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小故事简短大全(有寓意的环保小故事)

提到海洋,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约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1%”?还是“孕育了上百万种生物,也为人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资源”?你也许不知道,每年全世界约1000万吨垃圾的流入,让海洋生态遭受了难以逆转的伤害。难降解的塑料垃圾不仅会导致鱼类误食,更会通过食物链流向我们的餐桌,触目惊心!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将环境日主题设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近日生态环境部评选的“2021年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名单”中,有一群来自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的“海洋卫士”,他们是“学霸”,致力于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科普教育。他们又是“监督员”,长期参与海洋污染监测与治理。他们还是“宣传队”,参与建设中国民间海洋保护网络,以实际行动呼吁更多人关注海洋生态保护。

郑文春:“只为还大海一片蔚蓝”

玻璃瓶、塑料袋、烟头、食品包装纸,巨浪裹挟着大量垃圾冲上海滩……数据显示,每年大约有1500万海洋生物因误食人类排放的塑料垃圾而死亡,且数量在不断增加。

靠海吃饭,不能眼看着这湛蓝的大海被污染,海岸带的垃圾非好好清理不可!2007 年 5 月,在三亚一幢海滨小楼里,几个年轻人一边痛斥海岸带上丟垃圾的行为,一边讨论如何清理。他们之中,就有军人出身、当时从事旅游业的郑文春。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大家决定采取行动,2007年6月1日,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在三亚市民政局注册。

“蓝丝带海洋保护计划”倡议:保护海洋环境、弘扬海洋文化,不违规捕捞受保护海洋生物、不购买法律法规禁止的海洋生物产品。慢慢地,响应这带着大海味道的倡议、参与“净滩”活动的志愿者越来越多,郑文春却没有停留在呼吁的层面,在海洋保护的“摸爬滚打”中,他总感到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也不断发现着问题、总结着经验。

2012年,在“海洋强国”愿景的感召下,沿海一些城市开始成立各类民间海洋环保组织。郑文春敏锐地发现,“因为成立时间不一,加上人员认知及管理水平的差异,各地海洋保护力量有着明显差距。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一盘散沙、各自为政。”他看到了阻碍民间海洋保护工作发展的问题所在,也看到了中国民间海洋保护力量的巨大潜力。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何不将中国所有民间海洋保护力量整合起来,共享技术、资金、人员、公关等各方面的资源,迅速提升各地海洋保护组织的管理水平?

很多人不理解他,认为“你又不是官方机构,自己无愧于心就行了,管这么宽有必要么?”郑文春默不作声,一头扎进调研中。带着沉甸甸的考察报告,他向国家海洋局提出了建立“中国海洋保护志愿者联盟”的建议。此建议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国家海洋局的高度赞同,2017年6月,“中国海洋保护志愿者联盟”组织正式成立,中国民间海洋保护工作水平也由此发生了质的飞跃!

从2007年至今截至2020年,郑文春带领蓝丝带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沿海省份的庞大的海洋保护志愿者网络,志愿团队达5378个,累计总人数达10万余人,每年开展海洋保护活动近上千次,成为中国民间海洋保护的一股核心力量。

2016年,郑文春代表中国民间海洋保护力量,参加了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蓝色海洋”公共宣传活动,带领蓝丝带加入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黄海大海洋生态系项目”。他还带领蓝丝带积极参加东亚海环境治理、黄海环境治理等国际海洋保护工作,极大地提高了中国民间海洋保护组织的世界影响力,展示了中国在海洋保护领域的良好国际形象。

“哪怕起得早,没有吃饭,衣服被海水打湿,我们的志愿者们照样带着笑容。”在郑文春看来,有了志愿者发自内心的认同和笑容,公益组织才能走得更远。他早已将自己的事业与海洋生态保护紧紧地绑定在了一起,“寻求海洋生态和渔民生产生活方式之间的平衡点,促进沿海环境向生态可持续方向发展,还大海一片蔚蓝!”

