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含10句古诗的短作文
我是一个镇江路小学五年级的小学生,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是古诗。古诗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精华,短短的诗句中或描绘着优美的风景或包含着深刻的道理,许多古诗都表达了中国人豪迈、高尚的情操。
我特别喜欢旅游,至今已经去过十七个省了。
站在庐山的三叠泉旁,我深深体会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雄伟气势。
站在长江三峡的船顶,我脑海中浮现那首早已学过的古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在塞罕坝大草原上骑过马,“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广阔草原的美景让我至今难忘。
我去过江南水乡乌镇和西塘,细雨蒙蒙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是江南独特的春景。
……
有许多古诗描绘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气氛。
例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春节喜气洋洋的热闹景象。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说的是清明节感伤凄凉的心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指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反映的是重阳节思乡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对中秋节的美好祝愿。
……
还有许多的古诗蕴含着人生哲理。
象“三春花事好,为学须及早;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就是让我们珍惜时间,如果小时候不努力,到老了再学就晚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写的是慈母对儿女无微不至的关怀。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告诉我们万事万物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虽然只是描写一个清澈的池塘,但督促人们必须要有不断学习的态度。
。。
还有许多许多,我无法一一列出。如今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学习外语是许多同龄人的必修课,在学习外语的同时,请不要忘记我们的母语,不要忘记我们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古诗。琅琅上口、内涵丰富的古诗有一种不可阻挡的独特魅力,让我一直深深地喜爱它。
我相信这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
二、含有古诗诗句的作文
北方。
冬日。弦月。
霓虹。第一场雪开始飘散。
一个人坐在一帘雪雾的背后,听雪落的声音。飘坠的枯叶很快被积雪掩盖,如同一粒微尘瞬间消失,随同我的记忆,一起沉沦。
似乎每一年的冬天都是这样度过,蜷缩在自己温暖的小屋,点一盏袅袅的灯,听着音乐,啜着热气腾腾的茶,读着喜欢的书,看着窗外滑过的风霜雨雪,一年一年,周而复始。我愿就这样栖息在自己的城堡中,静静地看岁月年华,如水流逝。
不知岁月的痕迹,是否已挂上了我的脸,是否已刻在了我的心头。我知道终有一天,我的眼睛不再如雪花般清澈。
多年后的一场大雪,是否会记取当年那个雪幕后的女子,曾经的过往,如雪的心事。 抬眼望路上的行人,个个脚步匆匆。
冬至还未到,此刻的寒冷尚不算刺骨,想必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在路上,看那些将落未落的残叶飘摇欲坠,会感到稍许的凄凉,会顿觉家的温暖,会不由自主加快了脚步。又想起了那句古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想到这,便不由得想笑,不是笑别人,而是自己。终日坐在屋中胡思乱想,真实与虚幻已模糊得分辨不清,许多情景明明从未经历过,也永难实现,却又不可名状地熟悉与惊悸。
仿若心中生出了翅膀,穿越时空,飘飘荡荡,替我飞过了一程又一程。原来想象也可以如此真实,也可以如此荒唐。
忽然想起多年前的一首老歌:把情感收藏起来,让回忆留下空白,忘了曾经拥有的过去,永远永远不再说爱……喜欢这些淳淳的老歌,只言片语便解尽所有的忧愁。当年飘渺的诺言,能实现的会有几句?不得而知,也无力证明。
只是知道它再也带不来丝毫的兴奋或是晕眩,便如夜空中绽放的烟花,美丽属于她只有一瞬,狂风吹散,繁华落幕,一切归于空无。 月色雪影摇窗而入,洒在窗畔桌前,洒上我的额头,沁润我的灵魂。
指尖再度飞舞,倾诉她的寂寞。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只是这样的游戏规则无常,这样的梦,看得到彼岸,却无法泅渡。
这场戏很精彩,该上演的时候上演,该落幕的时候落幕。这场游戏很无奈,从清晰到模糊,从春花到秋露。
