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之五:乾清宫(故宫乾清宫)

故宫乾清宫(北京故宫之五:乾清宫)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而过了乾清门,就来到了百思特网内廷, 内廷是后寝区,是皇帝、后妃、皇子们等的居住、生活之地,包含寝宫、书房、佛堂、苑囿等。建筑格局精巧,装饰豪华秀雅。主要包括中轴线上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东、西六宫,还有乾东五所、乾西五所、宁寿宫、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等区域。

乾清宫

内廷正殿,即民间所谓“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中的第一座宫殿。

后三宫模型

后三宫俯视图(模型)

乾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朝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

乾清宫的名字出自《道德经》。“乾”是“天”的意思,“清”是“透彻”的意思,一是象征透彻的天空,不浑不浊,象征国家安定;二是象征皇帝的所作所为像清澈的天空一样坦荡。为表示帝王是天地间唯一的、最尊贵的,他的居所故名乾清宫。

外部结构

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坐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檐角置脊兽9个。

檐下上层单翘双昂七踩斗栱,下层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金龙和玺彩画,三交六菱花隔扇门窗。

乾清宫前有宽敞的月台,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铜龟、铜鹤一对,日晷、嘉量各一,香炉4座。月台中间还置有六角灯杆石座两个。

乾清宫月台模型

《皇后凤舆入宫图》到达乾清宫

殿外,东侧有日晷,它是古代的计时工具。西侧设有嘉量,它是古代的计量器具。这两件陈设象征皇帝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公正无私的,对天下百姓都是坦诚、平等的。

乾清宫前月台上的铜龟下铸有托盘,盘内雕有海水浪花。背景为东侧庑廊。这里的铜龟长的是龙头,不是普通的龟,是“霸下”,龙之九子的老六,名为赑屃(bx)。他力大无穷、好做善事、乐于助人,不怕困难,奋发向上,是财富、长寿、吉祥的象征。

铜鹤的底座托盘中,雕有山石。这个太和殿前的不同。仙鹤是仙人的坐骑,是道的永恒,而龟代表永恒与长寿。它们在一起取龟鹤延年之意,象征江山社稷万代相传。

乾清宫月台东西两侧各设台阶,阶下还有两个灯杆石座,石座中心有铸铁胆,节庆时,立灯杆用,比寿宁宫太极殿的灯杆石座多出两个。

▲立天灯、万寿灯是过年最盛大的活动之一,前前后后要使用八千多人力

▲皇家园囿中的天灯——见于《雍正帝十二月景行乐图腊月》

在月台东侧台阶下有一个汉白玉雕刻的石台,石台之上是一座微小的镀金宫殿,同样,西侧对称的部位也有一座。东侧的叫社稷金殿,西侧的叫江山金殿,合称江山社稷金殿,口语也称其为金亭子。这两座文石台是清顺治十三年重建乾清宫时增建的。象征江山社稷掌握在皇帝手中。

乾清宫东西庑房:

乾清宫东西庑房为连檐通脊,坐落在高1.1米的台基之上,前檐出廊,后檐为半封闭护檐墙。别小看这些庑房,很多机构设在这里。在这个院子里,南东庑房有7间,东南为4间,东北庑房9间,共计20间,两侧对称,共计40间。实际上是1个五间,5个三间,共6个功能单位。

乾清宫模型

在乾清宫露台南沿和御路、阶陛衔接处,有三个涵洞,高近两米左右,宽一米左右,名为“老虎洞”。据说,因为皇宫中等级森严,侍奉皇帝的内传不能登上露台和御路,只能在“老虎洞”中来往穿行。

院落的东庑,从北向南应该是昭仁殿、御茶房、端凝殿、自鸣钟处、日华门、御药房、祀孔处、上书房。

昭仁殿在东庑北端。昭仁殿和弘德殿的形制基本相同,都是单檐歇山顶,面阔3间,前接卷棚抱厦3间。南向,正中明间辟门,两次间槛窗。每殿左右侧后各有耳房,东西对称。改建的殿后檐下抱厦略有不同。

东侧昭仁殿:

昭仁殿外观

康熙皇帝曾作诗赞昭仁殿:雕梁双凤舞,画栋六龙飞。崇高惟在德,壮丽岂为威?昭仁殿与弘德殿都是体积很小的配殿,但却是皇帝度过许多光阴的地方。康熙年间是皇帝的寝殿,乾隆皇帝后来将昭仁殿改作贮藏宋以来珍版书籍的地方。昭仁殿的”天禄琳琅”匾是乾隆皇帝手书,殿后庑悬挂着”慎俭德”之匾。

