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结构
选择考点+翻译考点+文言知识+阅读题考点+历年真题总结
选 择 题 考 点
① 本文选自《国语·周语》
② 《国语》又称为《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
③ 成书于战国时期
④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汉书》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⑤《国语》记言(记载了8个国家的史实)《左传》战争
《战国策》故事(记载了12个国家的史实)《史记》人物
翻 译 题 考 点
1. 厉王虐,国人谤王。
虐:残暴(古今意义不同) 谤:指责(古今意义不同)
周厉王残暴,老百姓都指责他的暴政。
2. 民不堪命矣!
堪:忍受 命:指厉王暴虐的各种政令
百姓都承受不住这样的暴政了!
3.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莫:没有人(代词) 目:名词作动词
国都的人都没有谁敢说话,在路上相遇只能用目光示意。
4. 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弥:消除 谤:指责的言论 乃:于是
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于是民众不敢讲话了。
5. 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重点句子)
障:阻拦,意为暂时阻挡,并未彻底制止。
这是阻塞人们的言论啊。堵百姓的嘴,比堵塞河流后果更严重。
6.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溃:堤防崩溃 民:治理民众(名词作动词)
河流被阻塞一旦堤防崩溃,死伤的民众一定很多。治理民众也是这样.
7.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为:治理 决:排除
所以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理民众的人,开导民众让他们讲话。
8.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宣言:发表言论 兴:显现,体现
百姓口头发表言论,国家治乱就从这里显现出来。
9.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备:防备 阜:增加,增多
推行好的防备坏的,这是用来增加财务衣食的方法。
10.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雍也?
宣:表达出来 成:考虑成熟 行:自然流露
人民心中所想而通过嘴表达出来,考虑成熟而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住呢?
11.若雍其口,其与能几何?
与:赞成 几何:多少
如果堵塞民众的口,赞成的人能有多少?
12. 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国人:国家的民众
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责他。
文言知识
- 文 言 虚 词
- 【之】
①以告,则杀之。
代词,代指卫巫报告的指责议论朝政者。
②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代词 这样
③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以】
①以告,则杀之。
介词,把
②道路以目
介词,用
③是以事行而不悖
介词,因为
- 【于】
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介词,表示比较
②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介词,从
③三年,乃流王于彘。
介词,到
特 殊 句 式
①是障之也。(是…也,判断句)
②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也,判断句)
③是以事行而不悖。(以是,介词宾语前置)
④夫民虑之于口,而宣之于口。(于心虑之,于口宣之,状语后置)
阅 读 理 解 考 点
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翻译,名句出处,主题中心思想,构成了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民主性精华的一页。
2.5句比喻,论证方法为类比论证。
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②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说明压制民众言论自由的危害性)
③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
④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
① 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
注意:为民者宣之使言 不属于类比。
3.成语:道路以目
4.问答:召公认为为君者应该怎样治国?
善于纳谏
历 年 真 题
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04年)
A.《春秋》 B.《左传》
C.《史记》 D.《汉书》
2.先秦历史散文著作中,尤其擅长描写战争的是 ( ) (06年)
A.《春秋》 B.《左传》
C.《论语》 D.《孟子》
3.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 ) (08年)
A.《春秋》 B.《左传》
C.《国语》 D.《史记》
4.下列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代的是 ( ) (10年)
A.《左传》 B.《国语》
C.《诗经》 D.《战国策》
5.下列句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 (11年)
A.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
B.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C.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D.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6. 警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 ( ) (11年)
A.《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B.《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C.《史记·李将军列传》
D.《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
7.【翻译】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10年)
8.【翻译】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 (10年)
真 题 答 案
1.C
2.B
3.B
4.B
5.答案B。ACD中“以”都是用作介词,意为“用”,B选项“以”用作连词,表示目的“来”
6.D
7.【翻译】老百姓内心考虑的事能说出来,就对照着实行,怎么能加以堵塞呢?
8.【翻译】周厉王暴虐无道,老百姓都指责他的暴政。召公告诉厉王说:“人民忍受不了这样的暴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