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教师的美文摘抄(关于歌颂教师的散文)

评蒙山樵夫散文《民办老师》

作为《中国草根》文学杂志的一名编委,我有幸拜读了蒙山樵夫先生的散文佳作《民办老师》(刊发于《中国草根》文学杂志2020年第6期)一文,读后,感受颇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打开先生的文章,我仿佛又身临其境地回到了我的童年时代,仿佛又看到了我置身田野,置身课堂的父辈和同学们。深读文章,一幅幅既熟悉又生动,既心酸又令人感动的时代画面呈现在了我的面前。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摆脱贫困需要智慧。培养智慧教育是根本,教育是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经济恢复与国家建设的任务繁重,如火如荼,国家的教育问题是怎样的一个状况呢?

通过细读蒙山老师的《民办教师》一文,我们便可从文中窥探一斑,“到上个世纪末,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支撑整个广大农村教育的就是民办老师,这些亦农亦教的人。一个贫穷的大国发展教育,几乎连温饱都不能保证的农家子弟能够上学,这不能不归功于特定年代村庄办的小学和国家的教育政策。”蒙山老师的观点我是同意的,在当时那样一个贫穷落后和亟待解决国家百业待兴的大时代背景下,民办老师的出现不能不说是在那个历史时期撑起国民教育的一个最明智最直接最佳的教育模式。

作为与蒙山老师同一时代的人,作为那个年代一名民办老师的子弟,《民办老师》中的多个画面我是亲身经历过的,随着文章的深入我的思绪也随之与文字一起跳动起来。

父亲欣慰地说,咱农家娃也能念书了,不像他们一辈子睁眼瞎。父亲虽然没文化,却非常崇拜有文化的人。”读到此处我的心不能平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中国人向来崇拜文化崇尚学习,这种思想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在先辈的眼中“先生”是最高贵最值得尊重的,文化是最值得景仰最值得一生去追随的;在他们的思想中,人只要有知识有文化命运就不会差。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同村的一户人家由于孩子多,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是这家孩子的祖父却是一位上过两年私塾的“文化人”,为了让孩子们都上学,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不顾身体虚弱,每天扛着锄头不遗余力地和家人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出工干活,后来他家的几个孩子也大都有了出息。

“艰难困苦,玉汝而成。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那个年代的乡野子弟不敢谓之志存高远,但却只单纯为将来能够摆脱农业,捧上一个能够吃饱吃好的商品粮、“铁饭碗”就足以让他们奋进的了。“32 年前,一纸大学录取通知,带着我,带着我的户口,带着我对未来世界的渴望,离开乡村,走进了地区一所师范专科学校。两年后,大学毕业的我成了一名教师,当了一名父亲眼中的教书先生,我不再是农民了。我的父母,我的兄弟姐妹都为我能捧上这样的铁饭碗而高兴。”作者笔下这段文字中所包含的捧上“铁饭碗”,成为文化人的兴奋之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以至于多年后的今天再次提及起来还是满心欢喜,满心激动,满心自豪的。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在中华悠久的历史长河里,诗书文化早已潜移默化的渗入人心,能够成为真正的读书人是我们祖祖辈辈的先人们一辈一辈的憧憬和期盼。在那个年代家中有学问的儿女是父母眼中光宗耀祖的骄傲,是父母在乡里人面前昂首挺胸的自豪。在父母心里孩子能够成功地捧起“铁饭碗”,能够顺利走进繁华的大城市,无异于是鸡窝窝里飞出了金凤凰,这种收获给他们带来的满足、安慰和幸福感是其他收获所无法比拟的。然而,这一切的功绩都是要归功于那些在那个时期甘于奉献,甘于坚守,尽职尽责,无怨无悔的民办教师。正像蒙山老师说的那样“我忘不了改变我这人生轨迹的人。帮助我走出乡村的人,——我们村小学的民办老师。村庄的民办老师,启蒙了我们农村孩子的人生。

