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底,教育部组织开展“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选题立项。我找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教授王霁,希望他能组织编写一本面向高职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材。王霁教授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学养,常年参与职业院校的文化育人工作,欣然接受了邀请。
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博大精深”四个字。编写《中国传统文化》教材,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对素材进行取舍的问题,这既取决于文化育人的宗旨,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
本教材在“经过扬弃,为我所用”的原则指导下,以精炼的笔墨,对中国传统哲学、道德和宗教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挖掘,使古代思想焕发出时代光彩。哲学方面,天人合一、阴阳变易、贵和尚中等都是中国特色的哲学命题,在经济快速发展、环境大肆破坏的今天,仍旧具有警示意义;道德方面,安贫乐道、忠孝仁义、明礼诚信等都是典型的东方价值观,与今天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宗教方面,佛教、道教、儒教三教的教义虽殊,但都直指人心,注重人生修养,注重施善爱人。
编写《中国传统文化》教材,必须讲清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价值精粹,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为一体。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必须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引导。但如果教材内容都是主旋律,就会沦为空洞的理论说教,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顺应高职学生特点,我们在讲述抽象的思想文化时,选取了大量实例和图片作为引子,带领学生步入“高大上”的思想殿堂。例如,在讲述天人合一时,挑选了充分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作为例证;再例如,介绍儒释道融合时,挑选了大家在少林寺常见的“三教合一碑”作为引入。全书配有大量精美图片,穿插有丰富的相关链接,以帮助高职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领悟。
文化不应成为束之高阁的“欣赏品”,而应成为浸润心灵的“营养品”。文化需要通过亲自体验、具体实践,才能真正深入人心,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本书每章最后都安排了“体验课堂”模块,意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悟传统文化。例如建筑一章,我们设计了介绍当地建筑景观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古建筑的特色及文化内涵,油然而生保护古建筑的意识。其余各章也安排了类似的实践活动,有的是角色扮演,有的是课堂辩论,还有动手操作等,目的是让学生在体验中自觉地接受传统文化洗礼,在实践中自发地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想通过一本教材全部讲清楚很不现实。如何帮助高职老师更有效地讲授传统文化,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更深入学习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