郭长海:“保护大海,拼了命也在所不惜”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成立之初,郭长海就积极加入了志愿者团队,最初他是一名潜水教练,出于对大海的热爱,潜水之余,他最常做的就是清理、带走海底垃圾。

2013年7月,郭长海开始在万宁渔港码头常住。七年来,郭长海目睹了许多非法捕捞现象,电鱼、炸鱼、双拖网船、灯光船、绝户网……

对鱼类来讲,一方面,电流会对其性腺造成破坏,使其失去繁殖能力。另一方面,电流会造成鱼虾、藻类、浮游生物的死亡,破坏水域生态平衡。遭遇强电击后,鱼类内腺体会分泌一些刺激性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有害。

冒着危险,富有“侠义精神”的郭长海举报了万宁渔港码头的非法捕捞现象,随后,万宁的非法捕捞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问题最终得以制止。

2020年5月休渔期开始后,已担任万宁市综合执法局(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大队)船务组组长的郭长海策划了一系列海上巡查路线。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他带领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大队队员跟着郭长海连续四天四夜,不分白天黑夜地在海上突击巡查。但是,在非法捕捞暴利驱使下,部分非法捕捞船主和个别鱼贩子“锚头”们顶风作案,甚至专门雇人盯梢郭长海的行踪。郭长海发现后,想尽一切办法换车、换码头、换船巡逻,最终将非法作业的船只捉拿归案。

2020年,随着万宁新的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大队组建成立,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郭长海带领蓝丝带的志愿者们经过多次周密策划,协同执法大队的队员们,精准打击各类非法捕捞。他说:“我相信,只要不怕得罪人,敢管敢做,海洋生态环境肯定能恢复好。”2020年休渔期,万宁市综合执法局(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大队)前前后后共抓获了160多艘非法捕捞的渔船。“打击非法捕捞,郭长海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管理部门对他的认可。

如今,万宁的海洋生态环境明显好转,鱼情也越来越好。“万宁海域本身就是环海南岛全线沿海最好的天然渔场,只要没有非法捕捞,坚持不懈保护好海洋生态,渔业资源恢复就快。我就想把海洋保护好,拼了命也在所不惜。未来,我们要把万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成全岛最好。”郭长海说到自己这个“小目标”时,目光炯炯。

刘泽锋:“带动更多人,这是志愿的意义”

刘泽锋刚刚被生态环境部评为“2021年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还是一名大二学生的他,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三十余次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主办的“净滩行动”。

回忆起第一次参加“净滩”,刘泽锋坦言有许多“意想不到”。“第一次是到海南的假日海滩,我们捡拾到的烟头竟填满了一个A4纸大小的可降解塑料袋。”烟头,这一“世上最容易乱扔的垃圾”对海洋生态的威胁不容小视。全世界每年生产的数亿支香烟中,绝大多数都带有由醋酸纤维素制成的香烟过滤嘴,醋酸纤维素是一种需要十年或更长时间才能分解的塑料。“净滩初体验”让刘泽锋备受触动,通过海洋保护志愿活动,唤起更多人的生态保护意识,这颗种子从此种在了他心里。

如今,参与环保活动已经成为刘泽锋生活的一部分。作为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的执行志愿者和海口经济学院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宣传部部长,每个周末,刘泽锋都在为志愿活动奔走。“不只是鲜花和掌声,我们也经常会收到来自家人和周围同学的质疑。”刘泽锋无奈地笑了:“我妈妈给我报名学车,但因为周末要忙志愿活动,所以驾校我一次也没去过。同学也有不理解的,认为我只是捡拾海滩上的垃圾,其实不然,我们的活动还包括知识科普、作品展览等等。”

志愿服务的路上有苦也有甜。最让刘泽锋感到欣慰的是游客的认可。“很多游客会自发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他们会主动向志愿者要手套和垃圾袋,和我们一起清理海滩。那一刻我特别感动,真切体会到自己的行动能够感染和带动周围的人。带动更多人,这是志愿的意义。”

现在,他已经成为了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的五星级志愿者。在他看来,青年群体作为新生代力量,更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作为青年,如何用知识推动社会进步?作为志愿者,如何带动更多人加入志愿行列,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海洋垃圾的研究和治理力度,针对海洋垃圾的污染防治问题,已陆续出台和制定了《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洋倾废管理条例》《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20余部配套法规,为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同时,我国在全国建立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将重要、敏感、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纳入生态红线区管控范围并实施强制保护和严格管控。

海洋污染治理是一个大工程,又是一场持久战。在这场大工程和持久战中,需要国家全方位布局,不断完善配套政策法律法规,还需要地方政府加快推进海洋生态治理模式、社会组织带动民间海洋保护工作、社会公众多一分自觉践行,建立起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全社会协同的长效机制。

蓝丝带飘飘,守护共同的家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行动起来,让这千千万万颗志愿的种子,汇聚成改变的力量!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