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12代酷睿正式发布:一性能提升100%!游戏完胜锐龙9,博智网带你了解详细信息。
万众期待中,Intel Alder Lake 12代酷睿处理器终于到来了!
今天首发桌面版六款K/KF系列型号,以及配套的Z690芯片组主板,更多型号、更多平台将在之后陆续跟上。
Alder Lake的诸多架构、技术细节此前已经公布了很多,但今天的首发,依然有很多干货。我们一一道来。
1、架构技术概述
Alder Lake 12代酷睿是第一款采用Intel 7制程工艺的桌面处理器,也就是10nm Enhanced SpuerFin,同时也是第一款采用混合架构设计的x86桌面处理器,还用上了全新设计的Golden Cove CPU微架构,再加上首发支持DDR5内存、PCIe 5.0标准,整体实力实现了巨大的飞跃。
说它是Intel最近十年最具革命性的处理器产品,也不为过。
12代酷睿设计了两种CPU核心,一个是性能核(P核),一个是能效核(E核)。
很多人习惯性地称之为大小核,但是Intel强调,这和智能手机上传统的big.LITTLE大小核架构截然不同,因为大小核里的小核是为了节能省电,12代酷睿里的E核则是为了强化多核性能,单纯来看它的性能依然是相当高的。
P核的设计更传统,是酷睿家族的延续,针对单线程、轻线程性能而优化,适合较高负载的游戏、生产力应用,在桌面产品P1系列中最多8个,P2系列中最多6个。
E核的设计则更接近Atom凌动家族,这对多线程性能优化,并尽可能减少对前台任务管理的影响,在桌面产品P1系列中最多8个,P系列中则没有。
需要注意的是,P核支持超线程,E核则不支持,比如说i9-12900K 8个P核、8个E核,线程总数是20个。
两种核心的并存,也改变了缓存体系。
P核每个核心有自己独立的1.25MB二级缓存(11代只有0.5MB),合计最多10MB。
E核每四个核心一组,共享2MB二级缓存,合计最多4MB。
所有P核、E核共享三级缓存,最多容量30MB,对比11代的16MB几乎翻了一番。
为了合理分配、调度两种核心,Intel特别设计了Intel Thread Director(线程调度器),并且与Windows 11深度结合,确保不同的负载在不同的条件下分配给最合适的核心。
12代酷睿硬件集成了微控制器,以纳秒级的精度监视每个线程的运行时指令,实时反馈给操作系统进行最合适的分派调度,同时根据散热设计、运行环境、功耗设定等进行动态的适应性调整,而这一切都无需用户干预。
举例来说,开始使用Adobe Premiere Pro在前台进行视频转码,当然都走P核,然后你又打开Adobe Lightroom编辑照片,视频转码就会转入后台交给E核继续执行,P核则接手照片编辑。
Intel宣称,这套机制配合其他改进,可以带来多达47%的性能提升。
当然,如果一款软件要充分释放混合架构的效率,达到性能最大化,需要开发者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但即便不做任何优化,12代酷睿本身结合Windows 11也可以确保正常运行。
12代酷睿是一套灵活可扩展的架构,设计了三种封装方式,针对不同领域。
其中,桌面上是独立封装的LGA1700,长宽尺寸45×37.5mm,最多8+8 16核心,32单元核显。
内部封装接口也有所变化,整体高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STIM散热硅脂、Die芯片都更薄了,IHS散热顶盖则更厚了,可以大大改进散热能力。
移动端是BGA Type3整合封装,三围尺寸52×25×1.3mm,最多6+8 14核心,96单元核显。
针对超低功耗领域则是BGA Type4 HDI整合封装,尺寸仅为28.5×19×1.1mm,最多2+8 10核心,96单元核显,TDP低至9W。
内存支持DDR5-4800、DDR4-3200,扩展连接支持16条PCIe 5.0、4条PCIe 4.0,Wi-Fi 6E,Thunderbolt 4,这些就不赘述了。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尾页
-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