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怜故园菊的下一句(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赏析)

岑参《九日思长安故园》: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盛世的落幕往往是有预兆的,比如大唐凋谢的富贵,颓败如同花开绚烂之后的残破。一场“安史之乱”,轻易地敲开了蒙在大唐皇朝上面繁荣的面纱;帝国的根基早已溃败不堪,崩塌只在早晚,可惜所有人都躺在安乐椅上不知忧患。

战争是残酷的,无关正义与否,其铁蹄践踏之处,最终受苦的仍是人类自身。雪崩的时候,没有一朵雪花是无辜的。正因为如此,圣人才有感而言:“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老子》)。可是,人类太过贪婪,野心家总是太多。于是,战火纷飞,人将何往?

《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唐朝江陵人,著名的边塞诗人,和高适合称“岑高”。撰写这首《九日思长安故园》的时候,其正在行军队伍之中,所以此诗又名《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九月初九,重阳登高,可惜原本应该热闹万分的景象,如今却被战乱击打得稀巴烂;空剩一幅残损画图,长久地留存在脑海里面,令人无法释怀。

战乱初起,皇朝脆弱不堪,京城在一夜之间,被无情抛弃,叛臣贼子占领了雄伟的长安。昔日的繁华,刹那成空,惨遭破坏。诗人是感性的生物,面对不停跋涉,转战四方的军队,于偶然停下行进脚步的空隙之间,无边思绪纷纷涌上心头。

有一种叫做“故园”的东西,即使隔着千山万水,心也有所牵系。行走的脚步虽然匆忙,可是思念的柔情却千丝万缕。遥想当年荣华,友朋常聚处,欢声笑语,歌舞升平,一片花团锦簇;而今思量,山河损毁,故园万里,亲朋分离,此身合似浮萍,飘荡东西。

“强欲登高去”,思念如火,炽热到激烈处,便在内心里涌现种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出来。比如此时的诗人,因为想到今日正逢佳节重阳,于是油然而生登高的念头。开首一个“强”字,便把诗人那种喷薄欲出的情绪渲染干净。行军队列之中,哪里能够随意所致,所以诗人也只能按捺住内心里的“欲望”,老老实实地呆在军营里面,哪儿也去不了。

没有办法去登高以应景,再加上回首周遭混乱,思念故园的情感极其浓厚,轻轻地想一想就使人肝肠寸断。可是囿于现实状况,诗人只好无奈开导,自己之所以无法出去,是因为“无人送酒来”。多么勉强,努力给自己寻找一个借口,以此来化解内心里的那种激愤之情。

“遥怜故园菊”,此时此刻,任何一样事物都是能够引起诗人的怀念的,比如应时而开的菊花。可惜远离故土,那些蓬勃艳丽的菊花,即便绽放得如何肆无忌惮,如何冷艳娇媚,又能怎样?落寞的诗人无法登高望远,唯有在内心深处默默地祈福,遥祝亲人朋友一切安好。

此处一个“遥怜”,既指向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也同时表露出来深远寄情的茫然感喟。想来诗人是难过的,这种彷徨无助的感觉无法排遣,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之上。面对此种境况,他只有让自己的思绪穿越时空,从而来宣泄自己的灼热情怀。然而,诗人终究仍是孤独的。所以,他才在这里使用了一个“怜”字,既是对自我命运无端的怜惜,也是对生而为人却无法安放灵魂的深度关怀。

在本诗的前半段,与其说诗人以一种“痴心妄想”来呈现对“登高”的执著,毋宁说其实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浓郁的思念故土之情怀。正是基于此,在本诗的后半段,诗人更是开始充分发挥自己的胆大妄为,他肆意地怀念着故园的菊花,这本来是天经地义之事,但是诗人是贪心的,他毫不满足于此点。

​最后,诗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故园的菊花“应傍战场开”。也就是说,诗人以为菊花不应该拘泥于一处,只顾开放在故园之内,而是应该不远万里而来,让自己坚强地绽放在战场旁边,从而可以来陪伴着远离故土的诗人。诗人竟然无理至此矣!可是,此种“疯狂”想法却并不令人讨厌,读后无端使人感觉哀意满怀。这种凄惨之意,千载以来,至今仍然,不绝如缕,缠绕心头,悲歌当泣哉!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2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