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诺千金”一词在古代有何说法
据《史记》 卷一〇〇《季布列传》载:“曹丘至, 即揖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足下何以得此声 于梁楚间哉?”季布为楚名将,以重 然诺闻名关中。后因以“ 一诺千金” 比喻语言的信实可贵。
也用来称颂 重诺然的品质。唐•李白《叙旧赠江阴宰陆调》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 刀。”
(“错刀”,古代钱币)唐•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二韵》:“寸长堪 缱绻,一诺岂骄矜。”唐•戎昱《上湖 南崔中丞》:“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
宋•贺铸《六州歌头》 (少年侠气):“立谈中,死生同,一诺 千金重。”。
二、《史记.一诺千金》含义
一诺千金 一诺千金 ( yī nuò qiān jīn ) 解 释 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
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 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唐代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错刀:古钱名。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常与出言不苟连用 示 例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姑娘纵然不便~,一定是两心相印。” 近义词 言而有信 千金一诺 反义词 言而无信 典故 故事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
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
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
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侯婴说情。
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
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
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好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出处《史记·季布来布列传》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特别是非常讲信义。
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到,所以在当时名声很好。 季布曾经是项羽的部将,他很会打仗,几次把刘邦打败,弄得刘邦很狼狈。
后来项被围自杀,刘邦夺取天下,当上了皇帝。刘邦每想起败在季布手下的事,就十分生气。
怒愤之下,刘邦下令缉拿季布。 幸好有个姓周的人得到了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鲁地一户姓朱的人家。
朱家是关东一霸,素以“任侠”闻名。此人很欣赏季布的侠义行为,尽力将季布保护起来。
不仅如此,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请他解救季布。 夏侯婴从小与刘邦很亲近,后来跟刘邦起兵,转战各地,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汉马功劳。
他很同情季布的不幸处境,在刘邦面前为季布说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还封他为郎中。不久又任命他为河东太守。
当时,楚地有个名叫曹丘生的人,能言善辩,专爱结交权贵。季布和这个人是同乡,很瞧不起他,并在一些朋友面前表示过厌恶之意,偏偏曹丘生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一心想巴结他,特地请求皇亲国戚窦长君写一封信给季布,介绍自己给季布认识。
窦长君早就知道季布对他印象不好,劝他不要去见季布,免得惹出是非来,但曹丘生坚持要窦长君介绍。窦长君无奈,只好勉强写了一封推荐信,派人送到季布那里。
季布读了信后,很不高兴,准备等曹丘生来时,当面教训教训他。过了几天,曹丘生果然登门拜访。
季布一见曹丘生,就历露厌恶之情。曹丘生对此毫不在乎,先恭恭敬敬地向季布施礼,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我们楚地有句俗语,叫做‘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
您是怎样得到这么高的声誉的呢?您和我都是楚人,如今我在各处宣扬您的好名声,这难道不好吗?您又何必不愿见我呢?” 季布觉得曹丘生说得很有道理,顿时不再讨厌他,并热情款待他,留他在府里住了几个月。曹丘生临走时,还送他许多礼物。
曹丘生确实也照自己说过的那样去做,每到一地,就宣扬季布如何礼贤下士,如何仗义疏财。这样,季布的名声越来越大。
后人用“一诺千金”亚形容一个人很讲信用,说话算数。
三、表达不能食言、一诺千金的名言名句是什么啊
名句多行不义,必自毙。
行百里者半九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行远必自尔,登高必自卑。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拾穗虽利,不如躬耕;束炬夜驰,不如早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言必信,行必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行。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近水楼台先得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车覆,后车戒。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树德务滋,除恶务尽。
德不孤,必有邻。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以一眚掩大德。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
义无返顾,计不旋踵。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受人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
冒天下之大不韪。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民以食为天。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