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说信陵君原文及翻译(唐雎说信陵君阅读答案)

古人的智慧:“人之憎我不可不知,吾之憎人不可得而知!”古人的处世之道:“人有德于我不可忘,我有德于人不可不忘!”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热闹而又人才辈出的特殊时代,各路豪杰粉墨登场,各种思想相互碰撞,因而也演绎了烽火连天下的斗智斗勇。合纵连横的苏秦与张仪,还有声名赫的战国四公子魏无忌、赵胜、黄歇、田文,他们都在战国这个大舞台上,留下了许多精彩的人生瞬间。

今天老黄要给你介绍的,就是发生在魏无忌身上的一件小事,从中,我们或许能透析窥探到古人的成功秘密。

魏无忌是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公元前276年,被封于信陵(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所以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因而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他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魏无忌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

一个人突然获得巨大成功,最易陷入自大与自傲而不自知,结果会因此毁掉自己的人生。好在,魏无忌身边的谋士众多,能在他得意忘形时及时提醒,他的人生才能及时止损。

比如,魏无忌身边有个名叫唐雎的人,就是“唐睢不辱使命”的那位,以90岁高龄之身,西说强秦,使秦不敢加兵于魏国。唐睢不仅强颈抗秦,还对他身边的魏国公子魏无忌也多有直谏。

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魏国,魏王派将军晋鄙领兵救赵,由于魏国惧怕秦国,受秦王的威胁的魏王又令晋鄙按兵不动,不敢出兵救赵。情急之下,信陵君魏无忌听取侯赢之计,以国家利益为重,置生死度外,借魏王宠爱的如姬之手,从宫中窃得调兵的虎符,杀晋鄙而夺取其兵权,借魏王姬妾如姬之手窃得兵符,夺取了魏国兵权,成功击败秦军、救援了赵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窃符救赵”的故事。

信陵君杀死晋鄙,夺得军权,领兵解救邯郸,击败秦军,保存了赵国。赵王亲自到邯郸郊外迎接信陵君。信陵君自知此举激怒了魏王,所以留在赵国,赵孝成王与平原君(赵国之相,信陵君的姐夫)商量,打算将五个城邑封给信陵君,魏无忌面有自得之色。这时,唐睢站了出来,对魏无忌说:“臣曾听人说过这样的话:‘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也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记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记的。’”

唐雎的这几话将信陵君给整蒙了,不知他到底想说什么,就反问道:“老唐啊,你到底想说啥,就直说呗,你这口令绕的,我哪懂啊?”

见魏无忌如此急迫,唐雎这才慢条斯理地回答说:“别人憎恨我,我不可以不知道;我憎恨别人,不可以让人知道。别人对我有恩德,我不可以忘掉;我对别人有恩德,我不可以不忘掉。如今您杀死晋鄙,解救邯郸,击败秦军,保存了赵国,这是大恩大德的事啊。现在赵王要亲自到郊外迎接您,在会见赵王的仓促之间,望您千万忘掉自己对赵国的恩德。”信陵君这才冷静下来,觉得唐睢之语真是金玉良言,对唐睢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个故事,就是《战国策》中的《唐雎说信陵君》: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

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功勋盖世,成了赵国上下瞩目的风云人物。此时,如果居功自傲,目空一切,甚至挟功自重,很可能节外生枝,适得其反。如果此时能做到谦虚谨慎,韬光养晦,忘掉自己“有德于人”,才入步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坦途。

唐睢的这几句话,闪烁着智者的光芒,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故事虽短,含义却深。一个人做了好事切不可居功自傲,一个人对他人有恩德也不应放在心上。

战国时代是一个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的时代,仕宦之途更是吉凶难测。唐雎这一番令人警策的肺腑之言,如醍醐灌顶,使信陵君如梦初醒,心悦诚服,“无忌谨受教”,一个“谨”字,将信陵君的诚服之状、感激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施恩不图报,功成不自得,这样的处世之道,即使是放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也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俗话有说,“小心使得万年船”,江湖水深,谨慎为要。踏实做事,低调为人,永不过时。古人的智慧,有时远超出我们的认知与想象。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