陶行知先生曾说,“学校是乡村的中心,教师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在改变乡村面貌改变乡里人命运中,教育起了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而那些民办教师便是这基础核心中的灵魂。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的父亲也是一名民办老师,那时民办老师的待遇是很低的,只是每天不用下地干活生产队里的记分簿上便给记上8个工分,月底时给予六元钱的补助,和蒙山老师文中的情景吻合的“我的这些亦农亦教的老师们,陪伴了我们那一代农村孩子的读书和成长。肩负起了乡村发展的使命。而他们的待遇,就是村里给他们记个工分,发几块钱的津贴,他们有个特殊身份:民办老师。”可是,父亲和村里的民办老师们却从来没有计较过这些,而是从始至终地热爱着他们的教育事业,热爱着他们的学生们。那时候学校的教室少,教师也少,二年级和三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在同一间教室上课,我的父亲便担负起了这两个班的教学任务。父亲上课时从来都是一丝不苟,课堂上他认真地给同学们讲解每一道题,每一个公式,每一个词语,每一首诗。回到家里,父亲也是毫不懈怠,他每天都为孩子批改作业到深夜。那时候,在农村,在农村的学校里,每年都有一群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期盼走出贫穷的孩子们。他们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他们通过学习来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更美更广阔的天地。他们不想再走父辈们的老路,他们怀揣着一股对成功的渴望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发奋读书,努力进取,而我们的民办老师就是他们想实现人生理想的第一级台阶。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鲁迅说,“教育植根于爱。”

“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句话我是高度认同的,就像文章中说的,“这些民办教师虽然没有经过师范学院培训过但是他们很得教育之法。”这是源于他们内心深处珍藏的爱。为了让学生和夜校的大人们尽快把书本上的生字学会,他们把书本上的知识结合实际生活教学,把日常所用的农具画到黑板上,再一个一个地学习。他们还结合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以及各类昆虫动物……他们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寓教于乐,课堂不论在哪儿,学生们的学习生活都是其乐无穷。生活的贫穷没有消磨掉我们民办教师的智慧,地位低下也没有动摇他们教好书,育好学生的信念。他们自己用包装纸订成备课薄;他们亲自动手砸石子、推沙子,与同学们一起完成纸浆课桌;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改善了的现有的办公条件和教学条件,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为家乡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全身心地扎下根来,无怨无悔地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栋梁之才。

我现在回想自己成长的历程,我的老师让我们在少年时代学会了自己动手,让我们认识自然热爱自然,培养了我们热爱劳动的情怀。这是我们人生最初最重要的教育”在老师的教育下学生们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学生们的思想逐步得到了升华,从而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我们的民办老师却从来没有喊一声苦,叫一声累,他们用自己坚强的内心和火热的青春践行了一个民办老师的光荣使命。

作为一名“公家人”的教师,蒙山老师饱含了对自己的恩师,不,是对那个时代所有的民办教师的崇高敬意和深深爱戴。多年后,他又对当年的老师施以“反哺”式的关怀。“等我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国家政策允许一部分民办教师直接转为公办教师,允许他们再考试进入师范院校深造。每到周天休息的时候,我就给我的老师辅导,我有点不好意思。可是,我的老师很认真。当年我是老师的学生,今天老师很认真愿意当我的学生。我精心地选了一些材料题目,一笔一画刻钢板油印给我的老师,我把这些题目一个个讲解。在我的辅导下我的老师考上了师范学校,成了国家的正式教师。天不负人,那些坚持到最后,活到最后的老师们,都有了很好的结局,都成了国家的公办教师。晚年终于衣食无忧了。”中国自古就有受人滴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的美德,我们千千万万个蒙山老师如此,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在那个特殊的极其困难的历史关键时期,我们的民办教师为国家支撑起了农村教育,奠定了农村教育的基石。国家没有忘记,人民没有忘记。2012年,没有转正的民办教师开始领取政府为其发放的教师补贴了,民办教师也终于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对其应有的尊重和认可。

文章读完,蒙山先生笔下的民办老师让我肃然起敬。

罗曼.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

雨果说,“人间如果没有爱,太阳也会死。”

我们的民办老师胸怀大爱,几十年如一日,他们用真诚无私的爱洗涤孩子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他们用开导和鼓励唤醒孩子们内心的希望,他们用坚定的信念温暖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他们,像一颗永不衰竭的太阳,照亮和点燃了那个贫瘠落后的时代。

有人说,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无关高尚,无关神圣。可我要说,教师担负着塑造人类灵魂的特殊使命,他们的工作是伟大的,他们的身份无比荣耀。他们是社会的楷模,他们肩负着祖国各个时期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在这里我们庄严地向老师致敬!郑重地向老师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