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原文席慕容(席慕容的致橡树分享)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致橡树》

舒婷(现代)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爱情应该是怎样的?我想应该很多人都想过这个问题,也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或者还有一些人心里根本还没有这个概念,不过当你读了《致橡树》这首诗之后,我相信你一定会有一些新的感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创作背景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致橡树》本不是一首爱情诗,当然这还要从它的创作背景说起。1977年,福建有位曾经在写作上给予她很大帮助的归侨老诗人——蔡其矫,到鼓浪屿作客。晚上,舒婷陪他散步时,蔡其矫向她说起这辈子碰到的女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公开谈喜欢女孩子是件大胆的事。蔡其矫说,有漂亮的女孩子,又没有才气;有才气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气的女孩子,又很凶悍,他觉得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女孩子很难。舒婷说,当时她听了后很生气,觉得那是大男子主义思想,男性与女性应当是平等的,天下男人都一样,要求着女人外貌、智慧和性格的完美,以为自己有取舍受用的权利。其实女人也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和更深的失望。于是,当天晚上,她就写了首诗《橡树》交给蔡其矫,后来发表时,才改作《致橡树》。

由此可见,舒婷写这首诗的最终目的是借她的爱情观来反驳蔡的大男子主义思想,强调男女应当是平等的。不过对于读者来说,《致橡树》的爱情观倒是给了读者们很多启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个人解析

诗歌整体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橡树”象征了男性,刚强有力,高大威猛;“木棉”则象征了女性,挺秀柔韧,能够开出硕大的花朵,美丽妩媚。又借“凌霄花”攀援的特性,来说明爱情中一方不会为了名利荣誉去攀附于对方,而是会自立自强与对方比肩,而“鸟儿”、“泉源”、“险峰”则表明爱情中每个人都应当保持自我,不应为了对方无底线地付出从而失去自我,爱情是相互的,付出也自当是相互的。接着作者又强调自己应当是是一株木棉和对方一样应当是一棵树,能够并肩而立,枝叶相触,认为两者之间应该心有灵犀,有与别人之间没有的默契,因为只有彼此放在心上,彼此在乎,才能足够了解对方,彼此才能心意相通。

“橡树”和“木棉”虽不是同一种事物可是每一种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橡树”有铜墙铁臂,“木棉”有红硕的花朵,两者应当是同等重要的,地位应当是平等的,就像《简爱》中所说“如果上帝赐予我美貌和财富,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像我们经过坟墓,都将平等地站在上帝的面前。”两者更应当携手共担风雨,同甘共苦,任何一方都不需要退缩,也需要一揽重担。既然爱,那就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包括对方的理想与信仰。

过去社会的女人总是以夫为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而舒婷的这首诗更是真切地写出了新时代女性在追求男女人格平等过程中的心声。我相信这也是很多人(无论男女)所向往的爱情。我想,这也是有那么多人喜欢这首诗的一个原因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不过舒婷曾在《都是木棉惹的祸》中说“《致橡树》已经被人传诵了许多年,但有没有人意识到木棉在南方,橡树却生长在朔雪之乡?事实上,它们永远不可能终生相依。”毕竟“橡树”与“木棉”的爱情是理想化的,在现实中我们应当珍惜的应是当下事,眼前人,就像舒婷在《神女峰》中写的那样“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而要想真正拥有“橡树”与“木棉”一样的爱情,则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与付出,也许它们会在南北交界的地方相遇呢。

曾看过一部电视剧——《相思树》,里面的故事可以说是完美地把《致橡树》的思想核心展现了出来,而其中三段有关于《致橡树》的朗诵也是让人深有感触。当然,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在闲暇之余了解一下。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