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浚的人生事迹(张浚的故事是什么)

在南宋有两个抗金名将,很容易被人搞混淆。他们一个叫张俊,一个叫张浚。

如果要区分他们,也很容易。张俊是“中兴四将”之一,张浚不是。张浚为什么不是“中兴四将”?因为他的级别远远高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他是位极人臣的宰相。按照宋朝重文轻武的原则,在张浚面前,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都只有毕恭毕敬的份儿。

张浚

张浚还干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他一生打过的败仗,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加起来都赶不上。

南宋发生过的几次重大军事失利,几乎都与张浚的名字有关。

张浚是汉州绵竹县(今四川省绵竹市)人,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后代,出身书香家庭。1118年,21岁的张浚考中进士,步入仕途。

如果不是“苗刘之变”,张浚就难以进入宋高宗的视野。

宋高宗

1129年,禁军将领苗傅、刘正彦在临安发动兵变,强行废黜宋高宗。当时,局面非常混乱。谁也说不准应该怎么做。在这关键时刻,张浚果断出手,站在宋高宗一边。张浚调集吕颐浩、张俊、韩世忠、刘光世等人前来勤王,打败了苗傅、刘正彦,帮助宋高宗重新坐上了皇位。

“中兴四将”中的3位(那时候岳飞还只是杜充手下一员普通将领),都被张浚调动来了,由此可见张浚在运筹帷幄方面的确有一套。

然而,张浚前脚刚收拾苗傅、刘正彦,后脚就在富平之战中遭遇惨败。

张浚因在处理“苗刘之变”中发挥得过于优秀,被宋高宗亲自点赞,提拔为知枢密院事,相当于元丰改制前的枢密使,为最高军事长官。1130年,宋高宗将张浚派遣到川陕前线去,兼任兼川陕宣抚处置使,经营西北边疆。

当年夏季,金军放弃了南下进攻江浙的战略目的,转而将进攻的重点放在陕西地区。头一年还被金军赶得屁滚尿流的宋高宗,不知道金军战略目的已经改变,一股劲地催促张浚在陕西主动进攻金军,减小江浙地区的军事压力。

于是,张浚在陕西富平与金军展开了一场决战。

宋朝军队

实事求是地说,张浚是一个坚定的主战派,却不是一个优秀的将领。他收到宋高宗的命令后,仓促出战,并在作战时犯了轻敌的错误,再加上环庆经略使赵哲临阵逃脱,使得富平之战以宋军惨败结束。这是宋军在“靖康之变”后最大的一次失利。

富平之战后,南宋丧失了整个西北地区,代价可谓沉重。

遭遇富平之败的张浚,在仕途上并没有什么损失,反而继续高歌猛进,并在1135年拜为宰相,与赵鼎一起辅佐宋高宗。

安稳的小日子没过几年,张浚又开始作死了。

“中兴四将”中,岳飞、韩世忠、张俊的能力明显较强;刘光世人数众多,却一直“出工不出力”,受人诟病。张浚是在前线亲自带兵作战过的人,不是书呆子,一眼就看出了刘光世的畏战,想方设法要把他撸下去。

刘光世

应该说,张浚的想法没有错,错在方式、方法不对,过于生硬。1137年,在张浚的一再建议下,宋高宗夺去了刘光世的兵权,封为少师、万寿观使(岳飞被剥夺兵权后也任过万寿观使)。此举在刘光世军中引起了极大的不满。在郦琼的煽动下,有4万多宋军从淮西渡过淮河,到淮北投靠伪齐政权。

这一事件,史称“淮西兵变”。

“淮西兵变”不光是让南宋损失了几万士兵,还严重地削弱了朝廷的威信,打击了抗金主战派的信心。张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淮西兵变”之后,张浚引咎辞职,被秦桧排挤出朝廷,在地方上任职。其后,在秦桧的主导下,主和派大臣掌控了局势,张浚等主战派大臣遭到打压。一直到秦桧死后,张浚才得到了起用。

真正让张浚回到权力核心的,是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

宋孝宗

宋孝宗是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向来主张对金国采取强硬态度。宋孝宗上台后,致力于北伐,采取了打压主和派、提拔主战派的策略。张浚作为硕果仅存的主战派将领之一,自然会得到宋孝宗的重用,被任命为枢密使。宋高宗对于宋孝宗的策略嗤之以鼻,说:“张浚用兵,不独朕知之,天下皆知之,如富平之败,淮西之师,其效可见矣。今复用兵,极为生事。”

宋孝宗何尝不知道张浚的这些伤心往事,但又无可奈何。放眼天下,他也的确没有什么可以使用的大将了。

1163年,在宋孝宗的授命下,张浚调集了8万大军,发起了北伐,史称“隆兴北伐”。宋军开始进展迅速,但在宿州符离郡被金军击败,北伐功亏一篑。

隆兴北伐

此后,宋孝宗丧失了北伐的斗志,主和派再次占领上风,张浚失去了用武之地,被撤销宰相职务,退出了历史舞台,直至年老病逝。

张浚一生打仗,屡败屡战,为何仍然得到了宋高宗、宋孝宗两代皇帝的重用?

原因无他,是因为张浚是一位进士出身的文臣。宋朝从立国以来,就采取了“重文轻武”的国策,岳飞、韩世忠等武将始终被文臣踩在脚下,稍有过错就会被严厉惩罚。而张浚哪怕犯下很严重的错误,也会得到皇帝的原谅和信任。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