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历史上真实的名将岳飞是个怎样的将领?

说起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将领,南宋的爱国名将岳飞当仁不让,他不仅军事能力出众,而且忠君爱国,可惜的是最后落得个惨死的下场。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畏。

说岳飞过于刚直以致不知变通、政治敏感度低、情商低,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和同僚关系不好,大概是现代人对岳飞最容易有的误解之一。

我不太清楚这种误解到底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眼看着越来越流行的。也许很多人在敬仰一个卫国英雄、特别是最后结局是悲剧的英雄的同时,也会自动凭着想象给他打上“脾气太直”“不知变通”的标签——不然他怎么就死了呢?也许是这个年代袁腾飞这号的“良青历”太多了,而一个误解一旦在公共媒体平台上说出,就如同墨汁落入水中一样,花多少力气都不可能再完全澄清。

但实际上,如果真的肯翻一翻史料,真的愿意把目光从岳飞这个焦点人物身上移开,去认真了解一下其他同时代抗金名将和大臣的生平的话,就很容易发现岳飞的情商和政治水平是当时大臣中最高的,非常善于协调各方面关系,包容性远比今人凭传统印象想象的高,与同僚的关系也是所有大臣中最好的。

换句话说,历史上真实的岳飞是文武双全,战功卓著,军事才华突出,为人刚正,私德近乎完美;但绝不是“不容小人”,更不狂傲,政治敏感度也不低。相反他政治眼光远大,政治嗅觉也极为灵敏;善于协调各方面关系;独立领军后更是温和、恭谨而且谦逊低调到了几乎有些自我压抑的程度,所谓的“循循如书生”“时人至今号为贤将”。——这是当时人对岳飞的评价,也是迄今为止主流的对于岳飞为人的评价。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本来是主流的观点俨然要成了非主流了

我估计上述观点和描述恐怕会有很多人怀疑甚至觉得可笑,大概还免不了逆“还原真实历史”“把神变成人”的大潮而动“神话历史人物”的嫌疑。所以诚心希望抱持这样态度的人,在笑过之后,也能有一点耐心把下面的证据看完

说到情商,当然主要看人际关系。历史上的真实岳飞,基本是各方面的人际关系都协调的很好。——比如在和武将的关系上,岳飞和方面大帅如吴玠、韩世忠的关系都非常好,甚至和二线将领,如刘光世手下的悍将郦琼关系也非常好。——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和郦琼是同乡同时岳飞本人又有勇名,郦琼作为武人容易对之有好感,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因为在1134年岳家军收复襄阳六郡的北伐行动中,刘光世本来是被朝廷诏令配合岳飞作战的,但刘光世发挥向来的光荣作风,直到诏书已经下了一个多月、岳家军已经收复襄阳六郡后,才打发郦琼带着人马姗姗而至。然而岳飞不但不计较,反而上书请朝廷在犒赏此次军功时,优先奖赏刘光世军。于是刘光世觉得挺有面子,郦琼也从此对岳飞心服口服。

顺便注解一下所有这些和岳飞交好的武将,本身基本都是性格强硬脾气暴烈,从来不怕得罪人的主。搞好和他们的关系也决非易事。比如据史料载是当时武人中罕见的州学生出身的郦琼,其实在当时已经属于和上司和同事都处的不错的武将了,但是和同为刘光世左膀右臂的同事王德却斗的水火不相容,最终在张浚、张俊的乖张措施催化下,于绍兴七年发动了淮西军变、带着刘光世军数万人马投敌;

还有吴玠,他和岳飞一样算中兴诸将中的后起之秀,加上本人所处的川陕战区远离南宋中枢,自己的性格也是城府极深脾气不小,所以和其他同时的名将没什么交往,但唯独对岳飞青眼有加。——如果说一般的书信往还属官往来,还可以解释成战区邻近、或者岳飞本人习惯经常致书各大帅问候致礼的话,那么因为自己派去的属官回来报告说岳飞军中没有歌女侍妾,宴席冷落的难以忍受,便立马给岳飞送身价创了南宋一代人口买卖最高价格纪录(两千贯)的士家出身美女外配丰厚嫁妆,就只能理解为本人也风流倜傥的吴玠对岳飞的盛情了。

