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学生必背古诗50首
学而时习之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名言。“罔”,迷惘。
“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
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
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德不孤,必有邻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名言。
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论语集注》)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名言。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
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
敬鬼神而远之孔子名言。孔子在承认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对鬼神既不轻慢亦不要予以亲近,这与其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强调先人事,后鬼神(《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态度相一致。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名言。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
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名言。其句意谓传述旧章而不创作,对古代文化既服膺又喜好。
“不作”与“好古”,系孔子对终其一生之教学与学术研究生涯的概括,同时亦体现出其整理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及其对上古文化的基本态度。所谓“不作”,朱熹认为孔子“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同上)。
然后世学者认为实际上孔子有述亦有作。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名言。
其句意谓:默默将所见所闻记于心间,发愤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学生不知疲倦。孔子于此所举三事:其一,重在言识(记忆),不在言默,所谓“多闻,质而守之”(《礼记·缁衣》),“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其二、三,则表达了孔子于求知学问的勤勉不怠和教授弟子的一腔热忱,同时也是孔子从认识和方法对“学”与“教(教诲)”的合理总结。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名言。意谓:以不义手段占有的财富与官位,对于我如同天际的浮云。
又见《论语》同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于此重申其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违此而获,则被视如过眼烟云之不足取。
同时亦表明其于清贫生涯甘之如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与襟怀。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名言。
其句意谓:发奋用功连吃饭也不记得(学有所获),便高兴得忘了忧虑,连入老境也未觉察。此实乃夫子自道,自勉之辞。
《礼记·表记》:“子曰:‘《诗》之好仁如此。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
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其一生好学不倦,倡导积极有为,对所创立学说的实现孜孜以求,“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礼记·中庸》),是以展示了孔子自强不息,终老不疲与明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名言。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
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
二、高中生必背180首古诗
1 静女
2 无衣
3 氓
4 离骚(节选)
5 湘夫人
6 长歌行
7 孔雀东南飞(并序)
8 迢迢牵牛星
9 短歌行
10 白马篇
11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12 山居秋暝
13 越中览古
14 蜀道难
15 梦游天姥吟留别
16 将进酒
17 兵车行
18 蜀相
19 客至
20 旅夜书怀
21 咏怀古迹(其三)
22 阁夜
23 登高
24 登岳阳楼
25 渔翁
26 刘禹锡诗两首
石头城
秋词
27 琵琶行(并序)
28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29 李凭箜篌引
30 过华清宫(其一)
31 锦瑟
32 苏幕遮(燎沉香)
33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34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35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36 雨霖铃(寒蝉凄切)
37 桂枝香·金陵怀古
38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39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40 鹊桥仙(纤云弄巧)
……
三、中学生必背古诗句
七律·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的爱情诗。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两个”难”字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前一个”难”是写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可见这对恋人的爱情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和辛酸。
第二句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开凭借的是春风之力,而春风力竭,则群芳凋逝。
花尚如此,人又能怎样呢?诗人在这里用暮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伤。 第二联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
上句以丝尽而死的春蚕,表达自己情丝(思)之缠绵不尽,到死方休;下句则以泪尽而灭的蜡烛,象征自己相会无期的悲哀之泪和爱情的终生不渝。 第三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
上句是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下句则直接写出年轻女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
细腻地描写对方的愁苦,可见诗人对女方的体贴入微,也就更加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深挚。 尾联诗人运用了”蓬山”、”青鸟”的神话传说,寄托自己对爱人的抚慰和深长情意。
尽管爱情之路困难重重,相爱的人相距遥远,诗人仍然相信他们的坚贞爱情将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一定会有人像殷勤传书的”青鸟”一样,为他们传递讯息,使他们情意绵延,永无尽期。(唐·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可译为 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季节啊! 赏析:古人常说“别易会难”,这首诗却说“别亦难”,说法不同,意思却更进一步。
上句说“别亦难”,是写出了分别时的难分难舍的心情。下句是上句的衬托,百花凋谢,正说明催生百花的东风已经无力,也说明春天将尽。
在这种环境中遇到离别之苦,就更使人感到难堪了。这两句一波三折,层层深入,因此清人冯班云:“妙在首联”(《瀛奎律髓汇评》)。
黄叔灿还特别指出:“首句七字屈曲,唯其相见难,故别更难”(《唐诗笺注》)。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
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
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
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
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四、高中生必背古诗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3.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5.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6.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7.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8.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庄公十年》 9.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10.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赵策一》 11.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燕策三》 12.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13.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第六十四章》 14.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 15.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第七十四章》 16.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系辞上》 1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乾卦》 18.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2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下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以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2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23.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24.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2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6.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27.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2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29.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30.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 31. 行,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32.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 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3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3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35. 故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36.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37.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38.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39. 临渊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淮南子·说林训》 40.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41.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帮能就其深。
