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听雨声的优美诗句(描写听雨的诗句古诗)

我最佩服诗人,他们是一个奇特的群体,有灵感,有创造,像一个大师那样匠心独运。在他手里什么东西都可以入诗,往往是信手拈来,点铁成金。

不只是写春花秋月,而且还写风霜雨雪。写雨的诗最著名的有杜甫的《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已经成为千古名句。

女诗人秋瑾也引用过清人陶宗亮的诗句“秋风秋雨愁煞人”,她为了唤起人们的觉醒,三十二岁时牺牲在古轩亭口。鲁迅因此还写了一篇小说,她的鲜血被华老栓用辛苦钱买去治痨病。

记得苏东坡在黄州开荒地时遇到一场大雨,他写诗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古人写雨的诗如此之多,我们今天就索性来欣赏几首秋雨。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这是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崔雍崔衮是诗人的好友,他旅宿在骆家时,想起了崔雍崔衮这两位好友,因而遥寄相思之情。

可是非常遗憾的是,即使秋天空气清新,船坞和亭榭静净无尘,但朋友还是被高墙阻隔。此时只有连绵的秋雨,它们打在一些枯萎的荷叶上面,发出砰砰的雨声。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孤高绣衣人,潇洒青霞赏。

这是节选自李白的《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裴侍御是当朝御史台官员,是李白的好朋友。李白借写秋雨起兴,抒发了自己与朋友的情谊和感激之情。

秋雨带着寒意袭来,北风萧萧,连大江也变得澄清了许多。你作为检察官员,就像这秋天一样的身姿潇洒,品质高洁。“秀衣”是当时御史的服装。可见这首诗只是“对雨”,重点在后面的“感时”。

夜山秋雨滴空廊,灯照堂前树叶光。

对坐读书终卷后,自披衣被扫僧房。

这是唐朝诗人王建的《秋夜对雨寄石瓮寺二秀才》。这首诗也是“秋夜对雨”,在连绵的雨中想起了石瓮寺的两位朋友。石瓮寺在骊山东秀岭上,为佛教信奉的胜境。

诗人想象着寺院里这两位朋友的情形,夜深了,山高林密,秋雨滴着静寂的围廊,灯光照在树叶上。他们二人或许正在对坐读书,然后披着衣服去打扫房间。这里通过雨中寂寞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此四句诗节选自杜甫的《秋雨叹三首》之二。当时进入秋天,接连下大雨六十多天,道路阻隔,作物无收,诗歌是借久雨感叹人们生活之痛苦。

秋天应该是秋高气爽的,但这一年却是连绵大雨,四海八荒到处都在乌云的笼罩之下。阡陌淹没,洪水泛滥,乌云翻滚,人们精神高度紧张,连对面的牛马都看不清,泾渭河水也互相混淆界限不明了。这里的泾渭清浊不分也是暗指当时的世道。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这是清代诗人陈文述写的《夏日杂诗》,虽是写夏日的酷暑炎热,但是来了一阵大雨,只听得荷叶上蓬蓬的声音,暑气消退,人们感到了一阵凉爽惬意,原来秋天悄悄地来临了。

诗人的居室临近湖水,夜晚湖风送爽,枕席床垫都变得冰凉,连做梦都感觉到舒适。雨打荷叶,正是李商隐诗歌中“留得枯荷听雨声”的那种意境。在《红楼梦》里,林黛玉对这一句情有独钟,并将它改成了“留得残荷听雨声”。一字之差,不知道如何体会。

另外唐代诗人韦应物还有一首《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他的秋雨淅沥的惆怅之感,是通过听到阵阵雁鸣而感发的。可见古人写秋雨的方式多种多样,很少雷同。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