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于冬天,自古以来便有着多重的感受,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关于冬日的诗句:
冬天,在岑参笔下,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浪漫与壮美,以梨花喻雪,简直神来之笔,生动地勾勒出塞外八月飞雪的盛景;
冬天,在白居易笔下,是“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热情邀约,新酿的米酒,烧得旺旺的火炉,天色已晚,大雪欲至,问朋友要不要来饮酒诉衷肠,如此情谊温暖动人;
冬天,在纳兰容若笔下,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倦旅思乡,荒寒塞外,暴风雪彻夜不休,辗转反侧,卧不成眠。
其实,除了诗词之外,古人在散文、笔记、小说等著作中关于冬天的描写,也是绝妙无比。
和岳麓君一起,欣赏古人描绘的冬日之美~
01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明]张岱《陶庵梦忆·卷三·湖心亭看雪》
大雪之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无声。于一严冬傍晚,作者冒寒踏雪,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短文不到两百字,写尽湖山雪景的洁净、迷蒙。人们都说其中的量词运用精妙绝伦,“一痕”“一点”“ 一芥”“ 两三粒”,不仅精炼准确,更衬托出西湖雪景的幽静深邃、洁白苍阔。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写于明王朝覆灭之后,他以清淡天真之笔,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写国破家亡之痛,更展现了作者的风雅趣味,丰饶的精神世界。
02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咏雪》
谢道韫的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节奏舒缓而有诗意,让她的那场雪下得那么空灵飘逸,也给她博了“咏絮才”的美名,成为千古流传的一段佳话。
柳絮纷飞本是暮春景象,以柳絮喻雪,既写出雪花空灵飘逸的唯美形态,又让人好似感觉到了暮春的温暖,进而让人一时间忘却了寒气逼人的冬日之苦。
03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节选
袁宏道是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文笔清新清俊。
《满井游记》记叙了作者游历满井所看到的暮冬及早春的景色,其中第一段对暮冬的生动描写:寒风时起,刮起来的时候飞沙走石,困居在屋内,想出去却没有办法,冒风疾走,没走一百步就回来了。无华丽之语,却让人觉得真实。
04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清]姚鼐《登泰山记》节选
清代散文大家姚鼐的《登泰山记》写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辞官离京返归故里之前。
文章记述了作者乘风冒雪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地描绘了泰山雪后初晴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壮丽景象。仅用了不足五百言的篇幅,却写得逼真如绘,历来被人们公推为写泰山的佳作。
05
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
——[明]张岱《陶庵梦忆·卷七·龙山雪》
万山峰峦都覆盖着积雪,月亮薄薄地照在积雪上,被白雪映照得不能发出光亮,雪光苍白一片。门前坐久了,渐觉清冷,仆人把酒送来,作者勉强喝了大杯酒来御寒,酒气在体内升腾,被积雪的寒气逼迫,竟然没能喝醉。
酒本灼心,然雪景苍凉,人生渺茫,欲醉不得。《龙山雪》这篇小文表达了张岱孤高自赏、高雅脱俗的情怀,还有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万物与四时,在古人的笔下总是美得令人心醉,纵然已过千年,也不曾褪色。
提到冬天,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
新书剧透
《小品雅集》
中国人的传统生活美学
中国雅致生活的宝典
一份对美、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名家精选,全注全译
定价:220.00元,已出六本,含《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浮生六记》《了凡四训》《菜根谭》《影梅庵忆语》。
“小品雅集”丛书旨在以清新的面貌,将古代文人所追求的那种可爱的、好看的、好玩的,富有生活情趣的精神世界,展现给当代读者。希望能给我们不安分的灵魂带来一剂清凉的慰藉。祝愿大家可以像古人一样,能用各种方式把生活过得有趣,活得任性,活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