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什么意思(打破砂锅问到底典故出处)

Q:金榜题名的榜真是用金子做的吗?

古人常说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金榜题名是每位学子所共同期盼的事。那么 “金榜”是什么样的榜呢,这个榜是金子做的吗?

金榜题名出自五代时期王定保的《唐摭言》第三卷: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金榜题名本来是指科举得中。题名指榜上有名。金榜是科举考试中最高等级考试的殿试之后录取进士的排名榜。因为写在黄纸上,所以也称黄榜、黄甲、金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金榜上的第一名就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唐朝的刘禹锡送裴处士去考试时就这样激励他:“彤庭翠松迎晓日,凤衔金榜云间出。”

Q:自古以来,博士的级别就比学士的高吗?

古代的学士和博士并不是学位名,都是官职名。早在战国时期便设有博士一职,秦汉之际博士是学术顾问性质的官员,既参与政治讨论,为皇帝出谋划策,又掌管教育和学术。汉代设有五经博士,专门传授儒家经学;唐代有国子、太学、四门等博士;到宋代,博士的官品最高是正五品。

学士则是在南北朝时期开始设立的,最初只是负责编纂撰述的官员。唐开元年间,设立翰林学士院,学士负责起草皇帝诏书,参与机要政务,不过并没有专门的官品,而只是一种差遣职。到了宋代,翰林学士的地位得以提升,成了正三品官员。到了清代,内阁大学士更是文臣中的最高官职。而博士的官品最高也就到正五品。在古代,品级数字越小级别越高。可见,学士的等级并不比博士低。

Q:“目无全牛”是指没有全局观念吗?

目无全牛出自《庄子·养生主》,说的是一名叫丁的厨师为文惠君宰牛,宰牛的各种动作精确利索,庖丁进刀时发出的阵阵唰唰声,非常有节奏感。文惠君看了很是震惊,便问他:“你的技术怎么高超到了这种地步?”庖丁回答:“刚开始宰牛时,眼前看到的是完整的牛,三年之后,便很了解牛的身体结构。到了现在,对牛身体的经络已经非常熟悉,能透过牛身看到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空隙,所以在宰牛时可以顺着自然结构去操作。”

因此“目无全牛”最初指庖丁因常年宰牛,对牛的身体结构熟记于心,眼前看到的不是完整的牛,而是皮骨之间的缝隙,后来便常用它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庖丁解牛也是出自这个故事。

Q:为什么开的是“先河”而不是“先湖”或“先海”?

《礼记·学记》中有:“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意思是:“夏商周三代君王祭祀河川时,都是先祭河、后祭海”,因为他们认为黄河是海的源头,又是水流汇聚的所在,先本后末,先祭河就叫“务本”。

当然,这句话既然出现在了《礼记·学记》中,也意味着它与学习是有关的,唐朝孔颖达的解释就是:“先祭本,就是尤其重视这个根本。先小后大,因为小是大的根本。学习也一样,先要做好积累打好基础,学成后才会成为圣人。”

这就是一个类比,河是海的根本,小是大的根本,学是圣的根本,强调的就是在学习初期的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后人则将“先河”引申为倡导在先的事物。

Q:“顺手牵羊”原来不是做坏事?

“顺手牵羊”出自《礼记·曲礼上》,原文是“效马效羊者右牵之,效犬者左牵之。”郑玄注释:“用右手便。”意思是说,呈献马和羊的时候,因为马、羊力气比较大,通常大家也是右手更有力,用起来更顺手,所以用右手牵着。如果要呈送的是狗,狗有可能狂吠不止甚至咬人,所以要用左手牵着,方便用右手去控制它。基于此,人们用“顺手牵羊”比喻顺便行事,毫不费力。

在《水浒传》第九九回:“前面马灵正在飞行,却撞着一个胖大和尚,劈面抢来,把马灵一禅杖打翻,顺手牵羊,早把马灵擒住。”但现在大家用这个词,常用的是直白的字面义,“顺手牵羊”就是顺便拿走别人的东西,含有贬义,已不是最初的面貌了。

Q:打破砂锅问到底, “问”和“砂锅”有什么关系?