如风一缕,雪一幕,随意沉浮,不知方向如何,不知终点何处。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朱自清先生笔下的《匆匆》让我叹息不已,原来一切注定匆匆,穷我一生,也无法追逐。
三、蕴含生活哲理的古诗句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观祈雨(唐 李约)
【诗词原文】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四、带有诗句的作文,作文里有诗的名字、作者的名字、还有诗句的意思
妈妈,我走了 妈妈,我走了 —一粒种子的告白 亲爱的妈妈,我走了,我要走出自我小天地,去见识别样大世界。
妈妈。不要责怪风伯伯带走了我,我走了,选择我自己的路,去流浪四方。
人们都说“父母在,不远游”,可是我却离开了你温暖的怀抱,不再承欢膝下!妈妈,在您的培育下,我已经长大;飞翔的翅膀逐渐强壮,飘游的念想占据了我的整个心房,妈妈,我要实现它! 春天,在您的温暖心脏里,我萌生了要探访外面世界的愿望。于是,在春风的呼唤声中,在春雨的洗礼中,在春阳的抚摸中,我在您的枝头探出了脑袋。
啊!如茵的小草、芬芳的花朵、解冻的湖水、翩飞的蝴蝶、歌唱的鸟儿……这一切是多么美丽、多么生机勃勃!看到这些景象,我倍感精力充沛,于是,我伸伸腰,使自己长大了些,甚至开出虽然微小,但也娇艳的花朵,为春天增色几分。 炎炎夏日,太阳失去了春天的妩媚和温柔,像一个恶毒的巫婆,使劲地煎烤着我们,我变得无精打采,耸肩垂耳,胆战心惊。
为了抵抗太阳的威力还有狂风暴雨的袭击,我只好不停地从您那儿吸收养料和水分,努力使自己变得强壮起来,终于,我抖落了零落的花瓣,剩下的花萼涨满了生命的琼浆,我变成了一枚小小的果实屹立枝头! 秋天是个离别的季节,风伯伯带来了远方的精彩,我的心变得不安分起来,妈妈,我想走出在您庇护下的这方自我小天地,到远方飘泊去。在那遥远的地方,我会安定下来,不再流浪,妈妈,请不要悲伤!在来年的春天里,或许我会在荒凉的沙漠生根发芽,建立另外一个家,那儿会因为我的到来而拥有无限生机;或许我会在陡峭的绝壁上生根发芽,建立另外一个家,那儿会因为我的到来而增添无限景致;或许我会在繁忙的道路旁生根发芽,建立另外一个家,那儿会因为我的到来而减少无限尘埃;或许…… 妈妈,请不要思念我,请不要牵挂我,在您的养育下,我已经足够强壮,我能适应恶劣的环境,我能抗击风霜雨雪,相信,走出自我小天地的我,一定能够创出一番新天地。
妈妈,我走了,带着爱与希冀离去,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亲爱的妈妈,当清晨第一缕阳光再次照射在天地间的时候,请不要再早起去亲吻你的孩子,他已经走了,您再也找不到他了!或许他会出现在诗人的赞歌里,或许他会出现在摄影师的作品里,或许他出现在人们的话语里——那么,请为他骄傲! 一颗单纯幼稚的心像花朵似的,在诗句的滋润下,缓缓绽放…… 幼年,诗与我在我刚刚学会写蚂蚁爬般歪歪扭扭汉字时,妈妈开始教我背古诗。拿着配有插图的古诗书本,妈妈陪我一起遨游古诗王国。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这些句子,一个字一个字刻在我懵懂的心间。不大懂诗的意思,只知道了原来小草是烧不尽的,是春风一吹就又长出来的;明白了所有的妈妈都爱孩子,要让孩子吃的饱穿的暖。
这些句子读起来,就像唱歌一样,多好听啊!于是我嘴里嚼着糖怀里抱着书,对照拼音奶声奶气读着一首又一首古诗。 少年,诗与我“妈妈,古诗都过去几百上千年了,为什么我们还要去读去背它们呢?”我不解地问妈妈。
“因为它代表了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呀!多读多背,领会诗意,就会明白其中包含的道理,就能增厚文学底蕴,成为内心饱满的人。”妈妈回答我。
于是我捧起书本继续背诵古诗。从小学升到初中,我手中的书,已由古诗选换成了诗词合集。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唐诗宋词,我已能流利背诵许多并理解诗意。再去读语文书里的课文,很轻松就读懂读透了;写起作文来,遣词造句也变得得心应手起来。
青年,诗与我“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中凝聚了诗人晏殊多少辛酸难言?他的孤独寂寞有谁能排解安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抚今追昔,沦为阶下囚的李煜有着怎样的痛心追悔?不断长大的我,对古诗词不再满足于只简单理解,单纯背诵了,我在以日渐成熟的心灵和丰富感性的认识,去欣赏领悟它们。全心投入其间,我能看到诗人们灵魂的独舞,听到他们情感的独白:“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诗圣”杜甫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都请寂寥的秋景代言;“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夜风狂雨骤,明朝醒来,叶更绿,花却凋残。事物的变化,总在不知不觉中进行。
正如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里所言:“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以朴素淡雅的诗句,表现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对青春时光的留恋,多么深沉而又炽烈的情感呀! 从孩提时牙牙学语的朗读到年岁渐增的喜爱鉴赏,美丽的诗歌在我心里撒种、破土、拔节、开花。渐渐地,我能领会诗中蕴含的更深沉底蕴、更丰富情感。
