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原文及翻译(西蜀子云亭是什么意思)

当了十几年一线老师,笔者有一个十分深刻的体验:永远不要忽视孩子们找错的能力。指出老师上课时的口误,以及黑板上的错别字,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小菜一碟了。如今,很多孩子找错都已经找到课本上了。

石鼓路小学6年级的小郑,找出了数学课本上的一次错误。原来在他们用的苏教版教材中,出现了用小数点形容人数的问题。书上有一道题的计算结果,人数居然是7.2人和10.4人,这确实怎么都说不过去。另一个例子是福州8岁的学生小冯,他指出语文课本中的《羿射九日》一文有问题。前面已经提到了水枯了,后面又再写后羿“蹚过九十九条大河”,一条没有水的河怎么能用“蹚”来形容呢?

除上以上两点外,还有小朋友找出了《红楼梦》等名著中的错误。而本期笔者要说的,也是一个小学生指出的错。近日,成都一小学6年级小学生小吴,在读刘禹锡的《陋室铭》时,表示自己发现了一处错误,便跑去问家长。家长直接被他问得懵圈:难道刘禹锡真的错了?后来家长把这问题抛给了老师,老师表示:这孩子很有头脑。我们先来看看这篇千古名作: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这篇铭文的名气不用笔者多说,一直备受名家推崇,入选课本多年。这位吴同学指出“孔子云”这一句有问题。他认为孔子逝世时是公元前479年,而诸葛亮生活在三国时期,他出生时是在公元181年。而“西蜀子云亭”这一句指的西汉的文学家杨雄,他同样出生在孔子之后。既然如此,孔子怎会对他们两人居住的地方说上一句“何陋之有”呢?这在时间上明显是有问题的。

这个问题确实提得是很有水平的,笔者都不得不感叹:为何我上学时没发现这一点?但事实上,刘禹锡真的错了吗?并没有。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用的是诸葛亮和杨雄的典故,这个大家应该是知道的。当时刘禹锡贬于和州,被和州知县为难,一连搬了几次家,最后居然让他住进了一间斗室中,于是不服气的刘禹锡便写下了这篇千古名作。这最后一句“何陋之有”用的也是典故,出自《论语·子罕》,原文如下: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之所以一会这样一段对话,是因为当时孔子要搬到九夷去住,别人就对他说:那里太简陋了,没办法住人。孔子于是说了一句:“有我这样的君子去住,又何来简陋一说呢?”了解了这一句,大家就明白了刘禹锡文中引用的孔子的话,并非是孔子点评诸葛亮和杨雄,而是一句总结,应该理解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及我刘禹锡这小小斗室,都正如当年孔子说的陋室。在翻译这最后一句时,一定要加上“正如”二字。

很多朋友或许会问,为何刘禹锡当初写这首铭文时不说清楚,比如在“孔子云”前面加上一个类似“正如”的字眼,这样就不会有这样的误会了。对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去看看《滕王阁序》和《岳阳楼记》,基本上也是不用连接词的,在古代的名家大师家中,用上这些连词会破坏整首作品的音律之美,这是极下乘的做法。这一点和我们白话文是完全不一样的,如今我们用白话文造句时,如果该用连词的时候没用,不但会令人无法理解,而且老师会直接判为病句扣分。

虽然吴同学指出的错误,只要认真品读刘禹锡的原作就能解释清楚。但他这番疑问并非是挑刺,他真的在边读诗文边思考,这一点是值得赞扬的。对此事,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