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谁人不识君全诗(激励人上进的古诗词)

《别董大二首》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很多人只熟悉第一首,因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千古名句。其实这两句早已跳出了高适作品而独立存在,充满了天下茫茫我独行,誓要震动寰宇的英雄气概。

但是若要理解原诗的意思,就只能把后世文人附着添加的意气、情感去掉,将诗句回归作品,才能正确理解高适的诗意。

“董大”是董庭兰,因家中排行老大,故称“董大”,唐人亲昵喜欢以排名相称。他是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陇西人,整理编著《大胡笳》,《小胡笳》。

天宝年间,高适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在与李白、杜甫同游梁宋之后,没有继续远行,暂时在宋州安定下来,农耕樵读,以待时机。

天宝六年春,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就在这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写了《别董大二首》。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从写作顺序来看,第二首更像在前面的作品。二人他乡遇故知,却各自潦倒破落,想共享一杯好酒,却掏不出钱来,窘迫的神态溢于言表。但是敢于以此入诗,也正证明了高适为人豁达,对困窘处境的淡然和对未来的充满信心。

从格式上来说,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一先”部的拗律七绝。“六、翮”都是入声字,发仄声。其中第三句“贫贱应未足”的“未”字出律,第四句“相逢无酒钱”的“无”字做出了拗救。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六翮 ( liù hé)”是鸟类双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鸟的两翼。“飘飖”,举止轻盈,洒脱。

我就像鸟儿一样,四处奔波无果只能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身为大丈夫,又有谁会心甘情愿居于贫贱呢?今日重逢却两袋空空,掏不出酒钱。

盛唐绝句,明白如话,没什么难理解的。关键是诗中澎湃而出的昂扬志气,我们称之为盛唐气象。

这一首写了两人异地重逢却无钱沽酒的境况,虽然有“私自怜”的字词,却一点也没有感觉到诗人因为缺钱而短志:“丈夫贫贱应未足”,哪怕什么“相逢无酒钱”呢?

凌驾在生活资料之上的志气雄心,隐隐凸显。

下一首就是临别赠言,俾睨天下的情怀更是恢弘涌动,喷薄而出。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格式上来说,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十二文”部的七绝,格律严谨。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曛”,日落余光,昏暗。这一句是送别之时的场景描写。

开阔大气,冷峻恢弘的景色都与离别有关(千里黄云,北风吹雁),但是高适并没有沉浸在伤感之中,而是通过超然的气度和禀赋,取境界之阔远渺茫,舍风雪之寒凉凄苦,以理驭情,以情择景,写出慷慨激昂的壮伟来。

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夜幕降临以后,又刮起了北风,大风呼啸,伴随着纷纷扬扬的雪花。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你不要担心前路就没有知己,以阁下高才,天下能有几个人不认识你呢?

这两句作为千古名句,在这首绝句中的作用极其重要。我们在讲绝句的时候,曾经使用这首作品作为例子,说明七绝是如何使用特定文法突出第三句“转”、和第四句“放”的作用。

一般绝句的三四句会采取一种“假设”、“限定”、“疑问”、“反问”、“否定”的方式来突出重点。

在这里虽然是对董庭兰的劝慰之语,但是诗人同时使用了“否定”、“反问”两种限定方法,加强了语气和诗意的转折,然后通过“反问自答”的形式将诗意发散出去,瞬间打开了整首诗的境界。

天下人人都识君,还怕前路无知己?

董庭兰因房琯被逐,他与房琯于乐理相知甚深。崔珏曾专为二人相知写诗称颂:

席间咏琴客

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房次律就是房琯,崔珏写的是董庭兰遇到了官高位显的知音,诗境狭小。

董庭兰与高适相遇,触景生情,哀叹前路茫茫,知音再难遇。

高适这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作为回答,不仅紧扣董庭兰天下知名琴师的身份,还把人生知己无贫贱,天涯处处有朋友的意思融注其中,诗境远比崔珏那几句阔远得多,也深厚得多。

两人咏知音之作,高下立见。

别董大后两年,高适被朝廷起用,后加入哥舒翰部队,安史之乱中步步高升,成为历史上唯一以军功封侯的诗人。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2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