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中药的诗词
1、关于李时珍跋山涉水而编了本草纲目用“跋涉无数穷山深谷,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形容。
2、转贴一篇文章,供你参考:简录《本草纲目》中的诗歌(作者不详)笔者近来阅读《本草纲目》时,发现李时珍不仅是一位注重实践具有革新思想的杰出医药学家,而且还是一位诗歌爱好者。在他编著《本草纲目》时,曾引据了古今经史书四百四十种,其中包括不少著名诗人的诗集,如《王维诗集》、《东坡诗集》、《刘禹锡集》、《陆放翁集》、《梅尧臣诗集》等,以增加可读性,现摘录如下:李时珍曰:“原生江南,叶似鸭脚。
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
梅尧臣诗:‘鸭脚类缘李,其名因叶高。’欧阳修诗:‘绛囊初入贡,银杏贵中州。
’”梅尧臣和欧阳修都是宋代著名诗人,编录他两人的诗句,显得对银杏的记述更加贴切、真实。“僧房药树依寒井,并有清泉药有灵。
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铜瓶。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
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这是《本草纲目》“枸杞篇”所编录刘禹锡的枸杞诗,详细描述了枸杞的外观及药用作用。
刘禹锡是唐代诗人,又颇通医药,著有“传信方”。王维是唐代才华横溢的诗人。
李时珍对他的诗引录最多,曾3次记载于《本草纲目》中。其一在“百合篇”,李时珍曰:“按王维诗云:‘冥搜到百合,真使当熏肉。
果堪止泪无,欲纵望江目。’盖取本草止涕泪之说。”
其二在“樱桃篇”,云:“礼记仲春,天子以含桃荐宗庙即此,故王维诗:‘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干御苑鸟衔残。’”其三也在“樱桃篇”,李时珍曰:“王维诗云:‘饱食不须愁内热,六官还有蔗浆寒。
’盖谓寒物同食,犹可解其热也。”“大叶耸长耳,一枝堪满盘。
荔枝分与核,金橘却无酸。”这是《本草纲目》“枇杷篇”中编录的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枇杷诗”。
李时珍在诗后还说:“颇尽其状。”。
二、关于梅兰竹菊的古诗
《梅》: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兰》: 《秋兰篇》 傅 玄 秋兰映玉池,池水清且芳。
芙蓉随风发,中有双鸳鸯。 双鱼自踊跃,两鸟时回翔。
君其历九秋,与妾同衣裳。 徐丰之 俯挥素波,仰掇芳兰。
尚想嘉宾,希风永叹。 《竹》: 作于元丰二年(1020)湖州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
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
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
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作于元丰二年(1020)湖州 《於潜僧绿筠轩》 宋·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欠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
《苏轼诗选注》 《菊》: 《菊城吟》 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叹庭前甘菊花》 杜甫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尽醉 醒,残花烂漫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 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三、苏轼因乌梅诗案获罪 是哪几个人告了他
章敦、蔡确 李定、何正臣、舒亶 当时朝中政敌章敦、蔡确等人借此指责苏轼以“谢表”为名行讥讽朝廷之实,妄自尊大,发泄对“新法”的不满,请求对他加以严办。
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举出苏轼的《杭州纪事诗》作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更从他的其他诗文中找出个别句子,断章取义的给予定罪,如:“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本来苏轼是说自己没有把书读通,所以无法帮助皇帝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他们却指他是讽刺皇帝没能力教导、监督官吏;又如“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说他是指责兴修水利的这项措施不对。
其实苏轼自己在杭州也兴修水利工程,怎会认为那是错的呢?又如“岂是闻韶忘解味,迩来三月食无盐”,说他是讽刺禁止人民卖盐。总之,是认定他胆敢讥讽皇上和宰相,罪大恶极,应该处死刑。
于是朝廷便将苏轼免职逮捕下狱,押送京城交御史台审讯。此时,沈括还出来告密,说苏轼诗作有讥讽朝政之意,章敦等人便以苏轼的诗作为证据(令苏拭倒霉的诗句是歌咏桧树的两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
这两句诗被人指称为隐刺皇帝:“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蜇龙,不臣莫过于此!”)指控他“大逆不道”,想置他于死地。一场牵连苏轼三十九位亲友,一百多首诗的大案便因沈括的告密震惊朝野。
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四、王冕的古诗≤白梅≥,诗中的梅花有什么特点
