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微杜渐的成语故事及解释(防微杜渐的故事和道理)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说的是一个人的困境有大部分原因是自己造成的,不管是没有发挥主动能动性去避免,还是应对客观环境没有做足准备,都是「可恨」的地方。

同理,一个人面临的各种危险,不全是别人强加给他的,也不全是大自然和社会给他的惩罚,而是他不懂得防患于未然,才把自己置于危险重重的境地。

在《易经》坤卦第一爻,即初六爻有句爻辞叫「履霜坚冰至」,意思是踩上微霜,将要迎来坚冰,看到了霜降,就知道天寒地冻的冬天即将到来,人们需要早做准备,以免在过冬时被冻坏冻死。说明防微杜渐多么重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你正在面对的危险处境,不是一天就形成的,它在你每个不经意的瞬间一点点地累积起来。虽然你看到了苗头,也知道它是潜在的危险,但你却像温水里的青蛙一样视而不见,不懂「履霜坚冰至」的道理,你的处境将更加危险。

在《资治通鉴》的开篇,就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复姓仲叔,名于奚的人救了卫国的孙恒子,立了大功之后卫国人把封地给了他。仲叔于奚拒绝了,他不想要封地,而是向国君申请了一件小小的东西——繁缨,即马脖子上挂的一种饰物。

繁缨这种饰物,只有天子和诸侯的马才能带,仲叔于奚想要这件饰物,无非是要名不要利,让自己变成贵族。没想到卫国国君竟然答应了,封他为大夫,显然是坏了规矩,孔子听说后认为不妥,宁愿赏赐更多封地,也不能给他繁缨。

孔子的意思是这种名物是不能随便送人的,它代表的是一种等级次序,一旦次序乱了,离亡国也就不远了。无独有偶,还是这个卫国,子思跟卫国国君聊天时说:你这个卫国快要完蛋了吧?

卫国国君不服气,子思分析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国君您平时总是自以为是,你的大臣们就没有人肯当面指正你,于是他们有样学样跟着自以为是起来。而老百姓看到整个国家的官员都自以为是,他们自然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如此一来全国都是一副德行,这样无疑非常危险。

果不其然,卫国的国力日趋衰弱,从周朝时的姬姓诸侯国,地位为公,比诸侯还高一级,后来被贬为诸侯,最后被灭了。其实卫国衰亡的危险不是一朝一夕的,从赐仲叔于奚繁缨到举国上下的自以为是,都是小小的隐患,只是被当权者视而不见,才酿成大祸罢了。

还有一个故事是骊姬乱政。东周时的晋国十分强大,国君晋献公在位时政治清明、任人唯贤,启用一大批异性人为官,比如荀息、里克等,他还解决了历史上有名的「公子作乱」的问题,废除了公族大夫的制度等。

可是在宠信骊姬之后,晋献公就开始变得昏庸起来,凡事都听枕边风,甚至想立骊姬为夫人,废太子申生和立骊姬儿子奚齐为太子。这种荒唐的事当然会遭到大臣们的激烈反对。不甘心的晋献公竟然想用占卜结果来当理由立骊姬,废立太子。

负责占卜的人叫史苏,他每次占筮的结果都是凶兆,并把骊姬比作商纣王身边的妲己,还用《易经》里的「履霜坚冰至」来规劝晋献公,但晋献公一句话也听不进去,还是一意孤行立骊姬为夫人。

当上了后宫之主的骊姬开始肆无忌惮地实施一系列祸害晋国的行为,比如以色相勾引重臣,用计逼太子申生自杀而死,两个公子重耳和夷吾出逃,即后来的晋文公和晋惠公,把整个晋国搞得乌烟瘴气,像烂摊子一样,直到重耳返回晋国独掌大权之后才稳定下来。

整个故事本身并不复杂,别人一眼就看出来整个晋国的祸害都是由于晋献公宠信骊姬引起的。而史苏也在提醒晋献公不能走商纣王的老路,他不可能不知道,只是认为宠信一个妃子无关紧要,于是就视而不见。如果晋献公理解什么是「履霜坚冰至」,知道防微杜渐的道理,骊姬乱政就能避免,晋国也不会有危险。

再讲一个关于商鞅的故事。在看电视剧《大秦帝国》时,看到商鞅被处死的结局让人心疼;与他生不能相守,死则同日的白雪,让人心疼;敢爱敢恨,有担当,知道商鞅被处极刑而一夜白头,青丝成雪的荧玉,也让人心疼。

不过在《史记·商君列传》和《资治通鉴》里的商鞅,写得却有些不一样。且不说商鞅的才华有多高,功绩有多大,单看他的为人处世就能看到他的结局。虽然他知道变法的后果非死不可,但是却忽略了变法前后自己的行为,像履霜一样为日后的遇到坚冰埋下了伏笔

在《资治通鉴》里有一段赵良和商鞅的对话。商鞅认为自己对秦国变强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就想跟当年辅佐秦穆公争霸的宰相百里奚比较,并问了赵良:「子观我治秦,孰与五羖大夫贤?」即我跟百里奚比贤能,如何?

百里奚之所以被称为五羖大夫,是因为当初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羊皮换来的。赵良问:「说真话可以免死吗?」商鞅恕无罪之后,赵良才说了真话。这段话很经典,我捡重点说一下大意:

百里奚是楚国一个放牛的乡下人,做了秦国六七年的宰相,期间伐郑有功,助晋国立新君,又救了楚国于危难之间。做了宰相之后,去哪都不坐车,在都城巡游没有车队和护卫,死的时候秦国上下痛哭,就连平时舂米习惯唱歌的人都默哀了。

而商鞅呢?就靠一个宠臣的引荐就爬上了高位,让别人不舒服,这一点不比百里奚一个放牛的高洁。执政之后更是滥杀人,连公子虔都不放过。平时出门都讲排场,有武装车辆有甲士保护,还贪图富贵,在秦国搞专政,老百姓早有怨恨了。一旦秦孝公去世,找商鞅算账的人多着呢。

从赵良的这段话来看,商鞅被车裂的原因,除了变法伤害到了一部分贵族的利益之外,就是他平日里的所作所为让别人积蓄了怨恨。赵良的规劝为时已晚,加上商鞅根本就不听,在秦孝公死后不久,他就被处以极刑了。

假如商鞅只是为了富国强民而变法,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管有少数人心里有气,却不至于失去民心,他的结局可能会好一些。成大事者虽可以不拘小节,可这些小节是潜伏的危险,甚至有一天因此丢了性命,他却视而不见,便是他自食其果了。

由此可见,这三个故事告诉我们防微杜渐的道理,要见微知著,观一叶而知秋,随时留意身边可能引发危险的小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小小的蚂蚁窝,都有可能把一座大坝毁掉,正确的做法是看到蚂蚁窝就及时处理,而不是视而不见。

任何祸害和危险,都是从一开始难以察觉的微小事物和习惯引起的,你可能觉得暂时放一放无关紧要,即使第二天看到也认为危险不会快速到来,暂时放任不管。可是当它累积起来,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时,你就难以控制,到时候真正的危险就来了。所以任何时候,即使在平安无事时也要有危机意识,防患于未然,这才真正读懂了「履霜坚冰至」的意思。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