御茶房:在乾清宫东侧,端凝殿北侧三楹房屋是“御茶房”。御茶房提供皇帝所用的茗饮、奶茶、果品及宫中各处的供品,参与备办节令宴席。太后、皇后及皇子们另有各自的茶房。匾额“御茶房”是康熙手书。

端凝殿:和西庑的懋勤殿对应。这两座小殿在建筑上没有与它们所在的廊房分割开,虽然取了殿的名称,但外形上不具有殿的形式。端凝殿和懋勤殿的殿名,是明嘉靖朝礼部尚书夏言拟出的。当时东边的端凝殿用于贮冕弁,西边的懋勤殿用于藏书史,端凝取端冕凝旒之义,懋勤取懋学勤政之义。清代皇帝御用的冠、袍、朝珠、带、履都在这里存放。清逊帝溥仪居住在紫禁城期间,曾将自己剪下的发辫存放在这里。

自鸣钟处:端凝殿之南的三楹房屋,是清廷存放自鸣钟的地方。康熙皇帝亲笔书写的”敬天”,匾额曾挂在室内,两旁是御笔的楹联:”帘萦香篆斋心久,座殷钟声问夜遥。”

日精门:是后宫中区通往东区的一道较大的门。乾清宫的西庑,也有一道与日精门对称的门,叫做月华门,通往后宫的西区,寓有“乾坤日月明,四海皆生平”之意。日精门:日精门是乾清宫院落的东门,是乾清宫前庭出入的主要门户之一,门外即东一长街,东南方即通往斋宫的仁祥门。

乾清宫、日精门、乾清门

明代宫女若犯了过失,要被罚以提铃警夜。规定从乾清宫前走到日精门,再到月华门,再走回乾清宫前。循环往复。深夜,被罚的宫女提着铁铃,缓缓地走着正步,还要边走边唱:”天下太平”。声音要缓而长,与铃声相应。即使刮风下雨、天寒地冻,也不许回避。

御药房:在日精门之南,房中曾有康熙书写的两个匾,一为”药房”,一为”寿世”。御药房隶属于内务府,掌管皇帝、后妃的用药。御药房的太监们负责带领御医到各宫诊病、煎药及安置御医夜晚在这里值班。

祀孔处:乾清宫东庑最南端的一间房,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和历代先贤、先儒神位。乾隆皇帝的御笔匾额和对联,分别是:”与天地参”;开洙泗新传,圣由天纵;集唐虞道统,德合时中。乾隆皇帝极为敬重儒学,每年的元旦,三更起身,来到这里,向孔子等神位行礼。黎明时,上书房的师傅来这里行礼。

上书房:看上图最右边为乾清门,从乾清门开始向东数两间有个门,门的两侧各两间房,和门所在的房一共五间房,这五间房就是上书房的所在地。上书房是供皇子皇孙读书的地方。早年皇子皇孙读书的地方在西华门内的南薰殿附近的西长房,到了雍正年间,乾清宫不再是皇帝的寝宫,就搬到这里。

凡皇子年界六岁,即入书房读书,一般派满汉大学士一人或二、三人为上书房总师傅,并设汉文师傅若干人,称为“谙达”的满蒙师傅若干人,均多以贵臣充任,又有内外谙达之分,内谙达负责教授满蒙文,外谙达教授骑射。总师傅有事则来,不必日日入值。师傅们轮流入值,与皇子皇孙们相见,仅以捧手为礼而不下跪。每日寅时(凌晨3:00-5:00)来到书房早读,卯时(凌晨5:00-7:00)开课,午时(11:00-13:00)下学。各大节日放假一天,实际只有元旦、端午、中秋、本人生日和皇帝生日这五天。 学习课程主要是四书五经和诗词,也同时学习满汉文,并练习弓箭齐射等。

再说西廊庑——从北至南为弘德殿、懋勤殿、批本处,月华门,奏事房、内奏事处、南书房、敬事房

乾清宫西庑与东庑对称布置,硬山黄琉璃瓦屋顶,设有外廊,俗称西庑廊房。

作为乾清官西配殿的弘德殿,殿内正堂悬挂着乾隆书写的”奉三无私”匾额。楹联是:”二殿三谟法尧舜之道,五风十雨协天地之心。”康熙皇帝从在位的第十年到第十九年,每天清晨御门听政之后,就来到弘德殿,听日讲官讲论四书五经。后来讲的地点移到乾清宫内。乾隆、嘉庆年问,皇帝还经常在弘德殿办公和用膳。同治皇帝即位初年,弘德殿专门用作小皇帝读书之所,翁同龢、倭仁、李鸿藻就任同治帝的老师。故弘德殿有弘德书房之称。

