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生物考前复习提纲

同学们学习生物要夯实“双基”,立足点首先放在课本上,课本是生物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蓝本”,应该重视课本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下面是张承辉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七年级下册生物考前复习提纲,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七年级下册生物考前复习提纲(一)

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系统

1、 食物的热价是指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脂肪的热价最高。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其次为脂肪,脂肪还是储备的能源物质。

2、呼吸作用: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它的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

3、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肺两部分。其中呼吸道又可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肺的作用是:气

体交换的场所。

4、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是主要的呼吸器官。它具有的特点:①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 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等,所以很适合进行气体交换。

5、呼吸道的起点是鼻。消化和呼吸的共同器官是咽。咽是食物和空气进入体内的共同通道。

6、外界和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通气。 呼吸运动是胸廓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所以,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

7.气体扩散:气体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转移的运动。

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1、心脏的结构:略

2、 动脉血:含氧量丰富,颜色鲜红 。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静脉血:含氧量较少,颜色暗红。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的血管。

3、心脏可分为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脏四腔与连接的血管: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室——肺动脉 左心房——肺静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4、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χ心率

每分输出量也叫心输出量,它是衡量心脏工作能量的一项指标。 心动周期=60秒(一分钟)÷心率(0.8s)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

血液循环途径:

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

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小结:(1)、两种循环都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心房。(2)、体循环流出的是

动脉血,流回的是静脉血;肺循环流出的是静脉血,流回的是动脉血 。(3)、在全身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处: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4)、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 2、

8、人体的气体交换过程主要包括肺通气、肺部的气体交换和组织气体交换。肺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肺部的气体交换和组织气体交换由气体扩散实现 二、呼吸运动的原理

七年级下册生物考前复习提纲(二)

人体的自我调节

55. 人的自我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大类型。其中神经调节具有主导作用。 神经系

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它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

56.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胞体(代谢中心)和突起组成 。突起包括树突和

轴突。树突:短,是树状分支;轴突:长,分支少。神经元的功能: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的功能。

57. 反射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过程的结

构是反射弧。

58. 反射弧的结构:①感应器:感受刺激,产生冲动 ②传入神经元:传导冲动到神经中枢 ③神经中

枢:接受传来的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 ④传出神经元:把新的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致效应器 ⑤效应器:接受冲动,引起相应的肌肉和腺体活动。

59. 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方向:感应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60. 神经中枢:位于灰质内,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汇聚形成

61. 反射的类型: 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已经建立的先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是在出生以后个体生

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比较高级,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

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人类特有,动物没有。

62. 枢是人类特有的,躯体运动和躯体感觉中枢是对侧控制的。 63. 眼球的结构 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外膜 巩膜:白色,坚固,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虹膜:有色素,中央形成瞳孔。

睫状体:调节晶状体。

脉络膜:营养眼球。

内膜: 视网膜:含有许多视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房水:透明。透过光线。

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

64. 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大脑皮层

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

65. 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原因:睫状体舒缩,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象都

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

66. 近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前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凹透镜

矫正。

远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后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凸透镜矫正。

67. 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锤、钻、镫)→耳蜗(耳蜗内感

受器受到振动的刺激,产生冲动)→位听视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68. 视觉感受器:视网膜; 听觉感受器:耳蜗; 头部位置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 嗅觉感受器:

嗅黏膜; 味觉感受器:味蕾

69. 四种味觉及其最敏感的部位: 酸:舌的外侧 甜:舌尖 苦:舌根 咸:舌尖 70. 人体触觉最敏感的部位:唇、舌尖、鼻尖。肢体的腹侧面比相对应的背侧面触觉要敏感。

七年级下册生物考前复习提纲(三)

物质的运输

血液:

一、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1、血浆:(1)顔色: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2)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和代谢废物等;(3)功能: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淀粉(口腔、小肠)

口腔小肠

肠液胰液氨基酸胃蛋白酶(胃液)多肽

蛋白质(胃、小肠) 蛋白质

胃小肠

脂肪胆汁(肝脏)脂肪微粒肠液胰液甘油+脂肪酸脂肪(小肠):

唾液淀粉酶(唾液)肠液胰液

3、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呈红色,决定了血液的颜色,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4、贫血是指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铁,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二、 血量、输血和血型

1、血量:约为人体体重7% ~8%。

2、输血和血型:(1)ABO血型: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

(2)输血一般以输同型血为原则,紧急情况,O型为贡献者(万能献血者),AB型为得益者(万能受血者)。(少量慢速输血)

三、 大力提倡无偿献血:一次献血200—300mL(5%)是不影响健康。(注意:献血一般不超过血量的10%(约400毫升),一次失血超过30%、就有生命危险。)

血流的流动的管道——-血管:

3、出血的初步护理: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压迫止血;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压迫止血. 4、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它的表示方式:收缩压/舒张压。 (正常:90-130/60-90 mmHg)

脉搏:主动脉壁一张一缩的搏动,像波浪一样沿着动脉壁向离心方向传播,叫脉搏.(正常75次,变动范围60-90次,正常与心脏跳动次数一样。)

5、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手上的“青筋”指的是静脉。

七年级下册生物考前复习提纲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9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