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闵晓萍
历代的文人墨客用牛郎织女的故事作为创作素材,留下了许多的佳作。内容多半是为这一对爱侣受到天帝的干涉,对他们长期分居而感到悲哀同情,并为他们代诉相思之苦。但有一首词,却成功的为这个故事翻案,那就是宋代秦观的词《鹊桥仙》。
原文: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一、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依据天象所创造的神话。织女星和牵牛星相距很远,一个在银河之北,一个在银河之南,两星隔河相对。只有在农历的七月,这两颗星看上去相距最近。于是人们根据这一天文现象,凭借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在每年7月7号夜间由乌鹊搭桥,让牛郎织女这一对夫妇相会。这个传说产生于汉代,并广为大众所喜爱。
二、关于鹊桥仙
鹊桥仙,指的就是这一对终年分离,只有七夕才能相聚的夫妇。
后来人们为了歌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就创作了乐曲来咏此事,也取名为鹊桥仙。
最初的词,词调和词题是统一的,词调既和音乐有关,也和内容有关。后来二者就分开了,词调只代表音乐(乐曲),不涉及内容,如果要对内容有所说明,就需要另加题目。鹊桥仙就属于前者。
三、秦观的《鹊桥仙》写牛郎织女的爱情,它有何特别之处?
1、历代诗人用牛郎织女的素材进行创作,最常见的主题就是写相思之苦,诉欢娱苦短。
如著名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篇这样写道: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
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李清照的《行香子·七夕》里也有这样的句子: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2、秦观的《鹊桥仙》,表现了词人对于爱情非同寻常的看法,他歌颂了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否定了人们虽然朝朝暮暮长相守却不懂珍惜的爱情,打破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作者认为“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相比之下,他的词立意高远,别具一格。
3、让我们走近作品,感受至死不渝、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牛郎织女的故事里边,传说织女是织锦的能手,因此,在七夕这一天,女孩子们都要向织女乞巧,要呈上一些瓜果,希望织女能赐给她们高超的工艺技巧,而在初秋的七月,天气晴朗,空中的云彩特别漂亮,很像织女织出的锦。
所以上阕开篇就说“纤云弄巧,飞星传恨”,词人认为初秋的云乃是织女的巧手所为,设定了一个特定的聚会情景;“飞星”就是流星,那么流星传递什么恨呢?肯定传递的是牛郎织女的离别之恨。这就将星星和牛郎、织女的恨联系起来了,同样成为特定的情景。这两句所描写的只能在七夕之夜,银河之边,又只能用来咏叹牛郎织女的事情,所以就显得比较特别,不落窠臼。
第三句,“银汉迢迢暗度”,交代牛郎织女渡河赴会的情节。按照天帝的无理规定,他们俩只能在这一夜渡河相会,那么有谁看见他们是如何渡河的吗?没有。所以这里用了一个词“暗渡”,就是在世人不知不觉当中度过了银河,“迢迢”形容他们相距很遥远。
对他们一年一次的相聚,词人是什么看法呢?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金风”指的是秋风,“玉露”指的是白露,两个词用来形容秋天,词人认为在这样秋风习习,白露为霜的美好夜晚相见,他们互诉衷肠,哪怕一年就这么一次相逢,那也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了。
常人一般会认为他们聚少离多,枉为仙人,还不如人间的普通夫妇,起码可以朝朝暮暮,形影不离。但词人的爱情理想却与之不同,这就是该词别致的地方。
下阕也是两个对句,写牛郎、织女相爱之长久与相会之匆促,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他们温柔缠绵的感情就像天河中的水那样永远长流,无穷无尽。写情而以眼前的河水比喻,情中带景。同时,会晤又是如此地短暂,简直像做了一场梦一样。
离别,是长的;感情,是深的;会见,是短的。这就有了下面一句,“忍顾鹊桥归路”,怎么忍心去看要往回走的那一条路呢?看都不忍看,那走,不消说就更不忍走了。不说不忍走,只说不忍看,意思就更为深厚,把临别前的依恋和怅惘写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如果说“忍向鹊桥归路”,那就差多了。
不忍离开,又不得不离开,于是词作者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劝慰:“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两句让整首词的思想境界升华到一个新的思想高度。
总之,作者跳出了用牛郎织女的素材写相思之苦的老路,在他巧妙的构思之下,一个古老的题材闪耀着新颖的思想火花。他打破了人们庸常的爱情观,只要有忠贞的爱情,又何惧两地分离?所以,“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两句字字珠玑,成为流传广泛的名句。对于爱情而言,距离和时间都不是问题,真情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