“打破砂锅问到底”指的是人们对某件事刨根问底,非要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什么问题非要打破砂锅才能问清楚呢?

砂锅用泥烧制成,这种锅有个缺点——一不小心就容易破碎,而砂锅破了之后会有很多裂纹,这种裂纹就叫“璺”。西汉扬雄的《方言》中解释:“器破而未离谓之璺。”最初“打破砂锅问到底”中的 “问”就是“璺”字。这句话是说如果打破了砂锅,那一条条裂纹会一直蔓延到砂锅底部。

因“问”与“璺”同音,后逐渐改用“问”字,人们又从这句俗语中引申出“追根求源、询问到底”的意思。宋代黄庭坚的《拙轩颂》中就有这样一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 如果是寻根究底,即便是比较愚笨,也会恍然大悟。

Q:高手出山,出的是哪座山?

我们通常把隐士离开居处出任官职叫做出山。那么高手出山,出的是哪座山呢?

故事出自《晋书·谢安传》,说谢安是东晋的政治家、名士,他出身富贵人家,年轻时曾做过官,后来辞去官职。谢安辞去官职后隐居在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同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后来,为了家族的荣耀,已经四十多岁的谢安,不得不出山。简文帝逝世后,谢安和王坦之破坏了桓温准备谋朝篡位的计划。在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用八万兵力击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数十年的和平。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也把隐士离开居处出任官职叫做出山了。

Q:五脊六兽到底有多难受?

老舍在《四世同堂》里讲:“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五脊六兽是什么呢,有这么难受吗?五脊六兽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元素之一,五脊是指古代宫殿式建筑当中的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正脊之上有一只吞兽,是龙吻,四条垂脊每一条上排列着五个蹲兽,最常见的是狻猊、斗牛、獬豸、凤和狎鱼,统称五脊六兽。它们在房顶上站岗,承担着保护屋脊的实用功效,也被赋予了装饰、镇宅和标示等级的作用。

小时候,老人会对无所事事的孩子念叨:“瞧你闲得五脊六兽的……”,大意是说别跟那些脊兽一样,只知傻坐。而它们往往神态狰狞,呲牙咧嘴,所以有时也被用来形容人心烦意乱,忐忑不安的样子。

Q:为什么 “喜”字可以表示开心?

大家知道为什么 “喜”字可以表示开心吗?来看“喜” 的甲骨文字形

:“喜”上半部分是一种叫壴(zhù)的乐器。壴是鼓最初的字形,它的最上面是个“山”字形装饰;中间是牛皮大鼓,大鼓上还有一小横,像是敲击的样子;下面是支撑鼓的底座。“喜”下半部分是口的形象。上下合起来表示听到鼓乐声就感到快乐,而这种快乐又表现在欢声笑语中。

《说文解字》说:“喜,乐也。从壴,从口。”朱骏声进一步解释:“闻乐则乐,故从壴;乐形于谈笑,故从口。”也许有朋友会问:为何是鼓而不是别的乐器?也许因为人心情激动时心跳加快,而鼓声跟心跳类似,能引起共鸣,振奋人心。

Q:我们常说的“三寸不烂之舌”和谁有关??

“三寸不烂之舌”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元前257年,秦军进攻赵国,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请求援兵,并缔结联合抗秦的盟约。到了楚国后,谈判没有想象中顺利,楚平王不想得罪强大的秦国。就当大家都手足无措的时候,门客毛遂自告奋勇去殿上劝说楚平王。

他分析了楚、秦两国之间的关系,说明缔结盟约不仅仅是为了赵国,也是为了救助楚国,最后成功说服楚平王与赵国一起抗秦。回到赵国后,平原君夸赞毛遂立了大功:“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夸他说的那些话胜过百万雄师。从此毛遂得到重用,被奉为上宾。后来,便由这个故事演化出三寸不烂之舌和毛遂自荐两个成语。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