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古诗句的意思

一、一些古诗句的解释和含义

1.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花巧的言语会扰乱内心的德性,小事不能忍耐将致使谋取的大事出现意料之外的变数. 2.道不同,不相为谋 所走的路既然不相同,就不必掺合在一起商量对策.喻志向不同,无话可说. 3.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我恐怕季孙氏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宫廷之内啊!有成语,祸起萧墙,即出此.喻同室操戈. 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不忧心(大家)贫穷,而害怕在财产的分配上不公允;不忧心人民太少,而害怕不能安定下来. 5.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倾危。

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厌,满足. 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仁义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象浮云一样。

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9.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没有粮食不过是饿死罢了),但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联系上文,“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10.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所谓政治,就是使一个国家走上正道(正轨).你率先以正身自处,有谁敢不按正身的呢? 11.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帮 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旺,一句话可以使国家走向灭亡. 12.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贤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使别人明白;今天的人则是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却想去使别人明白。 分别喻指,自知之明,自以为是. 1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的。 14.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卫灵公篇》)释:君子不因为人家一句话(说得好)便提拔他,不因为他是坏人而鄙弃他的好话。

1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出自于 《论语子罕篇》。

依前文,解释为: 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寓意光阴似流水一样一去不回,要倍加珍惜。

二、关于古诗句的意思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有情,死而不已,化做春泥也护花。诗人以落花有情自比,表达自己虽前途不畅也不忘报国的情怀。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是指:老天虽然不会说话,但是确实有情的;每当冬天过去时,万物就会复苏。

今夜偏知春之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今夜我忽然感到春天的温暖气息,

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的窗纱。

这两句是写:俯视大地静谧,夜寒料峭,虫声新透,感知春之信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在这样的夜里,听到有人用笛吹奏着“折杨柳”的曲子,那充满伤感、思念的声音,又有谁听了不会油然兴起怀乡之情呢?沦落异乡的浪子,原本就思念故园,何况又在寂寞的深夜里,听到伤感的曲调,自然更加深了怀乡情愁。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诗人静卧船舱,仰看蓝天白云。咦,满天云朵怎么定在诗人静卧船舱,仰看蓝天白云。咦,满天云朵怎么定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呢?转瞬之间诗人就恍然大悟了:原来白云正默默随我同行,和我一道向东飞去呢!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 元稹《菊花》

意思翻译: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三、古诗意思

李商隐——《春雨》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作者】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xi)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因受牛李党争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长于律、绝,富于文采,风格色彩浓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有《李义山诗集》。

【注释】:

白门:今江苏省南京市。

红楼:华美的楼房,多指女子的住处。

珠泊:珠帘,此处比喻雨丝。

晼晚:夕阳西下的光景,此处还蕴涵年复一年、人老珠黄之意。

玉珰:耳珠。

云罗:像罗纹般的云片。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

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梦前之思。在深邃的洞房中,昨夜吹进了春风,可见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春回大地,风入洞房,该是春色已满人间了吧,可是深居内室的人,感到有些意外,仿佛春天是一下子出现了似的。季节的更换容易引起感情的波动,尤其当寒冷萧索的冬天转到晴和美丽的春天的时候。面对这美好的季节,怎么能不怀念在远方的美人呢?在古代汉语中,美人这个词,含义比现代汉语宽泛。它既指男人,又指女人,既指容色美丽的人,又指品德美好的人。在本诗中,大概是指离别的爱侣,但是男是女,就无从坐实了。因为诗人既可以写自己之梦,那么,这位美人就是女性。也可以代某一女子写梦。那么,这位美人就是男性了。这是无须深究的。总之,是在春风吹拂之中,想到在湘江之滨的美人,相距既远,相会自难,所以更加思念了。

后两句写思后之梦。由于白天的怀想,所以夜眠洞房,因忆成梦。在枕上虽只片刻功夫,而在梦中却已走完去到江南(即美人所在的湘江之滨)的数千里路程了。用“片时”,正是为了和“数千里”互相对衬。这两句既写出了梦中的迷离惝恍,也暗示出平日的密意深情。换句话说,是用时间的速度和空间的广度,来显示感情的强度和深度。(宋晏几道《蝶恋花》云:“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即从此诗化出。)在醒时多年无法做到的事,在梦中片时就实现了,虽嫌迷离,终觉美好。谁没有这种生活经验呢?诗人在这里给予了动人的再现。

四、一些古诗句的解释和含义

1.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花巧的言语会扰乱内心的德性,小事不能忍耐将致使谋取的大事出现意料之外的变数.

2.道不同,不相为谋

所走的路既然不相同,就不必掺合在一起商量对策.喻志向不同,无话可说.

3.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我恐怕季孙氏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宫廷之内啊!有成语,祸起萧墙,即出此.喻同室操戈.

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不忧心(大家)贫穷,而害怕在财产的分配上不公允;不忧心人民太少,而害怕不能安定下来.

5.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倾危。

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厌,满足.

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仁义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象浮云一样。

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9.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没有粮食不过是饿死罢了),但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联系上文,“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10.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所谓政治,就是使一个国家走上正道(正轨).你率先以正身自处,有谁敢不按正身的呢?

11.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帮

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旺,一句话可以使国家走向灭亡.

12.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贤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使别人明白;今天的人则是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却想去使别人明白。 分别喻指,自知之明,自以为是.

1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的。

14.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卫灵公篇》)释:君子不因为人家一句话(说得好)便提拔他,不因为他是坏人而鄙弃他的好话。

1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出自于 《论语子罕篇》。 依前文,解释为:

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寓意光阴似流水一样一去不回,要倍加珍惜。

五、古诗的意思

「题福唐观二首」杜光庭

盘空蹑翠到山巅,竹殿云楼势逼天。古洞草深微有路,

旧碑文灭不知年。八州物象通檐外,万里烟霞在目前。

自是人间轻举地,何须蓬岛访真仙。

曾随云水此山游,行尽层峰更上楼。九月登临须有意,

七年岐路亦堪愁。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

暂熟炉香不须去,伫陪天仗入神州。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

明写景,写福唐观周围众树与枫树参杂,烟雾缭绕的景象。

暗写人生,写悟性。这种远近高低斑驳陆离的树影和缭绕的烟雾,是秋的迷离,也是作者人生的迷离。“七年岐路亦堪愁”道出其对误入歧途的迷离的人生的感叹。既悟前事皆为“岐路”所以“不须去”,于是便“伫陪天仗入神州”陪佛修化,苦守青灯,归入正途。

六、含义深刻的古诗句

蕴涵深刻含义的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旧唐书)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汉书)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禹锡)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

(庄子)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

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士为知己者死。

(史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

七、古诗的意思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

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

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

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

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

《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

“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

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

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

八、古诗的意思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

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

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

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