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伐檀原文是什么(诗经伐檀翻译赏析)

伐檀 《诗经·魏风》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注释

1.坎坎:象声词,伐木声。

2.寘:同“置”,放置。

3.干:水边。

4.涟:即澜。

5.猗(yī):义同“兮”,语气助词。

6.稼(jià):播种。

7.穑(sè):收获。

8.胡:为什么。

9.禾:谷物。

10.三百:意为很多,并非实数。

11.廛(chán):通“缠”,古代的度量单位,三百廛就是三百束。

12.狩:冬猎。猎,夜猎。此诗中皆泛指打猎。

13.县(xuán):通“悬”,悬挂。

14.貆(huán):猪獾。也有说是幼小的貉。

15.君子:此系反话,指有地位有权势者。

16.素餐:白吃饭,不劳而获。

17.辐:车轮上的辐条。

18.直:水流的直波。

19.亿:通“束”。

20.瞻:向前或向上看。

21.特:三岁大的兽。

22.漘(chún):水边。

23.沦:小波纹。

24.囷(qūn)结束束。一说圆形的谷仓。

25.飧(sūn):熟食,此泛指吃饭。

《伐檀》是《诗经》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两千多年来一直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寺篇通过伐木者之口,揭露和讽刺了统治者不劳而获、残酷掠夺的罪恶行径。全诗共三章,每章先从劳动开始,分别以“伐檀”、“伐辐”、“伐轮”开篇,描写伐木者从事砍伐檀树制车的劳动和眼前的风光。当这一伙在河边伐木作车的工人,看到贵族不劳而获,自己整天辛苦劳作却一无所有,藏在内心的反抗怒火喷薄而出,兴对剥削者进行了有力的指责:“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墨(三百亿、三百圈)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县特、县鹑)兮?”诗篇使用了反诘排句质问剥削者不种不收,为何拿走三百捆稻谷?不狩不猎,为何庭院挂满野猪肉?这是不要求回答的改击性、控诉性的质问。随着问题的提出,诗人又分别于各章结尾,用反语对统治者的寄生生活给予辛辣的嘲讽:“彼君子兮,不素餐(食、飨)兮!”意思是,作为一个贵族,是不会白白吃饭的!劳动者对贵族统治者进行的质问与嘲笑,是建立在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之上的。因为他们已经看到,终日辛勤劳动的人却一无所获,而不稼不穑、不狩不猎的人却坐享其成。诗篇针对劳逸不均,不劳而获这一社会实质性的问题提出质问和嘲讽,有力地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劳动人民追求合理生活权利的勇气和斗志。诗篇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也反映了社会历史的真实,成为现实主义的名篇。

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反诘句和反语,且带有清新刚健的感情和乐观的情绪,别具一格,具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篇还采用反复迭唱的形式,更有助于感情的表达,并增强诗的韵味。三章诗的句式、内容相同,作者于各章仅作了个别字词的变易,这样反复吟咏,使情感表现得更加强烈,揭露、鞭挞得更加深刻有力。诗人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以“坎坎伐檀”的沉重声音开篇,引出了一个砍伐、拖运树木的劳动场面。劳动者辛勤劳苦,可到头来却两手空空,而不耕不猎的“君子”门却稻谷满仓、猎物满庭。这样的对比,使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愈加显露,结尾的反问也就显得更加有力,讽刺也更觉痛快深刻。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