西侧弘德殿:

懋勤殿:在弘德殿南,殿内曾有高宗纯皇帝御笔题匾:基命宥密。明代修建懋勤殿是为了贮藏书史,康熙皇帝冲龄时曾在懋勤殿读书,后来懋勤殿成为皇帝文翰活动的场所。嘉庆时,内府书画经鉴定后,都要钤上懋勤殿印。今博物院藏书画每有”懋勤殿鉴赏章”。懋勤殿还是清帝每年勾决秋审死刑人犯的地方,叫做懋勤殿勾决。懋勤殿建筑上也没有与西庑廊房分割开,外形上不具备殿的形式。

“懋勤殿”款龙纹印盒

清康熙 懋勤殿李邕法帖

批本处:在懋勤殿之南,这里原来悬挂着康熙皇帝书写的匾额:”慎几微”。批本处是清代政务文书运行的一个中转机构。各中央机关报送的请皇帝批示的文件,先经内阁拟出处理意见,百思特网称为票拟,送到批本处来,批本再进呈给皇帝。皇帝批示后,再交回批本处。批本处的满人中书和满人翰林再将它们转送内阁,内阁大学士恭敬地誊录御旨发下。

“月华门”:此门是通往后宫西区的大门,“批本处”南侧,与东庑日精门对称布局。宫女若犯了过失,要初罚以提铃警夜,从乾清宫前走到东庑日精门,再到西庑月华门,再走回乾清宫前,循环往复。

乾清门、月华门、乾清宫

内奏事处:月华门的南侧,每天乾清门外东侧值房里外奏事处的值班官接收百官上给皇帝的奏折,由他们将奏折交到内奏事处,内奏事处的太监再将奏折上交到皇帝手里。官员以个人名义写给皇帝的奏折,与各部院衙门请皇帝批示的文书不同,不是例行的官样文章,须要直达御览。太监每天捧着封装着奏折的黄匣,亲手交给皇帝。

敬事房:南庑房西侧5间。敬事房隶属内务府,其最重要的职责乃是管房事,就是专司皇帝交媾之事者也的太监机构。乾清门。侍监首领二人。专司御门听政,宝座黼扆,晨昏启闭,稽察臣工出入,登载南书房翰林入直、侍卫番宿。昭仁殿,兼龙光门。

南书房:西南拐角处3间,最早顺治康熙再次读书。康熙皇帝在这里用计擒鳌拜。南书房设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撤销,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的地方。清代士人视之为清要之地,能入则以为荣。它完全是由皇帝严密控制的一个核心机要机构,随时承旨出诏行令,这使南书房“权势日崇”。康熙帝亲政以后,为了把国家大权严密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决定以南书房为核心,逐步形成权力中心。康熙朝之后的雍正朝,设立了军机处,南书房就逐渐失去了中枢机要秘书机构的作用,成为专门侍奉皇帝读书消遣,专司文词书画的文学侍从了。

康熙帝画像

内部结构

乾清宫面阔9间,进深5间,高20米,重檐庑殿顶。殿的正中有宝座,两头有暖阁。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明间前檐减去金柱,梁架结构为减柱造形式,以扩大室内空间。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后檐设仙楼,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殿内铺墁金砖。

乾清宫正殿高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这个匾的背后藏有决定太子命运的“建储匣”。在当时,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到了清代后期,由于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和光绪皇帝没有儿子,这种秘密立储的办法才失去其意义。

乾清宫内,高悬顺治帝书写的匾额“正大光明”。殿堂的楹联,前面一对是康熙帝的御笔︰“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难。”后面一对是乾隆帝御笔︰“克宽克仁,皇建其有极;惟精惟一,道积于厥躬。”殿堂中有五扇屏风,每扇屏风上面镌刻着康熙帝从经书中集出来的格言。

克宽克仁,皇建其有极(《尚书仲虺之诰》《尚书洪范》)

惟精惟一,道积于厥躬(《尚书舜典》《尚书说命》)——乾隆题

【释义】要对别人宽厚仁慈,广泛地建立起使国家中正的法则;要全心全意专注在(治理国家)上,道德品质(的修养)由他人和自身协力共同累积。

【意义】先说对别人的治理,再说自己本身,这是乾隆劝勉后代要团结臣民进行统治的话。

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尚书仲虺之诰》《尚书皋陶谟》)