中文名:梅花别名:春梅、干枝梅、红绿梅、红梅、绿梅等拉丁文学名:Prunus mume (命名者 Apricot )英名:Mumeplant Japanese, Japanese apricot, Japanese plum, Chinese plum , ume plum, umeboshi plum ,Japanese flowering apricot, flowering plum, winter plum科属分类:域: 真核域(Eukarya)界: 植物界(Plantae)门: 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纲: 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目: 蔷薇目(Rosales)科: 蔷薇科(Rosaceae)亚科: 梅亚科(Prunoideae)属: 李属(Prunus)种: 梅(P. mume)意义: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
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
有人认为,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全国上至显达,下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
“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国人赏花,不仅欣赏花的外表,更欣赏花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
形态特征株高约5-10米,干呈褐紫色,多纵驳纹。小枝呈绿色。
叶片广卵形至卵形,边缘具细锯齿。花每节1~2朵,无梗或具短梗,原种呈淡粉红或白色,栽培品种则有紫、红、彩斑至淡黄等花色,于早春先叶而开。
梅花可分为系、类、型。如真梅系、杏梅系、樱 李梅系等。
系下分类,类下分型.梅花为落叶小乔木,树干灰褐色,小枝细长绿色无毛,叶卵形或圆卵形,叶缘有细齿,花芽着生在长枝的叶腋间,每节着花1~2朵,芳香,花瓣5枚,白色至水红,也有重瓣品种。核果近球形,有缝合线,黄色或绿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粘附不易分离,6~7月果实成熟。
(如图)桱梅花是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米,枝常具刺,树冠呈不正圆头形。枝干褐紫色,多纵驳纹,小枝呈绿色或以绿为底色,无毛。
叶片广卵形至卵形,边缘具细锯齿。果核果近球形,有沟,直径约1~3厘米,密被短柔毛,味酸,绿色,4-6月果熟时多变为黄色或黄绿色亦有品种为红色和绿色等;味酸,可食用,可用来做梅干、梅酱、话梅、酸梅汤、梅酒等,亦可入药。
梅花酒在日本和韩国广受欢迎。其味甘甜,有顺气的功能,是优良的果酒。
话梅在中国是很受欢迎的食品。话梅是将梅子与糖、盐、甘草在一起胭制后晒乾而成的。
话梅还可以用来做成话梅糖等食品。花梅花的总品种达300多种。
适宜观赏的梅花种类包括大红梅、台阁梅、照水梅、绿萼梅、龙游梅等品种。观赏类梅花多为白色、粉色、红色、姿色、浅绿色。
中国西南地区12月至次年1月,华中地区2至3月,华北地区3至4月开花。初花至盛花4~7日,至终花15~20日。
梅花可分为真梅系、杏梅系、樱李梅系等,每节1~2朵,无梗或具短梗,直径1~3厘米,萼筒钟状,有短柔毛,裂片卵形;花瓣5枚,原种呈淡粉红或白色,栽培品种则有紫、红、彩斑至淡黄等花色;雄蕊多数、离生,於房密被柔毛,罕为2-5(离心皮)或缺如,於房上位,花柱长。梅花属於长寿花卉,即使是在家盆栽,也经常可以养到十年以上。
湖北黄梅县有株一千六百多岁的晋朝所植梅花,至今仍吐芬芳。梅花虽对土壤要求并不严格,但土质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为佳。
幼苗可用园土或腐叶土培植。梅花对水分敏感,虽喜湿润但怕涝。
若盆土长期过湿会导致落叶黄叶。梅花不喜大肥,在生长期只需施少量稀薄肥水。
梅花可耐-15度的温度。梅花以嫁接繁殖为主,播种、压条、扦插也可。
砧木以实生梅苗或杏、桃为主。梅花通常不易染病,但也有一些病害,如穿孔病、炭疽病、白粉病、枯枝流胶病、干腐流胶病等。
蚜虫对梅花常有危害。但不可使用乐果杀虫,其会对梅花产生药害而导致落叶。
此外,还有一种梅花盆景,名为梅桩。种类梅花品种及变种很多,目前大品种有30多个,下属小品种有300多个,其品种按枝条及生长姿态可分为叶梅、直角梅、照水梅和龙游梅等类;按花色花型可分为宫粉梅、红梅、照水梅、绿萼梅、大红梅、玉蝶梅、洒金梅等型。
其中宫粉梅最为普遍,花瓣粉红,着花密而浓;玉蝶梅花瓣紫白;绿萼梅花瓣白色,香味极浓,尤以“金钱绿萼”为好。产地分布梅花原产中国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观赏梅系果梅的一个分支。
野梅在中国分布的次中心有4个,即川东、鄂西山区;鄂东南、赣东北、皖浙山区;两广、赣南山区和闽、台北区。为落叶乔木。
梅喜温暖气候,花期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梅喜空气湿度较大,但花期忌暴雨。
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区可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阳性树种,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
为长寿树种。长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
在四川、湖北、广西等高海拔地区均有野梅分布。栽培的梅花在黄河以南可安全露地越冬,经杂交育种的梅花,在北京露地越冬已获成功,梅花喜温暖稍带湿润的气候,喜阳略耐荫,不畏寒,土质以轻壤、砂壤而富含腐殖质最佳,在中黏壤土上生长易生刺。
四川的成都,自古以。
五、关于茶的古诗20首
《山泉煎茶有怀》
