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诗句古诗名句(写夏的古诗词大全集)

又是一年夏日长

草木葱茏,万物滋长

在《千家诗》中

有很多反映夏日生活面貌的诗句

岳麓君从“古典名著普及文库”《千家诗》中

摘选了一些描写夏天的诗句

让我们一起在古诗中,感受夏天的美好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千家诗》,岳麓书社出版

1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这是一幅初夏雨过天晴的风景画:风清日暖,雨过刚晴,正对着门户的南山,峰峦更加分明;而且再没有柳絮随风飞扬,让人眼花缭乱,只有葵花向着太阳开放。“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不仅是写初夏的景物变化,也影射政坛变化:朝廷中“实行新法”的当权者已经离开,如柳絮飘尽;自己为相,忠于朝廷,如葵花向日开放。司马光是北宋史学大家,又能文善诗,此诗把咏叹世事与写景状物有机结合,堪称大手笔。

2

《初夏睡起》

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此诗是诗人闲居家乡时所作。头两句写初夏到来,梅子熟了,酸味软了齿牙;芭蕉绿了,绿色映照在窗纱。后两句写自己日长睡起,感到无聊,只好观看儿童捕捉柳絮。诗人满腔爱国热情,却被迫闲居,百无聊赖,只能闲看儿童追逐风中柳絮,心中的感伤流露在字里行间。“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写初夏感受,典型而活泼清新,尤为人所称道。

3

《即景》

朱淑真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诗题《即景》,意思是即景生情,就眼前所见景物抒发感情。女诗人描写自己于初夏在深闺独坐所见的景物及由此产生的心情。夕阳西下,竹摇清影,笼罩幽窗;应季节出现的鸟儿,在夕阳下聒噪,将要归巢。又看到海棠已凋谢,柳絮也飞尽。而且天气使人困乏,白天逐渐变长。诗人通过所见、所听、所感,表现内心的无聊和身体的疲倦。

4

《初夏游张园》

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这首诗描写诗人于黄梅季节载酒出游,潇洒畅饮,摘尽金灿灿的枇杷下酒,以助酒兴。戴敏,南宋诗人。此诗或传为戴敏之子戴复古所作。

5

《鄂州南楼书事》

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创人。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诗人被贬到江西南昌,后寓居鄂州(今湖北武昌),此诗作于崇宁二年(1103年)。南楼,又叫玩月楼,在武昌黄鹄山(蛇山)顶。诗人登南楼凭栏远望,只见山光与水光相接,十里菱花与荷花飘香。夜晚,明月东升,清风徐来。诗人感叹说,清风明月无人管束,自己也是投闲置散之人,无拘无束,可以尽情享受这一味清凉。诗中透露出潇洒,也透露出寂寞凄凉。这时诗人已经经历了几年的贬谪生涯,两年后就去世了。

6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此诗写山亭夏天的景象。头二句写山亭静景。夏日炎炎,日长人倦,而夏日山亭却是绿树荫浓,楼台倒映,给人带来清凉和宁静。后二句由静转动。微风起处,波光闪闪,就如一张水晶帘,更给人带来凉爽。亭边又有蔷薇满架,一院清香袭人,使人陶醉。全诗通过描写客观景物,表现出夏日山亭的可爱。高骈,晚唐人。

7

《田家》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是南宋时期跟陆游、杨万里、尤袤并称“中兴四大家”的诗人。这首诗是《四时田园杂兴》中夏日的一首。诗人自己说:“淳熙丙午,沉疴少纾,复至石湖旧隐。野外即事,辄书一绝,终岁得六十篇,号《四时田园杂兴》。”淳熙丙午是淳熙十三年(1186年)。题目《田家》是《千家诗》编者所加。这首诗前两句写农家男耕女织,全家动员,日夜辛勤劳动的繁忙景象。后两句写幼小的孙子,虽还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桑树下面学种瓜菜。全诗说明农家无闲人,连幼童也受熏陶,寓劳动于游戏之中。农民的勤劳,风俗的淳厚,于此可见。诗句朴实无华,亲切感人,为后世所传诵。

8

《题榴花》

朱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这首诗描写石榴的可爱:夏日开花,光华灿烂,而且不是华而不实,枝间开始结出果实。诗人感叹说,驾着车马观花的人们,只爱欣赏其他花卉,却不来欣赏榴花,榴花纷乱地落在苍苔之上,寂寞冷清。诗人大概是有感而发,感叹某些杰出人才得不到赏识重用。一说此诗作者为韩愈。

9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此诗写乡村夏季晚景。头两句写景:绿草铺满堤岸,雨水灌满池塘,青山衔着落日,倒影随水波摇动。后两句写人:牧童放牧归村,横骑牛背,手持短笛,随口而吹,不成腔调,悠然自得。四句诗构成一幅天然图画。后两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把牧童的形象描绘得天真烂漫,历来为人所称道。雷震,南宋诗人,籍贯、生平不详。

