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散文精选大全 (记忆中的年味美文精选)

浓浓的年味

文/李寿谦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除旧布新,祈祥纳福,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春节涵盖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资虽然匮乏,但春节时那浓浓的年味和亲情,让人回味无穷。

小孩子最盼望过年,因为过年可以改善生活,穿新衣服。有几句童谣为证: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高高兴兴放鞭炮。总之,过年最快乐的就是孩子。

进了腊月,就开始忙年。最累人的活就是磨面,那时没有电磨,全靠人力来推石磨。两个人抱着磨棍要推好几天,累得腰酸背疼。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辞灶。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往每个家庭的住户干部,二十三上天汇报一年的工作。辞灶可马虎不得,要准备好多美食供品,来堵住灶王的嘴。以求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难道不给好吃的,上天就说坏话吗?看来灶王爷也是个贪官。辞灶后,再买张新的灶王爷过年时换上,不能说买,是请。二十四,打扫房子。以后就是准备吃的,摊煎饼,蒸馒头,做豆腐。到年底写春联,我写的字登不了大雅之堂,但红纸黑字贴到门上光鲜亮丽,有节日气氛。春联的内容还记得一些:祖国山河千古秀,人民公社万年春;爆竹一声辞旧岁,红旗三面迎新春;祖国处处春光好,公社家家气象新。其内容充满了正能量和时代感。

过年的另一个重要活动,就是赶年集,俗称花花集。人们赶年集卖点农副产品,置办年货。给孩子买点小礼物是必须的。给男孩买几挂炮仗,给女孩买插花头饰之类。集上叫卖声此伏彼起,卖佐料十三香的唱着自编的歌谣招揽生意。卖炮仗的站在桌子上,用长竹竿挑起炮仗一挂一挂地点燃。炮仗越响卖得越快,那硝烟的味道恰似浓浓的年味。

大年三十请家亲,即是请祖先回家过年。慎终追远,不忘先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迷信无关。年三十,八仙桌上摆上祖先牌位,焚香烛,摆供品,椅子谁也不能坐了。全家人在矮桌上吃饭,家长盘点一年的得失,布置来年的工作。还有一项重要程序就是放鞭炮,俗称发码子。吃罢年夜饭,孩子们相继困去,大人守岁,直到午夜。

大年初一,吃过饺子,小孩子穿上新衣服,由大人领着到本族家给长辈拜年,路上大家相遇互致问候。

过年的另一大盛事是看村里小剧团演戏,剧目有《穆桂英下山》,《小姑贤》,《王定保借当》等。无论演技水平如何,毕竟带来节日的欢乐。

从大年初一到元宵节,标志着年的结束。元宵节吃汤圆,寓阖家团圆。元宵节也叫灯节,各种民俗娱乐多姿多彩。舞龙灯,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火树银花,流光溢彩。总之,人们沉浸在狂欢之夜中。正是:火树银花不夜天,俊男靓女舞翩跹,亿万人民庆团圆。

五八年大跃进,春节不放假。口号是“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饺子再下手”。大年初一照样干活,荒唐年代荒唐事,不足为怪。

难忘浓浓的年味,浓浓的亲情。如今生活好了,年味却淡了。饺子鱼肉已不稀罕,野菜倒成了时髦的抢手货。除夕夜看春晚,成为与以往不同的年味。回想这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端。人到晚年,总是生活在往事的回忆中。这浓浓的年味和亲情,成为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3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