弘敷五典 无轻民事惟难(《尚书君牙》《尚书太甲下》)——康熙题

【释义】仪表堂正(才能使)万邦来朝,(要使)自己和他人谨言慎行,统治方能长治久安;在天下大力地宣扬三纲五常,不要轻视子民所从事的事情,要真切地理解到其中的艰难

【意义】上联说的是外表上的正直,下联说的是思想上的方向,是康熙劝勉后代统治正廉的话。

吴扇屏风上格言:

中扇屏为“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惟臣钦若,惟民从义”,右侧两扇屏分别为“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功崇惟志,业广为勤”,左侧两扇屏分别为“岂弟君子,四方为则”“知人则哲,安民则惠”。

“功崇惟志,业广为勤”——《尚书》,想要取得伟大的功业,要有伟大的志向;想要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周易》,元首被黎民百姓推举出来,作为榜样给天下带来安宁。

“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惟臣钦若,惟民从乂”——《尚书说命》,向来只有老天最聪明,要治民也只有居天位的圣人。拿这个法则,上可以表率群臣,群臣自然奉公守法;下可以安辑百姓,百姓自然安居乐业,服从治理。

“恺悌君子,四方为则”——《诗经》,德高望重又平易近人的谦谦君子,四方的人都以他作为行为准则。

“知人则哲,安民则惠”——《尚书》,有智慧的人应当能知人善用,也知道怎么安抚百姓。

乾清宫东侧紫檀雕龙大镜:在乾清宫有四面约五米高的水晶大镜,若再高几乎就遮住了整个大窗,迎面见到的两面大镜,其位置恰与大门两边的左右门遥遥相对;再向东、西望去,也各有一面大镜,这四面大镜,古称风水镜。

镜子在古时是用做避邪的。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说过:”古镜如古剑,若有神明,故能避邪魅忤恶,凡人家宜悬大镜,可避邪魅。”

乾清宫西侧紫檀龙柜

乾清宫在冬至这一天,正大光明牌匾下的五条龙会齐发光,是难得的壮观景象,这是怎么回事呢?按照我们现在的科学解释,就是冬至这天,阳光在北半球角度最低,所以能够照进房间的程度也最深。而那些修建故宫的匠人们虽然不懂原理,但是他们却有老祖宗留下的经验,他们针对北京的四季变化,在设计建筑的时候将这些特点融合了进去,比如说,门楼或者是廊子的深度要是柱子的三分之一高,这样可以保证这个屋檐能够实现夏天遮阳,但是冬天还不遮光的情况。乾清宫作为正殿,到了冬至这一天,阳光也正好能够照射到最里面,照在地上的金砖,然后反射到正百思特网殿中间最引人注目的龙椅上,这样不仅是上面的金龙,就连那块牌匾都能发出耀眼的光芒。这种设计堪称完美!可以说融合了光学、天文知识以及建筑功底多个方面,就算是现在的建筑大师,对这样的精巧设计也叹为观止。

冬至,正大光明齐放光彩

清代乾清宫仍然设置有二层仙楼,位于东西暖阁内(东西暖阁前窗下的槛墙太高,一般游客很难注意到乾清宫还有这两个房间)。乾清宫内东西暖阁,藏有清代历朝实录、圣训和玉牒,皇帝每天清晨都要在此恭读前朝实录一卷(后移养心殿恭读)。东暖阁的匾额“抑斋”,西暖阁的匾额“温室”,都出自乾隆御笔。东西暖阁也是皇帝在乾清宫的寝宿处。

民国时期未被扰动的乾清宫西暖阁内景原状

乾清宫东暖阁现状,还未复原

日常用途

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清朝康熙皇帝以前,这里沿袭明制,清朝顺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

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

(《清史稿》载 “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辛亥,两宫见各国公使于乾清宫”。)

停灵之所

清朝时,乾清宫还是皇帝死后停放灵枢的地方。即使皇帝死在其它地方,也要先把他的灵枢(也称梓宫)运往乾清宫停放几天,再转至景山内的观德殿,最后正式出殡。顺治皇帝死在养心殿,康熙皇帝死在畅春园,雍正皇帝死在圆明园,咸丰皇帝死在避暑山庄,他们的灵枢都曾被运回乾清宫,停放在这里并按照规定举行祭奠仪式。然而,清朝有一位皇后去世后却停灵于乾清宫,她有一个独特的谥号:仁孝皇后(后改为孝诚仁皇后),她是康熙帝的皇后赫舍里氏,索尼孙女。

