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守岁的起源是什么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这次张承辉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除夕守岁的起源,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除夕守岁的起源

相传远古之时,“年”是一种深居海底的怪兽,每逢除夕,它就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除夕这一天人们就逃往深山,以避“年害”。有一年除夕,一位白发老者没有随众人逃往深山,而是留在了村里。当“年”进到村口发现家家门上的红对联时,就浑身战栗……

春节俗称年,既是具体节日的指称,即正月初一,也是一个时段的指称,即春节期间。按照中国传统文化习惯,春节期间是从腊月初开始,直到来年正月底才结束。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也是规模最大的节日。春节里的很多习俗都源于古老的神话。

除夕,即一年里的最后一天,为腊月三十(或二十九),又叫“年”,俗称“年三十”、“年三十夜”。相传远古之时,“年”是一种深居海底的怪兽,每逢除夕,它就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除夕这一天人们就逃往深山,以避“年害”。有一年除夕,一位白发老者没有随众人逃往深山,而是留在了村里。当“年”进到村口发现家家门上的红对联时,就浑身战栗。随后,村里又传来阵阵爆竹声。闻此,“年”掉头仓皇而逃。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声。从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岁待“年”。

除夕,即辞旧岁,一切民俗活动的目的在于除旧布新、驱邪辟祟,除贴春联外,还有祭神祀祖、祈福纳祥、吃年夜饭、守岁、接年等民俗活动。除夕祭神除了祭祀天地和诸大神外,还有财神、宅神、路头神、田神、蚕神等。祀祖,即祭祀自己的先祖先宗,另外,还不忘祭祀孤魂野鬼,既表示慰问,也是防其作祟。祭神祀祖源于对神话神祖的崇拜。

除夕贴对联禁忌

禁忌一:左右联勿贴错

在张贴春联时,往往有的人把上下联贴错位置。要区分上下联关键在最后一个字,根据格律规定,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普通话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普通话一声、二声)结尾。

禁忌二:贴春联的时间

民间有一种神话的传说:春联即为天上的神仙,当春联撕破后,就会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报告家家户户的情况,希望天神能给民间的家庭带来好运等。

贴春联最好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把旧春联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运,有除旧布新的意思。

禁忌三:单数才吉利

在大门贴春联,记的要贴单数,单数象征吉祥。还有,家门口不要单贴“春”字,可以贴福、招财进宝等,因为古代,只有怡红院会在门口贴“春”字。

禁忌四:福字不可随意贴

贴春联的同时,有的人家还喜欢贴“福”字,但贴“福”字不是都要倒着贴。

北方除夕吃什么

1、饺子

饺子也称作“交子”,是新旧更替、辞旧迎新的意思。在除夕这一天,北方人都会准备一道饺子,一盆盆的饺子就像一盆盆的银元宝,因此吃饺子也寓意着财源广进,富贵发财。以前,北方人会在饺子里面包硬币,谁吃到有“硬币馅”的饺子就意味着今年财运非常好。现在,人们习惯用花生或者果仁来代替硬币。

2、馒头

对于北方人来说,馒头也是过年必不可少的食物,过年蒸的馒头与平时蒸的馒头有所不同,里面有很多说道,过年蒸馒头的面发酵得越好,就预示着来年的日子越红火,“发面”的“发”意喻“发财”、“蒸”象征生活“蒸蒸日上”。

3、馄饨

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4、鱼

鱼也是年夜饭不可缺少的,而且不可以吃光,要剩下一点,寓意着“年年有余”。在银川,清炖鲫鱼和红烧鲤鱼是年夜饭桌上的常见菜,有“大吉大利”的意思。鱼一定要在宰杀之后放置2~6小时烹饪。在做红烧鲤鱼时,放些豆瓣酱,鱼肉会很入味。

5、豆儿酱

北京人的年饭里,还有一道不得不提的传统菜品“豆儿酱”,这道菜对于老北京人来说还是家喻户晓的。“豆儿酱”是一种由肉皮、豆腐干、黄豆、青豆、水芥做成的凉菜,清爽可口,用来佐酒开胃,再合适不过了!

6、生萝卜

北方一些人家吃年夜饭还专门购买生萝卜,每人咬一口,谓之“咬春”。因萝卜俗称菜头,取“有好彩头”之意。

7、长面

当南方人吃汤圆的时候,中国北方一些地区的饭桌上,面条也开始热气蒸腾了。年夜饭桌上的面条,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意味着健康长久的愿望。中国人吃面的习惯由来已久,唐朝开始面条成了祝福新生男儿长命百岁的象征,沿袭到今天,中国人过生日就必吃面条了,而年夜饭桌上吃长面则寓意长长久久。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9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