古诗伴我一起成长。它净化我的心灵,陶冶我的情操。
我决心继续扬帆起航,在古诗的陪伴下,驶去光明的远方!从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开始教我古诗了。 三岁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背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五、有关乡情的带有古诗句的议论作文
乡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它朴实、清醇、恬淡、温馨而又甜蜜。
在远离他乡游子的心中,都有一块乡情的田园,难以割舍。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从军整整7个春秋。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往事都已成为过眼烟云,唯有那悠悠的乡情却永不褪色,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散的情结。闲暇时,我便会常常想起村前的那条小河,村头的那座大钟,村后的那棵老杨树,村子周围的那黑油油的千顷良田…… 乡情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依恋,是人间的一种不了情。
家乡的每间草房,每一条垅沟,每一片树叶,乃至发生在我身边的每件平凡而琐碎的事情,总是在我头脑中徘徊,每每想起就令我魂牵梦绕。多少个不眠的夜晚,我遥望着家乡的星空,心中流淌着乡情,慢慢地,军营里的景物便与乡情紧紧地依偎在一起,融入浓浓的夜色之中。
多年来,我甚至非常渴望能经常听到乡音,因为乡音中也蕴含着乡情。 乡情似水,润心无声。
乡情是异地游子感情寄托的港湾,它能给人以心灵上的慰藉和舒展。每当我想起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世俗人情,便酿成了心中春水般的温馨。
走近乡情,像寒冬中走进了温室,像酷暑中走进了浓荫,它留下的是永远不灭的愉悦,留下的是永远不变的甘美。沉醉在乡情之中,便会感到这个世界是那样的美好,是那样的温暖和安宁。
此时,任何苦闷,任何烦恼,任何孤独和惆怅,都会随风而去了。 乡情是一种精神能源,它能苏醒心灵,催人奋进,激励人们向着人生理想的巅峰不懈地攀登。
一位哲人说过:“乡情能够产生一种无穷的力量,可以使失望产生新的希望,可以使绝望产生新的寄托。”乡情能给人一种自信,能给人一种坚实,能给人一种勇敢。
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每当我遭受挫折时,便会想起参军前那感人的一幕:全村人冒着风雪敲锣打鼓为我送行,乡亲翻来覆去嘱托,爸妈一遍又一遍地叮咛,泪水中饱含着深情的祝福与希冀……乡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它是一种不能用公式去分析,不能用逻辑去推理,甚至也不能用道理去解释的特殊情感。 乡情是一种存在,但更多的是一种体验。
乡情有如一杯陈年精酿的美酒,越品越清香;乡情有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越看越迷人;乡情有如一本百看不厌的教科书,越读越有味道。打开乡情这部尘封的日记,人生的痛苦便会得到缓解,人生的希望便会不再虚无,人生的幸福便会变得更加芳香。
乡情深深地扎在异地游子的生命之中,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化,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转移,不会因为任何的变化而更改,甚至当生命结束时,它依然存在,因为它在人生的过程中留下了永恒的轨迹。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当中,从来没有“乡情”一词的记载,但每一个军人都把它同军语一样,牢牢地铭记在自己的心中。
“故乡啊,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我在哪里放哨站岗,我都把你深深地向往……”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唱出了绿色军营中的官兵对故乡的眷恋,对故土的挚爱,对乡情的忠诚。 乡情是蔓,乡情是根,在乡情这块田园里,有着我不枯的军旅情源。
乡情如诗,乡情如画,乡情是一种难以弥散的情愫,乡情是我心中一首永远难忘的歌。
六、谁有题目是古诗名句的作文
静夜思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望LZ采纳
七、写一句蕴含生活哲理的古诗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当仁,不让于师。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伤感的句子 经典语句 www.diyifanwen.com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