转变比较明显的韩世忠,一开始因为岳飞三十二岁就达到了自己四十岁的成就(建节,也就是获封节度使的荣衔)一度很不爽岳飞,岳飞每次给他写的问候信都统统不回复,直到岳飞平杨幺后主动送了他一艘车船才哄好。不过送车船之前他跟岳飞的关系,也已经算老韩的人际圈中不错的了,因为他和刘光世的互相看不顺眼已经到了要领兵开片、然后劳动皇帝和百官亲自出面劝架、劝和了还要宰相带群臣拜贺的地步。而和他是双重儿女亲家的张俊,与他芥蒂深到在绍兴十一年陷害他谋反的时候可以连眼都不眨一眨。就是这么一帮神仙都犯愁的大爷,岳飞却能与之保持良好的私人关系和公事上的合作关系(岳飞给韩世忠送过李宝、给吴玠送过本部二次北伐时攻下的陕州,绍兴十年和吴玠的弟弟吴璘也有过军事上的良好合作),这个人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到底怎么样,不言自明。

PS说到和武将的关系,有人也许会说同为中兴四将之一的张俊岳飞不是就不能搞定么?这个人岳飞确实是没搞定,但是岳飞搞不定的人,别人也不可能与之相处好。——前面说了,张俊和韩世忠是双重儿女亲家,但绍兴十一年秉承秦桧的意思下手诬陷韩世忠谋反、破坏楚州城防的时候,他干的非常起劲没有任何心理负担。而出面搭救韩世忠使之免于被诬陷的,是当时还在秦桧拉拢之列的岳飞;另外张俊和另一位中兴名将、同时也是赵构宠臣的刘錡关系也极差。原因是绍兴十一年两人同赴淮西作战时,张俊因为不爽刘錡,竟然派部下士兵化装成土匪去劫掠刘錡的营寨,刘錡识破后当着张俊的面手刃了他的部下,并声言“有话去朝廷上说,我是朝廷官员,怎么能和你手下的刀笔吏对质!”两人公开撕破了脸。还有绍兴七年其实算被张俊提拔打捞过的王德,最后也和张俊反目成仇,独立领军后对张俊毫不客气,张俊求他办事儿连点都不点。

——然后再看岳飞和文臣的关系。

说到这点儿前需要先要说一下当时武将和文臣的关系。其实当时的重要将领,大多都属于“我上面有人”的。

比如赵构登基之初的重要将领辛道宗辛永宗兄弟,是赵构早期的宰相范宗尹的人;

三衙宿将解潜,是高宗朝两度为相而且官声人缘都不错的名臣赵鼎的人;

而战功仅次于岳飞、雄镇上流的川陕战区主帅吴玠,是同样两度为相的重臣张浚的人。如果没有张浚及其心腹幕僚刘子羽的赏识和支持,吴玠大概早就被自己的顶头上司、吴玠之前的西军宿将曲端玩死了。

不过,“上面有人”也从来是把双刃剑上面的人在位自然是一切顺风顺水;但是一旦“上面的人”下台甚至被清算了,那么属于其班底或者说圈子的将领也不免跟着吃挂落。——吃挂落这事儿辛氏兄弟和解潜都没跑掉,但最明显的还是吴玠绍兴七年淮西兵变后,宰相张浚及其亲信、同时也是吴玠好友的刘子羽都被追责处罚,吴玠当时的权力也已经受到了来自朝廷的削弱和限制,但仍上书请求以缴还节度使的荣衔为交换,保刘子羽免罪,却被朝廷驳回。吴玠自己也解读出了朝廷如此行事的弦外之意,加上看到第一次和议将成,高宗无意恢复,所以心灰意冷纵情酒色,很快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然而起自卒伍、本来没有任何官场后台的岳飞在这上面却是个例外。例外就例外在他一直的“上面有人”“朝中有人”,但从来没因为宰执大臣的更换而受到影响。原因倒也很简单因为从朱胜非、吕颐浩开始到张浚赵鼎,再到也是宰执大臣级别的王庶,绍兴初年南宋的几乎所有中枢重臣,全都对岳飞极为赏识和信任,都把他看做是未来举国北伐最合适的统帅,也都在他进行军事行动甚至政治建言的时候,给了有力的支持,当然也替他在赵构面前说了不少好话。比如岳飞绍兴初赴江西平定内乱,有薛徵言等人举荐的功劳;绍兴四年要求出兵收复襄阳六郡的建议被采纳,是赵鼎大力支持的结果;绍兴五年平定杨幺,如果没有张浚压下幕僚吕祉的非议,也会有麻烦。

