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诗句最出名诗句(赞菊花诗词最美的诗句)

本文一共2513字,阅读需 4min 左右。

菊花有许多花语:清净、高洁、长寿等等。菊花在秋季绽放,为秋的象征;菊花在风霜中绽放,视为“花中四君子”之一;菊花在陶渊明的东篱下绽放,得了“花中隐士”的美名。

然而在霸主的笔下,菊花又被赋予了不屈的斗志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唐朝 黄巢

(一)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二)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歌风台》)。

别以为打仗只靠蛮力和勇武,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英雄,往往也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比如这两首菊花诗的作者——黄巢。

这两首诗都是黄巢年轻时所作。

第一首诗中,“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院里栽满菊花,“栽”表现了菊花挺立劲拔的姿态,即使在飒飒的西风中也不屈服。

西风飒飒,连菊香也似乎带着寒意,让蜂蝶难以靠近。春天百花齐发,风和日丽,蜂蝶自来;秋季的蜂蝶大大减少,也就难得来采掇菊花了,美丽的菊徒有香气,却开不逢时。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有朝一日,我若当了春神,就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菊花也应该得到桃花一样的地位和待遇,多么浪漫、激情的想象。

“青帝”,古代神话中的花神,也可以看做是封建统治者的象征。诗人不说“报与青帝”,却想象着有朝一日“我为青帝”。诗人不求天公的怜悯与施舍,总有一天他要取而代之!这两句诗的豪迈,正是封建文人无法跨越的鸿沟。

年轻的黄巢在做诗时,心中所想是身处底层的劳苦农民,他希望菊花能够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诗句体现出朴素的平等观念。

第二首是黄巢在多次科举落第后愤然写下的。一次次的落第,让曾经向往靠科举改变命运的黄巢,走向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九月金秋,正是百花凋谢而菊花盛放的时候。没有了春天的万花丛,此时唯有菊花俯瞰大地。

“我花开后百花杀”,饱含着凌厉的杀意,诗人以菊花自比,用了一个“杀”字,将刀剑的森冷与狠厉体现在了这首菊花诗中。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

此时的菊香,再也不是温柔的幽香、冷香、清香,而是“冲天香阵”,菊花再也不是一枝独放,独立疏篱,而是结成阵势,香气浓郁,直达云霄天际,气势非凡。

满城的菊花,披戴铠甲,傲然怒放,何等英武俊伟;满城的菊花,如同云霞映染了天空的颜色、如同烈火燃遍长安!

唐朝末年,苛捐杂税繁重,民不聊生。黄巢出身盐贩家庭,受到不错的教育,文武全才。起初他想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庙堂,无奈当时官场黑暗,科场舞弊严重,他屡次落第。

从少年时期的“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到如今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心中对唐朝统治者的愤怒被重新激起,他的雄心壮志展露无遗。

最终,他加入起义军,前后五年时间,从北到南,又从东到西,四渡长江,两跨黄河,最终将长安踩于脚下,自立为帝,国号“大齐”。

黄巢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一时,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他终于出了一口恶气。

他的残暴激起了激起了唐军的愤怒,他们趁着黄巢一时放松,将黄巢赶出了长安。初尝胜利果实的黄巢恼恨不已,很快再一次纠集大军打下长安。

此时的黄巢,已经忘记了当年对民众的同情之心,他做出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决定:屠城。

风雨飘摇、几经战乱的长安,遭遇了一次惨痛的洗礼,一夜之间成为死城。

屠城之后,长安城一片静默,黄巢的军队也因此失去了军粮的补充。城外,唐军和藩王虎视眈眈,于是黄巢又做出了第二个可怕的决定——以人为食。这样的决策,即使在今天读来,仿佛还能看到那些杀红了眼,丧失了人性的目光,闻到那冲天而起的腐烂之气。

至此,黄巢完全失去了当年自比为菊的高洁。他赋予了菊豪迈和杀气,然而却又被手中的刀剑、权力所左右,渐渐忘却了初衷。暴政之下,必然自取灭亡,黄巢自此一路败退,逃出长安,死于狼虎谷。

黄巢可以算是一个英雄,有宏大的理想和志向,并且取得过巨大的成功,他的起义,实际上宣告了晚唐的破产,把大唐帝国正式送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里。

但他没有认清自己,志大才疏,政治目光短浅,没有长远的整体规划,又不善于学习和分析,把大好的优势变为了劣势。他的队伍本质上是乌合之众,没有军事素养,没有根据地,连粮食都没有。

黄巢之所以一开始能够披荆斩棘,攻入长安,是因为藩镇之间互相观望事态发展,给了他们时间和机会。等到藩王们看清实际和时机,开始反攻后,才发现自己的战斗力原来如此不堪,不但打不过训练有素的李克用,连朱温这个曾经的部下都打不过。

对部下,他没有善用和善待,导致自己被得力干将朱温和劲敌李克用夹击;对自己,入主长安之后贪图享乐,很快腐化;对民众,杀人成性:杀地主官员,杀百姓,在广州一次杀了十几万外国人,在百姓中只有恐惧,没有声望。

他被地主阶级仇恨,被百姓反对,把人才往外赶……种种原因,都决定了黄巢最终的结局。

千年之后,同样是民不聊生的黑暗时局,另一位英雄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开创了另一个全然不同的时代。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正由于人生易老,譬如朝露,因此更要把宝贵的有限生命投入无限壮丽的革命事业。

年年岁岁都有重阳,重阳是过不完的,今天的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为什么“战地”的“黄花”会“分外香”呢?因为战地灌溉着烈士的鲜血,在炮火连天中野菊挺立开放,绽黄吐芳,给人希望。

战场上的菊花,不但没有给人带来哀伤忧愁,反而展示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困难面前,要看到希望,冲破黑暗,扭转乾坤。

秋风劲厉,温和的春风无法与之相比。但这秋风里,没有寂寥,没有衰败,因为有“寥廓江天万里霜”而“胜似春光”!这两句诗预示了革命前途的光明,表现了胜利信心的坚定。

浓郁的诗意中放射出巨大的哲理光辉。它首先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享受,从而又给人刚毅意志的鼓舞和智慧理性的启发。

在国家存亡、红军生死、个人荣辱的关键时刻,诗人凭其振奋精神、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不仅留下一篇旷世名作,更为中国革命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