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琴茶》
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
《与赵莒茶宴》
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茶诗》
郑遨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六、关于松、竹、梅的古诗
松竹梅诗句集萃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沉醉东风】秋景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周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
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出处】:中华诗词-元-卢挚【松月冷飕飕】松月冷飕飕,片片云霞起。
匼匝几重山,[1]纵目千万里。溪潭水澄澄,彻底镜相似。
可贵灵台物,七宝莫能比。[2]【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拾得你的微笑是你自己田园里的花,你的谈吐是你自己山上的松林的萧萧,但是你的心呀,却是那个女人,那个我们全都认识的女人。
凛凛清霜寒橘柚,蒙蒙细雨暗松杉。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水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公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有害双华。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营,空飘荡,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出处】:中华诗词-北宋-叶梦得检校山园书所见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出处】:中华诗词-南宋-辛弃疾【巴女谣】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于鹄【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出处】:中华诗词-汉-两汉乐府【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出处】:中华诗词-清-纳兰性德【酬人雨后玩竹】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薛涛【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出处】:中华诗词-汉-汉无名氏【梅】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王淇【青玉案】山林积雪梵宫百尺同云护,渐白满苍苔路。破腊梅花□早露。
银涛无际,玉山万里,寒罩江南树。鸦啼影乱天将暮,海月纤痕映烟雾。
修竹低垂孤鹤舞。杨花风弄,鹅毛天剪,总是诗人误。
【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李煜【题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出处】:中华诗词-清-郑燮【竹枝】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簌簌,江蓠湿叶碧凄凄。【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白居易【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发,散价乾坤万里春。【出处】:中华诗词-元-王冕【观梅有感】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无不为梅花。【出处】:中华诗词-元-刘因【鹊踏枝】梅花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一向凭阑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冯延巳【望江梅】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李煜【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1]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2]【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张九龄【少司命】秋兰兮蘼芜,罗生兮堂下。
[1]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2][3]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4]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驾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5][6]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7][8]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9]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10]【出处】:中华诗词-先秦-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