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腹便便:出自《后汉书·边韶传》:“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该句源自一则典故:东汉桓帝时期,陈留郡有个读书人,名叫边韶,字孝先,有些文才,在没有当官的时候,以教书为生。不过他有个毛病,就是爱打磕睡。因为他人胖,肚子大,打起磕睡来,学生看他的模样很好笑,于是就编了这句顺口溜嘲笑老师打瞌睡的样子,但被边韶知道后,又巧妙的编顺口溜教育了学生。该词多形容人长得肥胖,含有贬义。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力依赖型工作的减少,大腹便便的人群不断增多。腹部胀大的原因可有多种,除了常见的脂肪堆积以外,要警惕腹水的产生。腹部脂肪增多常伴有其他部位的肥胖,而腹水往往不伴有其他部位的肥胖。中医将临床腹部胀大如鼓的病症称为鼓胀,患者多皮肤苍黄,严重者腹部静脉显露。本病病机是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结,水停腹中。类似西医所指的肝硬化腹水,其病因包括病毒性和非病毒性。病毒性病因多见乙肝病毒,目前随着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的普及,病毒性肝硬化发病逐渐减少,而非病毒性病因中酒精引起的肝硬化人群逐渐增多。
中国酒史悠久。古人酿造的白酒(类似现在流行的糯米酒)和黄酒(类似现代啤酒)一般为低度酒,普通的酒为10度左右,烈一些的在18度左右。而接近现代意义上高酒精浓度的白酒在元代才发展起来。明朝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中英雄好汉武松喝的十八碗酒多为黄酒和米酒,否则极易引起急性酒精中毒。酒点缀了古人的生活和文化,很多夹杂着感情色彩的以酒代人的成语典故也随之产生。
酒色财气:落落居士《招隐居》第二:“俺想人生在世,惟有酒色财气,最是沾不得的。”嗜酒,好色,贪财,逞气,以此为人生四戒。
酒囊饭袋:陶岳《荆湖近事》:“马氏(马殷)奢僭,诸院王子仆从烜赫;文武之道,未尝留意。时谓之酒囊饭袋。”比喻只会吃喝,不会做事的无用之人。
花天酒地:《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到京之后,又复花天酒地。”形容吃喝嫖赌的腐化生活。
高阳酒徒:《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初,沛公引兵过陈留,郦生(郦食其)踵军门上谒……使者出谢曰:‘沛公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郦生嗔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人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后因以指好饮酒而狂放不羁的人。
山简醉酒:典出《世说新语·任诞》。山简嗜酒,饮辄醉,醉后常倒戴头巾骑在马上,醉态可掬,后遂以“山简醉酒“等形容醉酒以及醉后姿态。
少量饮酒具有活血、御寒、助药势等作用,但酒精过量可抑制或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头晕、意识模糊、躁狂等神经中毒现象。中医认为:嗜酒过度,酿生湿热,蕴聚中焦,清浊相混,壅阻气机,水谷精微失于输布,湿浊内聚,遂成鼓胀。古人并不赞成嗜酒,所以多用具有贬义的成语描述嗜酒之人。
肝硬化早期肝功能损害尚可自我代偿,但出现腹水则表明肝硬化发展到了失代偿期,肝功损害不可逆转,疾病加重时可诱发以下症状:
呕心沥血:《文心雕龙·隐秀》:“呕心吐胆,不足语穷。”韩愈《归彭城》诗:“剜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呕,吐;沥,滴。后以“呕心沥血”形容穷思苦索,费尽心血。
含血喷人:宋.晓莹《罗湖野录》卷二:“含血喷人,先污其口;百丈野孤,先头狂走。”现指捏造事实,污蔑攻击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