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赏析简短一些(观沧海这首古诗的翻译)

观沧海

东汉·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曹操在北征乌桓途中登石碣山时所作的一首乐府古诗。

建安十一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屡次袭扰,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北上讨伐乌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原的宏愿。

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

而《观沧海》正是这时登碣石山时所写,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了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沧海,即大海。题目交代事件“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的意思是:策马东来,登上碣石山,我要饱览这大海的壮观。

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东、地点——碣石以及观察的对象——沧海。

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

“碣石”,在河北昌黎西北,六朝时沉入海里。

“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所思。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两句的意思是:海面浩渺,水波荡漾,突兀耸立的山岛,最先跃入眼帘。

“澹澹”,是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何”,这里当“多么”讲。

“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写出了大海涌起阵阵波涛,显示了大海的力量和宏伟气象,其中有惊讶,有赞美,正是诗人勒马山头见大海时的第一印象。

“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竦峙”是高耸屹立的样子。

这两句动静结合,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曹操站在山上,第一眼看到的自然是大海的全景,所以他从大处落墨,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给人一种坚 定倔强的感觉。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这两句的意思是:岛上的树木,一丛丛生长着,百草丰茂繁密。

这里具体写竦峙的山岛,是静态描写: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两句的意思是:大海在萧瑟的秋风中,汹涌起伏着不尽的波澜。

画面从静转动,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

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洪波涌起”仅四字就逼真地展现出了大海那种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这句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这六句是实写,作者在描写大海时,插以山岛草木来点染,有了山岛草木的点染烘托,就把大海写得生机勃发,欣欣向荣,使人感觉到,大海不仅浩瀚壮阔,而且美丽多姿。

而诗人目睹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统一中原的强烈愿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四句的意思是: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地运转,天上的银河,星光璀璨,这些都好像也出于大海这广阔的胸间。

“星汉”就是天上的银河。这四句是虚写,写出了诗人曹操的壮志情怀。

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

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

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诗人在这里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

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两句的意思是:幸运得很,好极了,且让我引吭高歌,倾吐宏伟的心愿。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观沧海》是诗人曹操深沉豪壮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壮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曹操将自己这种积极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这首诗中,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其成为气势雄浑的 “千古绝唱”。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