李斯《谏逐客书》 42.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ī),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43.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维阴侯列传》 44.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45.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46.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7.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纪》 48.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49.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 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50. 百闻不如一见。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5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2.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54.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55.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56.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出师表》 57. 鞠躬尽瘁,死而后矣。诸葛亮《后出师表》 58.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
诸葛亮《诫子书》 59.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60.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三国志·吴书·先主传》 61.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62.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63.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64.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5.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陶渊明《杂诗》 66.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67.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68.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宋书·元景安传》 69.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枚乘《上书谏吴王》 7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太子少傅箴》 71.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72.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 73. 疾。
五、高中必背古诗句
古诗部分 离骚(节选) 长歌行 孔雀东南飞 迢迢牵牛星 短歌行 归园田居 山居秋暝 梦游天姥吟留别 越中览古 蜀道难 将进酒 登高 蜀相 兵车行 客至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其三) 阁夜 登岳阳楼 渔翁 琵琶行(并序) 华清宫 锦瑟 书愤 临安春雨初霁 过洞庭湖赠张丞相 春夜洛城闻笛 秋思 长恨歌 古词部分 菩萨蛮 虞美人 浪淘沙 雨霖铃 桂枝香 江城子 鹊桥仙 苏幕遮 一剪梅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满江红 御街行 清平乐 永遇乐 西江月 丑奴儿 破阵子 青玉案 醉花阴 相见欢 浣溪沙。
六、中学生必背古诗40首有哪些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李延年北方有佳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嵩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陶潜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清晨开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壶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汨其泥。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庾信寄王琳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谢朓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
七、高中必背古诗和文言文
高中古必背古诗文列表 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09-9-14 13:31 | 提问者:忈蓪了o | 检举 学校更换教室~我的书不幸丢失T-T~求高中必背的古诗文列表~最好是必背的名句也标出来~感激不尽最佳答案 高中必背古诗文目录高中必背古诗文目录 诗词曲(五十首)一、过华清宫二、石头城三、山居秋暝四、邶风 静女五、迢迢牵牛星六、蜀相七、书愤八、锦瑟九、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十、旅夜书怀十一、客至十二、越中览古十三、长歌行十四、登高十五、阁夜十六、登岳阳楼十七、渔翁十八、临安春雨初霁十九、无衣二十、短歌行二十一、白马篇二十二、归园田居二十三、将进酒二十四、兵车行二十五、蜀道难二十六、李凭箜篌引二十七、菩萨蛮二十八、浪淘沙二十九、虞美人三十、雨霖铃三十一、桂枝香 金陵怀古三十二、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三十三、念奴娇 赤壁怀古三十四、鹊桥仙三十五、苏慕遮三十六、一剪梅三十七、声声慢三十八、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三十九、扬州慢四十、窦娥冤四十一、长亭送别四十二、醉太平 叹世四十三、哀江南四十四、琵琶行四十五、氓四十六、离骚四十七、孔雀东南飞四十八、梦游天姥吟留别四十九、湘夫人五十、咏怀古迹古文(二十篇)一、人之于国也二、劝学三、逍遥游四、邹忌讽齐王纳谏五、过秦论六、屈原列传七、报任安书八、陈情表九、兰亭集序十、归去来兮辞十一、谏太宗十思书十二、滕王阁序十三、师说十四、阿房宫赋十五、六国论十六、游褒山记十七、前赤壁赋十八、石钟山记十九、项脊轩志二十、登泰山记参考资料:http://www.zszx.info/downfile/Soft/kjzx/ywkj/ywkj/200401/523.html。
八、中学生必背古诗句
七律·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的爱情诗。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两个”难”字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前一个”难”是写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可见这对恋人的爱情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和辛酸。
第二句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开凭借的是春风之力,而春风力竭,则群芳凋逝。
花尚如此,人又能怎样呢?诗人在这里用暮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伤。 第二联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
上句以丝尽而死的春蚕,表达自己情丝(思)之缠绵不尽,到死方休;下句则以泪尽而灭的蜡烛,象征自己相会无期的悲哀之泪和爱情的终生不渝。 第三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
上句是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下句则直接写出年轻女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
细腻地描写对方的愁苦,可见诗人对女方的体贴入微,也就更加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深挚。 尾联诗人运用了”蓬山”、”青鸟”的神话传说,寄托自己对爱人的抚慰和深长情意。
尽管爱情之路困难重重,相爱的人相距遥远,诗人仍然相信他们的坚贞爱情将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一定会有人像殷勤传书的”青鸟”一样,为他们传递讯息,使他们情意绵延,永无尽期。(唐·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可译为 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季节啊! 赏析:古人常说“别易会难”,这首诗却说“别亦难”,说法不同,意思却更进一步。
上句说“别亦难”,是写出了分别时的难分难舍的心情。下句是上句的衬托,百花凋谢,正说明催生百花的东风已经无力,也说明春天将尽。
在这种环境中遇到离别之苦,就更使人感到难堪了。这两句一波三折,层层深入,因此清人冯班云:“妙在首联”(《瀛奎律髓汇评》)。
黄叔灿还特别指出:“首句七字屈曲,唯其相见难,故别更难”(《唐诗笺注》)。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
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
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
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
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九、高中必背古诗句
古诗部分
离骚(节选)
长歌行
孔雀东南飞
迢迢牵牛星
短歌行
归园田居
山居秋暝
梦游天姥吟留别
越中览古
蜀道难
将进酒
登高
蜀相
兵车行
客至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其三)
阁夜
登岳阳楼
渔翁
琵琶行(并序)
华清宫
锦瑟
书愤
临安春雨初霁
过洞庭湖赠张丞相
春夜洛城闻笛
秋思
长恨歌
古词部分
菩萨蛮
虞美人
浪淘沙
雨霖铃
桂枝香
江城子
鹊桥仙
苏幕遮
一剪梅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满江红
御街行
清平乐
永遇乐
西江月
丑奴儿
破阵子
青玉案
醉花阴
相见欢
浣溪沙
一、求高中生必背课外古诗,二十首
1. 静女 《诗经》 2. 无衣 《诗经》 3. 氓 《诗经》 4. 湘夫人 屈原 5. 离骚 屈原 6. 长歌行 汉乐府 7. 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 8.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9. 短歌行 曹操 10. 白马篇 曹植 11.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陶潜 12. 山居秋瞑 王维 13.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14. 越中览古 李白 15. 蜀道难 李白 16. 将进酒 李白 17. 登高 杜甫 18. 蜀相 杜甫 19. 兵车行 杜甫 20. 客至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