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贺知章的诗意(古诗咏柳全文解释)

自古以来,柳树作为自然中的典型景物,一直为诗人所青睐。譬如,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记载。而随着诗歌在唐代的兴盛,咏柳诗逐渐成了诗人创作的一大题材。

但唐代的咏柳诗,似乎又总是笼罩着一层伤感的意味。诸如“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等,数不胜数。

这是因为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且在唐代发展到了顶峰。当然,唐代关于柳色美景的诗歌,也是发展到了顶峰。如本文要向大家分享的《咏柳》一诗,便是关于柳色美景的千古名篇。

《咏柳》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之手,是贺知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为一首咏物诗,《咏柳》中的柳树,就好像是一位经过梳妆打扮得亭亭玉立的美人,具有无限的美感。

值得一提的是,贺知章在《咏柳》一诗中,酣畅淋漓地描绘了柳枝的婀娜多姿和迷人意态,却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另外,贺知章在诗中更是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使之更耐人寻味了起来。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贺知章的这首《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首先,诗的开篇“碧玉妆成一树高”,是贺知章对柳树的整体形象描写。因为贺知章这里采用了“碧玉”来形容柳树,所以它就很容易让人想象是一位经过梳妆打扮得亭亭玉立的美人。正如南朝萧绎在《采莲赋》中所说的“碧玉小家女”那样。

次句“万条垂下绿丝绦”,则是对柳条的细节描写。即柳树上垂垂下坠的柳条,就好像是那位楚楚动人的美女身上,轻轻飘动的绿色丝织裙带一样。可见从“碧玉”到“绿丝绦”,贺知章都旨在把眼前的这棵柳树,与质朴美丽的少女联系在一起。

至于贺知章这样描写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更好地展现柳树的生机勃勃,以及赋予诗歌语言更好的美感。然后,我们再看诗的结尾两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即柳树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因为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显然,诗的结尾主要是对柳叶的描写。我们都知道春风本是无形之物,也是无情之物,但是贺知章将它别出心裁地比喻为“剪刀”,春风的形象就立体、可见了起来。同时,春风也多情了起来,所以才会不辞辛苦,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春天增上一抹绿色。

纵观《咏柳》这首诗,它是一首结构独具匠心,语言清新优美的咏物诗。虽然它只有短短四句二十八字,但是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春柳的勃勃生机以及婀娜多姿的形体。总的来说,柳树作为自然中的典型景物,可谓美妙绝伦,惊艳了整个春天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