10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书湖阴先生壁》,就是写在湖阴先生家壁上的诗。湖阴先生是杨德逢的别号,杨德逢是王安石在金陵紫金山下的邻居。诗的前两句描绘湖阴先生的庭院洁净高雅:茅檐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苔藓尽去,花木成畦,而且是先生亲自栽培。后两句描写湖阴先生居住环境的清幽宜人:屋外萦回一条小河,环绕着绿油油的稻田;对面两座青山推门而入,送来青翠的山色。绿水护田与两山送青,山水被描画为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诗歌勾画出了庭院的环境,也勾画出了主人的精神风貌。

1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净慈寺是西湖边的著名佛寺,位于西湖南岸南屏山附近。林子方是作者的朋友,曾经任过直阁秘书。作者清晨送别朋友,因而写了这首诗。全诗描写西湖六月风光,起首就用“毕竟”二字,突出六月这个特定的时间。西湖六月的风光跟其他季节不同,有什么不同呢?诗人的眼光集中在满湖的莲叶与莲花上。远远望去,莲叶无穷无尽,一片碧绿青翠,好像与蓝天相接;荷花在阳光映照下,更显得分外鲜艳夺目。全诗使用白描手法,朴素高雅,音律和谐,描绘出了六月西湖独特的美景。

12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需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全诗描写作者在江村的宁静生活。江村,指浣花溪边的小村。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来到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置草堂。此诗通篇以“幽”字为主线。第一联写环境之“幽”,小溪弯弯曲曲,环绕村庄。第二联写动物之“幽”,燕子与沙鸥清闲自得,与人亲近。第三联写人事之“幽”,老妻画纸为棋盘,准备弈棋;儿子敲针为钩,想去钓鱼。第四联写心情之“幽”,虽然贫困却恬淡自在。

13

《夏日》

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张耒是北宋诗人,是苏轼的学生,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这首诗写江村夏日的感受,突出一个“静”字。前四句写白天的静,风清日丽,燕雀巢檐,粉蝶晒衣,蜘蛛补网。五、六句写夜晚的静,帘栊中透出稀疏的月影,枕边听到潺潺的溪声。作者热爱江村的清静可爱,故诗的末联很自然地写道“直欲樵渔过此生”——但愿自己像樵夫、渔夫那样,自由自在地度过这一生。

14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积雨,就是久雨。辋(wǎng)川庄是王维的别墅,在今陕西蓝田县终南山下的辋川河边。这首诗正是诗人晚年生活的写照。《旧唐书·王维传》载:“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铿锵,意境优美。三、四句是全诗最精彩的一联,在叠字的运用上有独到的功夫。用了“漠漠”,就使水田显得广阔辽远,白鹭也就有了自由飞翔的余地;用了“阴阴”,雨后的夏木才显出茂密浓郁,黄鹂的鸣唱才显出婉转清幽。

15

《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常建是唐代诗人。诗题一作《题破山寺后禅院》。破山寺,又名兴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禅院,指僧人所居场所。《舆地纪胜》云:“兴福寺,在常熟之破山。齐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唐常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即此地也。”这首诗的首联写诗人清晨进入山林中的古寺,领起以下各句。颈联说,弯曲的小路,愈走愈通向幽静的地方,只见禅房隐藏在花木丛中。这两句,历代诗人都很称赞。颈联两句说,秀美的山色顺应鸟的天性,使它们非常快乐活跃,澄碧的潭水使人陶醉,把人心中的杂念一洗而空。最后,用“惟闻钟磬音”结尾,反衬古寺的幽静,令人遐思万千。这首诗很有名,特别是第三、四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经常被人引用,成语“曲径通幽”即源于此。据说,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看了这两句,想“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第五、六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鸟性之悦,也很出色。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论说:悦以山光;人心之空,空因潭水。此倒装句法,通体幽绝。”

本文解析摘自

岳麓书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千家诗》。

《千家诗》

作 者:陈蒲清 导读、注译

定 价:¥28.00

《千家诗》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千”,为国学启蒙小四书。它篇幅适当,浅近易懂,便利初学。内容丰富,多为唐宋两代的名作,传诵不衰,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生活、人情风貌。入选的作者面宽,既有帝王将相、名流学士,也有野老牧童、和尚道士,囊括了社会的各个阶层。认诗不认人,不以人废诗,从而使某些不出名甚至没有留下姓名的作者所写的好诗能够广泛流传。因此,它能够符合广大读者群体的需要,能够风行全国,是我们学习唐宋古典诗歌不可或缺的入门读物。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