而所有这些大臣看重岳飞的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他本人才干出众,经常能给统御他的文官挣脸(比如张浚绍兴五年带着岳飞平定了南宋数次围剿都未能搞定的杨幺);但更重要的,是岳飞基本是当时所有大将中最“三好学生”的。——不但所有的朝廷诏令都不打折扣的立即执行,叫干什么干什么,而且也不骚扰地方,也不和屯驻地的地方官乱掐架相反还处的挺好;也不和其他大将打架;也不虚报战功;也不替自己的亲信和亲属乱要官职封赏(当然更不替自己要);率军征战时朝廷给予的便宜行事的权力,一旦军事行动结束也主动缴还;甚至给朝廷上报说我的属官名额多了,请考虑裁减一下人太多了不好。

这些举动也许在现在看起来没什么,因为大部分人印象里的“名将”好像就应该是这么个范儿,天经地义一般;但在当时,宰执大人包括其他文臣们可不会这么看,他们会觉得这些举动岂止是三好学生,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宝贝。因为当时的历史情况,是大将们打着滚为自己讨赏就算了,吃空额也算了,最要命的是需要打仗的时候调不动或者找借口避战(比如刘光世和张俊),一旦没粮的时候就跟地方官和财政官员打架(比如吴玠曾经为钱粮紧张的问题,一口气杀过数个负责钱粮转运的官员。甚至还想杀掉中央任命的转运使,后来被幕僚劝阻才罢手。)甚至直接挥军攻城抢钱抢粮,以及为了互相看不顺眼的私人恩怨就领兵开片(比如刘光世和韩世忠)这三条。

不过这里需要强调一下的是,以上这些行为,虽然让宰相大人们大感头疼,但在当时、甚至在整个的古代中国,都是非常常见的状况。——现在的人往往因为对历史细节了解不够,就拿现在的制度约束去想象古时状况,总以为现在的军队有纪律约束,和民事民政系统界限分明,古代就应该也是这样;如果不是,那么这些大将就是军阀这些军队就是私军。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军队是军阀部队还是中央统御,要看制度架构和执行情况,要看钱粮甲仗、包括重要职位的人事任免权力在谁手里,而不是看军纪具体如何和军头之间乱不乱斗。——否则拿后两条卡的话,你会发现从上古时期直到民国,中国的军队基本都是私军都是军阀~这就乱了套了。另外,古代的通讯条件远远不如现在,所以很多制度的执行力度到底怎么样,也不能简单的和现在比。

三是绍兴十一年岳飞被罢兵权任枢密副使后,赵构曾特地下诏令他朝见立班时站在当时的副宰相(参知政事)王次翁之前,“诏参知政事王次翁序位在岳飞之下,以飞阶官为少保故也”,但岳飞却主动上书“请班王次翁之下”。——为什么?因为王次翁不光是副宰相,还有个身份是秦桧的心腹党羽。岳飞当时谨小慎微到了何等地步,对秦桧等人的认识又如何,看要录里这一条记载也能看出来了。

所以不必奇怪,当绍兴十一年秦桧开始秉承金人旨意着手摧毁南宋的国防力量时,他一开始找上的不是兀术指名要清除的岳飞,而是韩世忠。——因为就像真。人渣张俊,把韩世忠、刘錡甚至后来的薛弼、王德都掐了一圈得罪了一圈,也找不出岳飞什么岔子,只能在心里默默嫉妒怀恨一样,秦桧同样也找不到岳飞明面上的把柄。但是韩世忠绍兴八年想玩暗杀毁掉他的议和大业,还有不久前上书反对和议、等秦桧质问又栽给解潜的滑头,秦桧倒是印象很深。而对于岳飞,秦桧当时最深的印象,大概不是后世人眼里天经地义的“恨之入骨”,而更可能是“这小子居然在绍兴八年的时候都没跟风骂过我”,是“兀术信里的条件还没说死,官家到底怎么想的也还没定,我先试试这个人能不能为我所用能不能彻底转性,然后看兀术和官家的态度再说”。

所以当秦桧准备诬陷韩世忠谋反时,他在明知岳飞和韩世忠关系很好、而张俊则一直嫉妒岳飞的情况下,仍然派了岳飞和张俊一起去巡视楚州。而如果不是岳飞坚决不肯参与陷害韩世忠,也不肯阿附和议;如果不是他的军事才华和年龄优势(岳飞是当时中兴诸将中最年轻的,即使杨沂中、吴璘这样的小字辈二线将领都比他年长一岁)已经严重威胁着金国的生存、以致当时实际秉持金国军政大权的兀术要点名清除掉他;如果不是他的君主赵构是个古今中外历史上都少见的奇葩、一定要放着大好局面不要只求偏安江南还一定要得到金国的册封才觉得安心的话,那么这段历史,岳飞这个历史人物的最终结局,十成九的可能会是另一种样子。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0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