在那篇散文中,诗人开头就写了两句话: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韩荆州即是韩超宗本人,他仅比孟浩然年长3岁,却甘愿将其引荐给朝廷。

韩朝宗与孟浩然约好时间,准备共赴京师。不料,当日恰好有孟浩然的故友来访,孟浩然便与好友痛饮为乐,以至忘记与韩的约会。

门人好心提醒:“您与韩公尚有约定。”

孟浩然斥责门人道:“现在正在饮酒,哪里顾得上其他?”。最后竟然爽约。

韩大人本是好好先生,这下也不由得发怒,最后实在没办法,也只能独自上路。

如果说,正喝的酒酣耳热,情之所至,不能顾及其他,或者还能理解。

酒醒之后,痛恨自己喝酒误事,才是正常人该有的反应吧。

孟浩然的举动,与常人不同,《新唐书》中,用五个字描述他的反应:“浩然不悔也”。

在吃货眼中,眼前的美酒,要比虚幻的前途,更有吸引力。

孟浩然在他那首《归终南山》中,曾经写道: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诸位看罢孟先生40多岁的这段经历,定然也会有自己的答案。

究竟是“明主”弃了孟浩然,还是他孟浩然弃了“明主”。

古人还有诗云:“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名利丢了也便丢了,何足挂齿。

孟浩然的人生还很长,我们且跟着诗人的脚步慢慢走。

话说,孟浩然还有个至交好友叫王昌龄,两人是一对欢喜冤家,孟浩然放荡,王昌龄不拘小节,双方在政治上,都郁郁不得志。

在诗歌上,两人又都是不世出的天才。

孟浩然是诗星,也就是诗歌中的明星。有卢延让的诗歌为证:

高据襄阳播盛名,问人人道是诗星。

王昌龄的名号更加霸气,他是“诗中天子”。

某年,王昌龄被贬,孟浩然特意为他写了一首诗歌《送王昌龄之岭南》。诗歌本身颇为诘屈聱牙,今天的读者,朗读的时候,可能略有障碍。

诗歌中有四句话,颇值得玩味:

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

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

其中,“缟纻[ gǎo zhù ]”指代白色细麻制作的衣服;“槎头”,又被称作查头鳊,是一种味道鲜美的鱼,也是孟浩然的至爱。

诗人是在对王昌龄说:朋友啊,岭南的生活清苦,没有用丝麻制作的衣服;家乡的特产查头鳊很美味,你且多吃几口。

诗歌后两句,孟浩然说自己身患重疾,久病不愈,却又无端平添了,对朋友遭魑魅之祸的担忧。

这四句话,并不是什么名句,在整首诗歌里,也只起到叙事的作用,但这几句话里,埋藏了一个惊天秘密:

孟浩然的死亡之因。

诸位且听老谈慢慢分析。诗歌的题目叫《送王昌龄之岭南》,也就是说,这首诗歌作于,王昌龄被贬岭南途中。

翻看王昌龄的生平,他的仕途颇为坎坷,半生都在被贬或者外调的路上。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王昌龄被贬至岭南,途经襄阳,与孟浩然便有了一场相遇。

开元二十七年即是公元739年,继续调查孟浩然的履历,诗人卒于公元740年。

孟浩然也在诗中言明:“已抱沈痼疾。”从时间和逻辑上来说,都是讲得通的。

孟浩然因何而亡?《旧唐书》的原文是,“不达而卒”,意思是官位不显达,最后郁郁而亡。

只因为几杯水酒,孟浩然尚且能丢弃高官厚禄。官场上的名利,于他而言,显然没有那样的分量。

《新唐书·孟浩然传》的原文是:“开元末,病疽背卒。

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自公元713年至741年,持续29载。

古往今来的煌煌史册,大都记录政治人物,两千余名诗人组成的《文艺列传》,在整部《新唐书》中,仅占据很小的篇幅。

更不消说,如此伟大的诗人,孟浩然在《旧唐书》里的传记,只有区区44个字,还不如一首诗歌的字数多。

“孟浩然,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与之唱和。不达而卒。

王士源是孟浩然的老乡,他的说法很冷峻也很现实:“未禄于代,史不必书。”

你连个官位都没有,史书甚至没有记录的必要,能给你留下四十来字,很可以了。

王士源的生卒年不可考,他也是个洒脱飘逸之人,少怀山林之志,成年后即遍览名山。

天宝四年(即745年),王士源应诏入长安,也就在那时,他才知道孟浩然早已作古的消息。

王士源留存于后世的文章不多,现仅存《孟浩然集序》一篇。

在文章里,作者表达了对孟浩然的仰慕,孟之为人为诗,以自然为宗,天然去雕饰,情之所至,率意而为,泯于利禄。

王士源在文章中,还道破了孟浩然去世的真正原因:

“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时浩然疾疹发背,且愈。相得欢甚,浪情戏谑,食鲜疾动,终于冶城南园。”

孟浩然背部得了疾病,本来就要痊愈,在招待王昌龄的宴会上,看见家乡的海鲜,不由得食指大动,管不了许多,饱餐一顿,也便一命呜呼了。

结合孟浩然写的诗:“乡味有槎头”;再结合《新唐书》的记载:“病疽背卒。”

孟浩然的死亡原因,终于坐实了,原来还是因为嘴巴太馋。

诗圣杜甫是其后辈,杜甫本人对孟也极其仰慕尊敬,他曾经作过一组很出名的诗,从社会、民情诸多方面描绘现状,这组诗歌名为《解闷十二首》。

在《解闷》诗中,杜甫写道:

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

杜甫从侧面证实,孟浩然的确因为食用槎头鳊而亡。

一代诗星,因嘴馋而终,令人唏嘘,仔细思之,又有些可爱。

对了,诗圣杜甫比起孟浩然来,也不遑多让,他也是个毫无节制的吃货,有一说,他因为贪吃牛肉,过量而亡。

有些人因此埋怨王昌龄,说他间接害死了孟浩然。老谈觉得,这些人真的冤枉人家了,从朋友的角度出发,王昌龄一定劝过,但他劝得住吗?

故事讲到这里,还没有完结,孟浩然去世后15年,王昌龄也亡故了,他远没有孟浩然幸运,安史之乱爆发,王昌龄避乱回乡,之后被刺史闾丘晓杀害。

因为嫉妒王昌龄而杀了他。

又过了一年,节度使张镐在河南集结部队,众士兵都到齐了,唯独闾丘晓到的最晚,因为延误日期,张镐决定杀闾丘晓。

闾丘晓祈求道:“我的父母还在,祈求你宽恕我,侍奉双亲的晚年。”

张镐怒道:“王昌龄的双亲谁奉养?!”

尔后,张镐命人杖杀之。

读史书到这里,笔者很是过瘾,诗人不幸的遭遇,复仇的快感,都化作大棒,一下一下打在闾丘晓的身上。

掩卷后,笔者的思绪却起伏不定,辛弃疾曾写过: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1200年过去了,当年的富贵哪里去了,韩朝宗在哪里,闾丘晓在哪里,往大处说,唐玄宗、唐肃宗又在何处。

但孟浩然还在,王昌龄也在,他们的诗文,在诸位看到的这个公众号里,在中小学生的课本里,在亿万中国人的血管里。

注:文章所有的故事与材料,皆有史可稽。取自《全唐诗、》《新唐书》、《旧唐书》、《孟浩然集序》等。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