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与科学

一、有关科学知识的诗句有科学概念,现象和规律的古诗句.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科学知识】:高山上的气温要比平地低,所以春天也来得晚.《己亥杂诗》——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科学知识】:植物的腐殖质加入土壤可以使土壤肥沃.《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科学知识】:站得高,望得远.《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科学知识】:野草的生命力很顽强.宋.苏轼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有哪些与科学知识有关的古诗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会当□绝顶,一览众山小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有哪些与科学知识有关的古诗句

古诗词与科学知识: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新月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月初蛾眉月3、月落乌啼霜满天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上弦月4、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玉盘。

……………满月5、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下弦月6、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月末蛾眉月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满月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赤道线速度和公转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山地垂直气候10、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

四、与科学知识有关的诗句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科学知识】:高山上的气温要比平地低,所以春天也来得晚。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科学知识】:植物的腐殖质加入土壤可以使土壤肥沃。《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科学知识】:站得高,望得远。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科学知识】:野草的生命力很顽强。

五、与自然科学有关的诗句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1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1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5.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16.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17.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18.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游湖》)

19.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李贺《南园十三首》)

20.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乐府歌辞·长歌行》)

2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六、表示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古诗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七、关于科学思想的古诗句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琴诗(宋 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

【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八、有关科学知识的诗句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科学知识】:高山上的气温要比平地低,所以春天也来得晚。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科学知识】:植物的腐殖质加入土壤可以使土壤肥沃。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科学知识】:站得高,望得远。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科学知识】:野草的生命力很顽强。

宋.苏轼

横看成林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卢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