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耕读传家的诗句
在许多古宅老院的匾额上,我们经常容易看到“耕读传家”这样四个字。耕呢?是耕地的“耕”,读呢?是读书的“读”。“耕读传家”在老百姓中可谓流传深广,深入民心。
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所以呢,“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
这里所说的“读”,当然是指读圣贤书,为的可不是做官,而是学“礼义廉耻”等做人的道理。因为在古人看来,做人第一,道德至上。
“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耕读传家躬行久,诗书继世雅韵长。”
“耕为本务,读可荣身。”
“半榻暮云推枕卧,一犁春雨挟书耕。”
二、诗书继世长上一句
上一句是:忠厚传家久。
这是由苏轼的《三槐堂铭》延伸出的一副楹联。(《三槐堂铭》中并无此原话。)
原文为:“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语出宋朝苏轼《三槐堂铭》。
释义:为人应当忠厚,饱读诗书,不断学习,这样的家族才会繁荣兴旺,长久不衰,具有忠诚、厚道的品质的家族才能像诗和书那样在世间长久流传,经久不熄灭。
扩展资料: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由苏轼的《三槐堂铭》所延伸出来的楹联。此联从德、知两方面言说了人们应该操守的立身处世之道。
“忠厚传家久”是指人在品德方面的修为,强调只有忠厚才能传家。
“诗书继世长”强调文化知识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
中国一直有重视家规、家训的传统,所以“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也成为中国大多数家族推崇的经典家训之一。
引出此“诗书继世长”的《三槐堂铭》首先从天命的有常立论,肯定了善恶的因果报应,提出“仁者必有后”的观点;然后记叙了王祜手植三槐的经过和期待,以及王祜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的事实。全文贯穿着天命有常、因果报应思想,崇尚仁厚忠恕的德行,叙事议理,委婉多姿而又清丽顺畅。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金陵文化世家甘氏:友恭传家 诗书继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槐堂铭
三、诗书续世长的诗诗书继世长什么意思诗书继世长前一句
诗书继世长的意思是:为人应当忠厚,饱读诗书,不断学习,这样的家族才会繁荣兴旺,长久不衰,具有忠诚、厚道的品质的家族才能像诗和书那样在世间长久流传,经久不熄灭。
诗书继世长前一句是“忠厚传家久。” 诗书续世长的诗是由苏轼的《三槐堂铭》延伸出的一副楹联。
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三槐堂铭》。1、忠厚:指忠诚,厚道。
2、传家:传给子孙或子孙世代相传。3、诗书:泛指书籍。
此处指把读书,学习前人优秀品质当作重要事情的人家。4、继世:继承先世。
扩展资料 《三槐名堂》【作者】苏轼 【朝代】宋朝 【原文】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
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 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
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7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
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
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
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
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
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
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
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
铭曰:“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
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
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译文】 天道是一定的吗?可是贤德的人不一定显贵,仁善的人不一定长寿。
天道不是一定的吗?可仁善的人却必然后继有人。这两种说法取哪种才算恰当呢?我听申包胥说:“人要是下了决心就能打破天道,天道要是确定了也能胜过人为的努力。”
世上谈论天道的人,不等天道落定便去要求它的灵验,所以认为天道茫茫,难于预测。善良的人因此而懈怠,邪恶的人因此放肆。
像从前盗跖的长寿,孔子、颜回的困厄。这都是天道尚未落定啊。
松柏生在山林当中,开始的时候,它们困厄在蓬蒿野草当中,遭到牛羊的踢踏蹂躏;可是到了最后,它们能四季常青,经历千年而青翠如初,这就是因为天道已然落定。善恶的报应,将会一直延续到子孙后代,由此看来天道的落定是一件长久的事情。
我以所见所闻来考察其中的规律,发现天道落定的必然之势是十分清楚明白的。一个国家将要兴起,就一定有德惠遍施于世人的大臣尽力贡献而不求报答,然后他的子孙才能与恪守成法、保有太平盛世的君主一同享受天下的福禄。
已故的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达于后汉、后周的时候,曾经接连侍奉过太祖、太宗两位皇帝,能文能武,亦孝亦忠,天下人都盼望他能担任宰相之职,然而王公终究因为为人耿直而不能与时世相融合。他曾经在自己的庭院中栽下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子孙一定有位列三公的人。”
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担任了真宗皇帝景德、祥符年间的宰相,正逢上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无事的好时候,他享有福禄荣名共十八年。如果今天托物给别人,明天就往回要,那么可能能要回来,也可能要不回来。
而晋公修养自身的德行,向上天求取报答,那么必是数十年之后才能得到报答,那时候就好像是拿着契约两联中的一联,亲手与上天进行交割一样。我是因为这些才知道天道的灵验果真是必然的。
我没有赶上亲眼看到魏公,只是见到了他的儿子懿敏公。懿敏公以敢于直言迸谏来侍奉仁宗皇帝,在朝廷中出入侍奉皇帝、外出统兵打仗有三十多年了,他的官位并没有与他的功德相称。
这是上天想要让王氏复兴吗?为什么王氏的子孙有如此多的贤良之才呢?世上的人有把晋公比作李栖筠的,论雄才伟略、为人正直等方面,他们真是不相上下。李栖筠的儿子吉甫、孙子德裕,享受的功名富贵与王氏一族差不多,但是若说到忠诚宽厚、仁善朴实等方面,却不如魏公父子。
由此看来,王氏一族的福分,还没有到达鼎盛的时候啊!懿敏公的儿子巩与我交游,他崇尚道德而且文方卓越,以此来继承他家的传统。我因此把这些铭记了下来。
铭文说:“多么美好啊!魏公的丰功伟业,与槐树一起萌芽成长。勤劳地添土栽植,必然要经过一代的时间才能成长起来。
他成为真宗皇帝的宰相后,天下四方因此而平安无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