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张九龄原文赏析(感遇古诗词赏析)

诗词我们都很喜欢,也经常去阅读,去感悟,但很难达到古人的水平。所以我们只能去欣赏。在这里给调友们一块欣赏两首张九龄的五言古诗。

感遇二首

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译诗:春天的兰草葱郁繁茂,秋天的桂花皎洁净洁。这一派欣欣向荣的蓬勃生机,自然成为美好的季节。谁知道那些林中隐士,闻到芳香深加爱悦。花木的芬芳出于本性,何求于美人赏识攀折呢?

其二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译诗:江南一带生长的丹橘,经过寒冬还绿叶葱茏。哪里是因为地气温暖,全凭自己有耐寒本性。本可以献给贵客嘉宾,无奈阻隔着崇山峻岭。命运决定了这种遭遇,循环的道理难以追寻。世人只是说栽植桃李,难道丹橘就不能遮阴?

【欣赏感悟】

作者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长安进士,唐“开元盛世”最后一位贤相。后被被奸相李林甫等诽谤,排挤,被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其感遇诗都是在被贬之后写的。现存《曲江集》、《千秋金鉴录》。

这是两首五言古诗。五言古诗是汉、魏晋时期形成的一种新诗体。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求对仗,不讲平仄,篇幅不限长短,用韵也比较自由,但每句五言的句式却固定不变。它既不同于汉代乐府歌辞,也不同于唐代律诗和绝句,所以称为五言古诗。

《其一》这首诗采用了比兴手法,寓意与高雅清香的春兰秋桂,不慕求虚荣,不阿谀奉承权贵。诗一开头,用工整的偶句,突现了兰草、桂花这两种植物的高洁性情。用“葳蕤”二字体现兰花的欣欣向荣,用“皎洁”二字,体现桂花的芬芳,点出她们的勃勃生机。“谁知”二字作转,自然地引出了深居山林的美人,他就是那些兰心桂质的隐逸之士。美人因嗅到兰、桂的芬芳,对兰、桂产生了倾慕之情。但春兰、秋桂的美好,完全出于自然本性,而并非为了求得人们的赏识。诗人以此比喻洁身自好的君子。本诗虽短小,但用尽全力,结构严谨,词尽意尽没有落空。词意温和,不知不觉中,在咏物的背后,讲出了高雅的生活哲理。

《其二》是托物言志,借歌颂丹橘表达诗人遭受排挤的愤懑心情和坚贞不屈的节操。很容易想起屈原的《橘颂》。本诗开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言志之意非常明显。句中一个“犹”字,饱含着诗人的赞美之情。诗人收纵自如,用“岂伊地气暖”’一“纵”,用“自有岁寒心”’一“收”,令诗情跌宕起伏,独具韵味。但接着一句“奈何阻重深”,使人仿佛听到了诗人无奈的叹息声。然而而命运好坏的缘由则像循环往复的自然之理那样,无法探究,“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这两句诗委婉幽深,饱含着诗人复杂的感情。在末尾,诗人用反问语气结束全诗:世人只说栽种桃李,莫非橘树就无法遮阴、没有功用吗?在诗的前半部分,诗人已写明橘树绿茵耐寒,果实甘美,但它的命运却又如此多舛,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本诗不是雕琢却浑然天成,两个反问句,更使诗情跌宕起伏。但诗的语气始终是温和敦厚的。无论是愤慨,还是忧伤,都是羚羊挂角,不着星际,使全诗意境超然。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3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