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期出血是指在有规律的两次月经中期,由于排卵所致的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导致子宫内膜脱落并引起阴道出血,偶尔会伴有下腹部疼痛或腰酸等不适的症状。虽然西医认为出血量少可以不用治疗,但为了预防妇科疾病的发生及影响受孕,还是希望能及时治疗。毕竟有无疾病,身体最诚实。
一、肾阴虚型
主要证候:经间期出血,量少,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腿酸软,手足心热,失眠多梦,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肾阴不足,热伏冲任,于纲组期,阳气内动,阳气乘阴,迫血妄行,故发生出血;阴虚内热,故出血量少,色鲜红,质稠;肾主骨生髓,肾阴虚,脑髓失养,故头晕耳鸣;肾虚则外府失养,故腰腿酸软;阴虚内热,故手足心热;肾水亏损,不能上济于心,故夜寐不宁。舌红,少苔,脉细数,也为肾阴虚之征。
方药:加减一贯煎
(生地、熟地各25克,白芍、麦冬、知母、地骨皮各12克,炙甘草6克。煎服,水开煮药45到60分钟,或分两次煮,第一次水开30分钟,第二次水开20分钟,两次合用,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饭后服药。)
本方中生地、熟地、知母滋肾益阴;地骨皮泻阴火;白芍和血敛阴;麦冬养阴清心;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功能滋肾益阴,固冲调经,故出血可止。
若头晕耳鸣者,酌加珍珠母10克、生牡蛎15克;夜寐不宁者,酌加远志、夜交藤各12克;出血期,酌加旱莲草、炒地榆、三七各9克。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
二、脾气虚型
主要证候:经间期出血,量少,色红,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食少腹胀,舌淡,苔薄,脉缓弱。
证候分析:脾气虚弱,冲任不固,于绍组期,阳气不足,不能统摄气血,因而出血;脾虚化源不足,故经量少,色淡质稀;脾气虚弱,中阳不振,故神疲体倦,气短懒言;运化失职,则食少腹胀。舌淡,苔薄,脉缓弱,也为脾气虚之征。
方药:归脾汤
(白术、茯苓、龙眼肉、酸枣仁各15克,黄芪、党参各30克,木香、当归、远志各12克,炙甘草7克,生姜4片,大枣3个。煎服,水开煮药45到60分钟,或分两次煮,第一次水开30分钟,第二次水开20分钟,两次合用,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饭后服药。)
本方中以参、耆、术、甘草温补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茯苓、远志宁心安神;更以木香理气醒脾,以防补益气血药腻滞碍胃。组合成方,心脾兼顾,气血双补。
中成药:归脾丸、人参归脾丸
三、湿热型
主要证候:经间期出血,血色深红,质稠,平时带下量多色黄,小腹时痛,心烦口渴,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湿热内蕴,于纲组期阳气内动之时,引动湿热,损伤冲任,迫血妄行,因而出血;湿热与血搏结,故血色深红,质稠;湿热搏结,瘀滞不通,则小腹作痛;湿热流注下焦,带脉失约,故带下量多色黄;湿热熏蒸,故口苦咽干,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也为湿热之象。
方药: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茯苓、炒地榆
(白芍、小黑豆、当归各30克,生地15克,阿胶、丹皮、黄柏、茯苓、炒地榆、川牛膝各9克,香附6克。煎服,水开煮药45到60分钟,或分两次煮,第一次水开30分钟,第二次水开20分钟,两次合用,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饭后服药。
本方中黄柏、黑豆、茯苓清热解毒,利水除湿;香附、丹皮、牛膝理气活血止痛;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生地、炒地榆凉血止血。全方共奏清热除湿,凉血止血之效。
出血期间,去当归、香附、牛膝,酌加茜草根、乌贼骨各12克;带下量多者,酌加马齿苋、土茯苓各9克;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者;去生地、白芍,酌加厚朴9克、麦芽各12克;大便不爽者,去当归、生地,酌加薏苡仁25克、白扁豆9克。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或平胃丸加丹栀逍遥散
四、血瘀型
主要证候:经间期出血,血色紫黯,夹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情志抑郁,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有力。
证候分析:瘀血阻滞冲任,于纲组期阳气内动,引动瘀血,血不循经,因而出血,血色紫黯,夹有血块;瘀阻胞脉,故小腹疼痛拒按;瘀血内阻,气机不畅,故情志抑郁。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有力,也为血瘀之征。
方药:逐瘀止血汤
(生地30克,龟板、赤芍、大黄各9克,丹皮6克,枳壳、当归尾各15克,桃仁10克。煎服,水开煮药45到60分钟,或分两次煮,第一次水开30分钟,第二次水开20分钟,两次合用,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饭后服药。)
本方中桃仁、大黄、赤芍、丹皮、归尾活血化瘀,引血归经;枳壳理气行滞;生地、龟板养阴益肾,固冲止血。全方共奏活血化瘀,理气归经之效。
出血期间,去赤芍、当归尾,酌加三七、炒蒲黄各9克;腹痛较剧者,酌加延胡索、香附各9克;挟热者,酌加黄柏、知母各12克。
中成药:怕冷用少腹逐瘀颗粒、桂枝茯苓丸加三七粉。发热用通经甘露丸加三七粉、或加花蕊石止血散、止血宁片(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