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的寓意和道理(掩耳盗铃文言文翻译)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许多成语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文言文的小故事,比如揠苗助长、刻舟求剑、朝三暮四等等,我们现在还经常说另一个成语,叫“掩耳盗铃”,特别是在足球比赛中解说员经常说“对方球员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

其实这个成语最初叫做“掩耳盗钟”,我们先来看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第一句,“范氏之亡也”,春秋时,晋国是在范氏、中行氏、韩氏、赵氏、魏氏与智氏的统治下,后来,韩、赵、魏与智氏四家联合起来把范氏赶走了,范氏成了第一代“范跑跑”。

“亡”,并不是死亡的意思,而是逃亡的意思。 但到了后来,韩、赵、魏这三家又一起把智氏给灭了,这就是三家分晋,把晋国分成了韩、赵、魏三个国家,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三家分晋是历史上的大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把这件事做为全书的起点。

百姓有得钟者”,老百姓也是趁火打劫,看来中国老百姓有这个传统,发生战乱的时候跟着哄抢。“”,是古代重要的乐器。有个词形容贵族富豪,“钟鸣鼎食”,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

“钟”的繁体字有两个,一个“鍾”和“鐘”,敲的钟,应该用“鐘”,表示钟情的意思是应该用“鍾”,所以钱鍾书说自己的名字不能写作“钱钟书”。关于中国简化字的时候,把本来不相干的字,只是因为发音相同或相近就简化成一个字的例子很多,我自己感觉非常不成功,会引起大量的混淆,我觉得这是一个专门的课题,有机会单独讲讲。

多说两句这个“钟”, 《西游记》在《斗法降三怪》那一集里有个细节:悟空和三个妖怪赌斗“隔板猜物”,皇后娘娘放到红漆宝柜里面一套宫衣,就是那个“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可是,后来打开柜子以后,里面已经被悟空换成了“破烂流丢一口钟”!于是,屏幕上出现了一口真的很破的庙里用来敲的“钟”。当时只觉得,这个国王可真衰,好好一件衣服竟然变成了一口破钟。

其实这里所说的一口钟,并不是真的“钟”,而是像古代乐器中的“钟”一样的衣服。和尚们平时化缘,衣服经常是破烂流丢,根本没有款式和造型。常常是别人给了一块布,自己从中间剪出一个洞来,把头钻过去,用来蔽体,远远看上去就像是“一口钟”。所以,后来专门就有了这么一个款式的衣服,被叫做“一口钟”。据说这个错误是钱鍾书先生发现并告诉《西游记》剧组的。

“一口钟”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一种药的名字。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偷钟的人想把钟想背回家,可是钟又大又重,背不动。所以这个成语要是改成“掩耳盗铃”就不合乎常理了,铃铛再大也能带走了,不会发生百姓要“以锤毁之”的情况了。古代把锤称为“椎”,清代文学家魏禧写过一篇传记散文叫《大铁椎传》,作者因为不知道那个人叫什么名字,就用他的兵器“大铁椎”来代替。

钟况然有声”,敲钟的声音又大传播得又远,“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船上可以听到寒山寺的钟声。北京城永乐大钟钟声悠扬悦耳,轻击时,圆润深沉;重击时,浑厚洪亮,音波起伏,节奏明快优雅。声音最远可传90里,尾音长达2分钟以上。

百姓想要背走的钟虽然钟声不能传播那么远,但也足以引起周围的其他趁火打劫的老百姓的注意了。所以他“恐人闻之而夺己也”,他怕别人听这个钟的声音来跟自己抢。

然后他“遽掩其耳”,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他觉得捂住自己的耳朵不仅自己听不见了,别人也听不见了。

作者作了结论,“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掩耳盗钟虽然是个寓言,但做这种自欺欺人的事情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比如这则笑话: 斯、赫和勃一起乘火车出门。开着开着,突然火车停了。斯把头伸出车窗之外,怒吼道:“枪毙火车司机!”可是火车没有动;赫也把头伸出车窗之外,说:“给司机恢复名誉!”火车仍然没有动;这时候,勃说:“同志们,不如我们拉上窗帘,坐在座位上自己摇动身体,做出列车还在前进的样子!”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