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四字词语简短的句子(带词的成语有哪些词语)

一、考题走向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词语的考查,主要偏重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并能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中考中所考查的词语,往往是双音节的或者是成语。分值往往在四到六分。对于词语的考查,可以在语文基础知识中进行,也可以在阅读中进行。

  词语是我们学好语文的基础。在写作当中,我们同样会用到词语。词语掌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作文水平的高低。主要考题形式有以下几项:

1、选择题:

(1)选出解释全对或有错误的一项;

(2)选出一组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

(3)选出一组恰当的词语填入一句话里面。

2、填空题或表述题:

(1)结合语境给词语写解释;

(2)根据解释写词语;

(3)分析语境中某个词语的表达作作。

3、修改:

(1)改正成语中写错的字;

(2)改正一句话或段语里用错的词语。

二、复习要点:

1、掌握课文中常用词语的书写并熟悉这些词语的含义;

2、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能根据语境进行揣摩,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

3、能根据语境需要正确选用词语,并能根据语境辨析词语(或成语)运用的正误;

4、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运用词语(或成语);

5、能根据语境正确运用关联词。

三、解释词语的含义

 (一)正确理解词义

  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 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 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了解了汉语的词义特点,同学们在考试中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二)词语的感情色彩

  (1)褒义词,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 ,如优秀、 壮丽 谦逊、 刚强。(2)贬义词,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如笨、 奸诈、 卑劣 、渺小。(3)中性词,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如 结果、 状况、 配合 、方法。(4)要特别注意褒词贬作,贬词褒用现象。

(三)辨析近义词:

1、辨析同义词,要在求同辨异方面下功夫,除了注意同义词在某些方面的共同意义之外,还要找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同义词的细微差别主要表现在意义、色彩、用法等方面:

(1)意义方面  

①意义轻重不同。例如:轻视、蔑视,违背、违反,请求、恳求,失望、绝望,危害、伤害。

②范围大小不同。例如:边疆、边境,局面、场面,战争、战役,性质、品质。

③个体和集合不同。 例如:楼房、楼群。

(2)色彩方面

①感情色彩不同。例如:成果、结果、后果,爱护、保护、庇护,果断、决断、武断

②语体色彩不同(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

(3)用法方面

①搭配对象不同。例如:交流(思想、经验、文化)、交换(意见、礼物、资料),(阳光、原料)充足、(理由、条件)充分、(精力、感情)充沛

②词性不同

 ③语法功能不同(充当句子成分)

同义词的辨析,要结合语境即全句的意思,对所给选项用互换的方式进行认真的分析、比较,作出选择;然后,通读全句,作出修正。把握一个原则:留同析异

2、解题步骤:

第一步 整体入手 心中有数

下笔之前先把所给句子和备选项都看一次,明确有几个句子,语词有哪些。

第二步 运用比较 确定易句

在第一步基础上,根据语境和词语搭配,运用比较法,可以从最容易的句子入手。

第三步 再用比较 得出结论

再次运用比较法,通过再次筛选,得出正确答案。

归纳:做这种题的原则就是从易到难、避繁就简。采用的方法是多次运用比较法和排除法。当然,这种做法的前提是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能了解词性、词的色彩、词义的范围等基础知识,关键的是要能把握词义

(四)正确使用成语

 考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的错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望文生义。如“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大方之家”是指专家学者,句中误理解为“出手大方的人”。

  2.意思弄反。如“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事倍功半”是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与句意相反,应该改为“事半功倍”。

  3.张冠李戴。如“虽然他是残疾人,但我们不能对他刮目相看。”“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与语义不符合,按句义可以改为“另眼相看”。

  4.色彩不当。如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自命不凡”意思是自以为很了不起,含有贬义,用在句中形容的崇高理想有误。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