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不毁乡校原文(子产不毁乡校的主要内容))

春秋时期,有个小国叫做郑国;那个国家有个国卿叫做子产;他做了一件震古烁今的事情,就是不毁乡校。 郑国立国521年,国家小而资源有限,处于楚晋之间,曾经把许国打趴下了,那位被秦始皇统一六国时第一个灭亡的国家韩国却把郑国收拾了。 那么乡校是干什么的呢?乡校就是让普通老百姓议论政治的地方和所在。作为一个杰出政治家的子产深谙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因此他十方注重民意,对能够让老百姓畅所欲言的乡校的哈重视,他把乡校作为获取群众议论政事的反馈信息的场所。而且注意根据来自公众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行为。子产执政后,重视听取百姓的议论,还把刑书铸在鼎上公之于世,他能够建立起一个下情上达的渠道,那便是让乡校永远的存在,从而赢得得老百姓的爱戴,令郑国强盛。 让我们看看左传是如何秉笔直书子产不毁乡校这个事情的吧。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善者,我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必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其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为了让我们更加明白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还是用现代汉语来阐释一下吧。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

到了唐朝,有位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曾经写过一篇《子产不毁乡校颂》,虽然非常短,但是流传久远。

子产不毁乡校颂

[唐] 韩愈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成败之迹,昭哉可观。

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此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於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

同样为了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知道韩愈所表达的意思,还是用现代汉语来解释一下如何

我崇敬的古人,第一个就是郑国的子产。(他开始执政的时候),用礼制治理国家,大家还不理他那一套。来到辩论的场所–乡校,众人议论纷纷。有人对子产说:“毁掉乡校议论就停止了。”子产说:“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可以把它变成好事。哪能说是议论多了呢?也就是各抒己见嘛。对的,我们就采纳;不对的(或者可能把事情搞坏的),我们就防止;是好是坏,我们就观察一下嘛!河流不能堵塞,言论不能阻止。堵塞言路,主上蒙蔽,国家就要衰败了!”

乡校没有毁掉,而郑国得以治理好。周初兴盛,(是因为)奉养老成有德之人,听取他们的意见;(周厉王)衰败,是派人监视有意见的人的结果。成功失败的事例,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这子产啊,执政的方式(难得)。只因为难得,才治理一个郑国。真的都用子产执政的方式,帮助天下的君王,(天下就能)政通景明,达到无限。哎!天下没有治理好,(是因为)只有君王没有贤臣啊。谁能继承子产之风?(谁又具有子产之才)?我思慕古人。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