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慈子孝的含义(父慈子孝是什么意思)

父慈子孝

“父慈子孝”这一成语的意思是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典故出自西汉经学家、礼学家商丘人戴圣编著的《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什么是人情?人情就是喜欢、愤怒、哀苦、恐惧、爱好、厌恶、欲望这七种情感。这七种情感用不着学习,人生来就有。什么是人义?父亲慈爱、子女孝顺、兄长温良、弟弟恭敬、丈夫守义、妻子听从、长辈惠爱、幼辈顺从、君王仁爱、臣子忠诚,这十点叫作人义。

“父慈子孝”这一成语便是由此而来。

“父慈子孝”是一种积极美好的道德伦理状态和观念,是一种即成的理念,“父慈”和“子孝”不是因为父慈所以才子孝的因果关系,也不是彼此互为条件,而是各自都应该这样做。所以不能狭义、错误地去理解。如果狭义、错误地去理解,就会让不行慈、孝的人找借口。“父慈子孝”应该是出于人的本性理当这样做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思想发端于“孝”,它是中国产生最早、影响最深的一个家族伦理范畴。“父慈子孝”被奉为儒家慈孝文化的经典,“孝”更被人们看作是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父慈子孝”涵盖了长辈应该关心爱护晚辈以尽慈道,晚辈应该孝敬赡养长辈以尽孝道,这是义不容辞的道德,是我们人人都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因为这是家庭稳固的纽带。虽然现代社会是以夫妻关系为主的核心家庭,但是和长辈的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着核心家庭的稳固。因此,人人都应该传承和发扬慈孝文化,以长辈对晚辈的慈爱体现亲情爱意,以晚辈对长辈的孝敬弘扬家庭美德。父子关系、夫妻关系融洽了,家庭自然稳固、和谐。

同时,“父慈子孝”也是社会和谐的因子。社会是由一个个小家组成的,家是社会的细胞,直接反映着社会的发展情况。如果每一个家庭都是幸福的、和谐的,那么整个社会也就和谐稳定了。因此,“父慈子孝”是人们的一种基础道德。

有道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慈爱子女是人的天性。俗语说,父母不疼爱子女,子女就不能成人。可以说,天下的父母对子女没有不慈爱的,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除非是精神不正常的人。因此,在当今社会,我们在倡导“父慈”的同时,更应该强调“子孝”。“孝”是诚敬,是责任,也是爱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情感。但有的人或许在一定条件下受自私自利的驱动,或许受社会不良人的影响,有的改变了自己的自然情感,产生了不孝。这是非常不应该的。不说别的,就说父母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这一点就很应该让子女敬重。

子女应该怀着敬意去孝顺父母。推己及人,一个能够孝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为后辈,孝更是一种责任,是对父母、家庭的责任。有责任感的人必定是有道德的人。对家庭的责任可以转化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这样,“私德”就能转化为社会“公德”,进而提高整个社会、民族的道德水平。我们应该大力弘扬这种传统文化的道德功能,促进社会公德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不断发掘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和丰富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开创人类社会的未来。”他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2014年3月27日)中还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特别是慈孝文化,来推进和谐家庭的稳固,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例句:“主圣臣贤,国之福也;父慈子孝,家之福也。”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