  • 举行家宴

除夕是中国人传统的团圆日,普通百姓都要在这天吃顿团圆饭。对于身居皇宫大内的清朝皇帝来说,也不能脱离人之常情,他们也要在除夕和皇后及众妃嫔们一起在乾清宫举行家宴,皇帝与他的后妃们平时都不同吃。清朝皇帝与皇子及宗室诸王的宗室宴(亲藩宴)是在元旦次日举行的,并不是典制上的乾清宫家宴。宫中无论是典礼还是宴会,从未出现过男女欢聚一堂的场面,只有皇帝一个男性能与宫中女性一同饮宴,皇子作为他们的儿子(除了幼龄以外)也不得参与。

从十二月二十四日开始,乾清宫就开始营造过年的气氛了。乾清宫丹陛左右就开始安设万寿天灯,每天晚上天灯都要点亮。在万寿灯后面,左右都悬挂万寿宝联,每幅宝联两面都用金丝绣上联句。万寿灯光映照在宝联及其金字上,使得黑暗的夜晚特别透亮,营造出浓烈的新年来临的喜悦气氛。

乾清宫家宴前夕,相关人员忙忙碌碌,按照礼制布置宴会现场。乾清宫檐下陈设了中和韶乐,乾清门内陈设了丹陛大乐,交泰殿檐下陈设了中和韶乐。在乾清宫内,每人一张的宴桌按照严格的等级秩序排列:皇帝宝座前设金龙大宴桌,左侧地平上,面西座东摆着皇后的宴桌,其余嫔妃的宴桌排在左右。他们所用的餐具也不一样。

包含碗、勺、筷、刀、叉的一组进膳用具 故宫博物院藏

酉时(下午6点),皇帝入宴,皇后等人在座位处向皇帝行礼,礼毕,皇后等人各入座进馔。过了一会,皇帝与后妃们开始欣赏承应宴戏。他们一边欣赏演出,一边进果,进酒,皇帝进酒时,后妃们各出座,跪拜。承应宴戏演出结束后,后妃们出座谢宴,行跪拜礼,皇帝起座离开,皇后以下各还本宫。在以上的宴会过程中,各种音乐依次演奏。

乾清宫家宴极尽奢华,据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乾清宫家宴档案,皇帝的大宴桌所摆膳食一开始就有109碗(盘),加上宴礼中所进汤膳、酒宴,合计可达153品。这些美味佳肴,虽然有的在宴会后作为赏赐,但仍会产生极大的浪费。除夕之外,凡遇皇帝万寿等节日,乾清宫也要举行家宴。

千叟大宴

在乾清宫曾经举行过两次盛大的千叟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正月,康熙皇帝为预祝70寿诞,在乾清宫再次举办千叟宴。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正月,康熙皇帝为预祝70寿诞,在乾清宫再次举办千叟宴。

《千叟宴图》清汪承霈绘,国家博物馆藏

乾隆五十年(1785年)。第二次的规模远大于第一次。凡是年龄在六十五岁以上的,共有三千多人参加了乾隆皇帝举办的大宴会。席间,乾隆皇帝还召一品大臣和年龄九十岁以上的人到御座前,赐酒并赐予每人拐杖等物品。宴会上联句赋诗,共得诗数千首。

乾隆千叟宴

清乾隆 御笔千叟宴诗 内页 故宫博物院藏

梅州发现一块清朝乾隆皇帝举办首次千叟宴时的亲笔御匾,该牌匾历经219年基本保存完好,该匾长220厘米,宽87厘米,厚4厘米。匾四边有六条龙围绕,上下各两条,左右各一条,四边底色为蓝色。上边正中间有“御笔”字样,匾中间底色为棕红色,虽然年代久远,匾文上御笔题写的字迹尚存隐约可见的金铂色。从乾隆五十年至今,历经219年,整匾尚无重大损伤,字迹基本可辨。 建造这座屋的主人正是被乾隆钦点参加千叟宴并得到御笔匾和御赐寿杖、玉如意、朝珠、绸缎、带板、珐琅等珍品的清朝山西按察使蓝钦奎。蓝钦奎是何人物? 蓝钦奎是梅城蓝屋巷人(西门蓝氏八世祖)。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署理山西巡抚(又称抚台,主管政务),又兼提督(又称藩台,主管军事),任内清正廉洁,政绩卓著,深得百姓爱戴和皇帝赏识。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乾隆帝举办首次千叟宴,时年79高龄的蓝钦奎启程到北京参加千叟宴。梅城蓝氏总宪第现珍藏的御笔匾是乾隆首次千叟宴(公元1785年)的御笔匾,称得上是国内唯一一块历史年代最久也是价值最高的乾隆千叟宴御笔匾。

复制图

千叟宴御笔牌匾

特别声明(本站非电商站,不做网上交易):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2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