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简介(矛盾原名是什么)

如果你一直关注中国的文学发展,一定有听说过茅盾文学奖,这是我国长篇小说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那么茅盾是谁?为何他的名字被冠以中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原因只有一个:因为热爱所以写作。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茅盾先生。

第一,茅盾是笔名,他的原名是?

茅盾,原名沈雁冰,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风格,冷静,理智,颇有现实意义。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其中长篇小说《子夜》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1896年,茅盾先生出生于浙江乌镇一个没落的书香望族,祖父沈恩培在家里办私塾,父亲沈永锡是一个终身不得志的清末秀才。

茅盾刚刚5岁时,父亲就自己选编了一套教材教导他,少年时期的茅盾勤奋好学,尤其喜好作文。茅盾10岁那年,父亲离开了人世。为此,母亲陈爱珠利用镇上一家盈利微薄的纸店独掌全家。这时候的茅盾,也展露出了他的写作才华。不久之后,他考取了北京大学预科,在三年的学习中,他又专研了外国文学作品理论,对文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随后他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

这时的他陷入了茫然,对自己今后的路究竟往哪而感到迷茫。当时,茅盾有一个亲戚表叔叫卢学溥,他是财政公债司的司长,家族里许多亲戚都是表叔帮忙介绍而进入银行工作的。按照茅盾的学历,进入银行工作那是完全够资格的。但是母亲陈爱珠却表示,不要在官场和金融界给茅盾介绍工作。于是,茅盾就被推荐进入了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1897年创办于上海,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

初到商务印书馆,茅盾感觉既新鲜又陌生,好在总经理张元济,人很和蔼,见茅盾一表人才,就推荐他到编译所的英文部。原本他认为自己将一辈子与英文打交道,可是谁能想到,一件事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一天晚上,茅盾回到宿舍,向同事借来了一本《辞源》,在挑灯夜读时,他发现了书籍里存在着较多的错误,作为一本商务印书馆重点推出的书籍,如果一经印刷出版销售,其中的不良影响绝对是致命的。对此,他心血来潮给总经理张元济写了一封信。

信件上交后的第二天上午,茅盾就被英文所长约见了,所长一见到茅盾,便开口说道:“你的信件总经理收到了,非常地好,总经理与我商量了,认为你在英文部用非其材,想请你与所里一位老先生孙毓修合作译书,不知你意下如何?”听到能编书,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茅盾自然是马上答应了。

起初,老先生孙毓修对茅盾完全是瞧不上眼,因为茅盾刚刚毕业,他认为茅盾没有什么经验。但是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让孙毓修对茅盾另眼相看。茅盾翻译了卡本拖的《人如何得衣》简洁有趣,颇多新思想,同时,茅盾还表示自己可以不署名,这让老先生孙毓修对茅盾有了好感。又有一次,孙毓修看到茅盾在阅读《困学纪闻》时,大吃一惊,然后随口询问,茅盾读过哪些书?他开口答道:“我从中学到北京大学,耳所熟闻者是,书不读秦汉以下,文章以骈体为正宗,涉猎所及有十三经注疏,先秦诸子,四史《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昭明文选》《资治通鉴》历代名家诗文集。”自此,孙毓修老先生再也不小视这个年轻人了。

第二,24岁的茅盾成为了主编

1920年冬末的一天,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社发生了一次重要的人事变动。著名的小说月报换了主编,而这个主编正是24岁的编辑茅盾,茅盾上任后,马上着手对《小说月报》进行了全面改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茅盾怎么就当上了主编。

《小说月报》是商务印书馆的四大杂志之一,于1910年创刊,因为内容通俗易懂,一直深受上海人民的喜爱。然而小说月报自创刊以来,大多推出的是鸳鸯蝴蝶文学流派编写的讲述佳人才子的奇情苦情故事。如今,五四运动新文化的兴起,给《小说月报》带来了冲击,销量严重下滑。面对如此情况,总经理张元济打算改革,于是他前往了北京拜访了各界名人,希望能找到一个新的主事人。多方寻觅后,有人对张元济开口说道:“张先生真是舍近求远了,您管辖的商务印书馆内就有最合适的人选,这个人就是沈雁冰。”

原来,茅盾闲暇之余,常常在报刊上写文章署名“雁冰”,而早前,小说月报的主编也叫茅盾写小说新潮的专栏,这期间,茅盾提出了“为人生艺术”的文学主张,由此受到了读者们的欢迎。茅盾既有实力又有经验,所以,他马上被张元济任命为了《小说月报》的主编。

1921年1月,全新改版的《小说月报》以崭新的面貌与读者见面了。茅盾旗帜鲜明地打出了“为人生而艺术”的口号,又因为内容新颖,所以一出版,就在上海及全国引起了轰动。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分馆纷纷致电上海总馆,请求下期的《小说月报》要多印一些多发一些。从第一期的5千册到年末的1万册,《小说月报》的大获成功,让茅盾一炮走红。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