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论尹何为邑是什么(子产论尹何为邑的原文及翻译)
郑国的上卿子皮,这个人叫罕虎,他有一个家臣,叫尹何。子皮想提拔尹何,让他到自己的封地去做行政长官。
我们知道,那时候是分封制,子皮是郑国的执政大臣,管理整个郑国,同时也有自己的封地,他想让尹何管理,这件事在春秋时期可以理解成子皮把自己的家交给尹何打理,在今天可以理解成就是给尹何放个地方官。
子产,这人咱提过很多次了,他对子皮说,尹何太年轻,不知道能不能胜任?
之前咱说过,子产这人会说话。他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尹何不适合这个岗位,但没有直说。因为此时子皮是子产的上级,你作为一个下属,直接否认领导的观点,不合适。所以子产用了个疑问句,不知道能不能胜任。原文写“未知可否”。
子皮大概是没有理解子产的意思,或者说假装没听懂。他说:“这人老实,我很爱惜,他不会背叛我。我这么安排是让他锻炼锻炼,一边干,一边学,他就会治理了。”
您注意,这个观点很有意思,今天很多领导用人也是这个思路。这个思路对不对呢?我觉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您就拿我说书来说,其实开始说书的时候,我是不会的,只是喜欢。现在越说越有感觉。但无论说得好坏,都不会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最多观众骂我几句。
但当个地方长官就不同了,这关系到一方安危,所以让不懂政事的人管理,是有问题的。
子产看到子皮坚持意思,他就不客气了,直接表明态度,不行!
他为什么坚持认为不行呢?他说,爱一个人,应该是做对他好的事。现在您爱惜尹何,让他当地方官,自己为政。这是什么?这就好比让一个连刀都不会拿的人,您让他做屠夫。结果只能是自己伤了自己。您这名义上爱才,实际是伤才,以后谁还敢讨您喜欢呢?
您是郑国的栋梁,栋梁要是断了,房子也就塌了,我也将被压在下面。因此我不能眼看着您犯错,我要把我的想法都说出来。举个例子,假如您有一块好面料,你会不会让一个没有经验的裁缝用这块布料学习做衣服?
大官,大邑,这都是安身立命的东西,让一个不懂的人拿来练手?不合适吧。这可比好面料重要多了。
我就知道要先学习管理经验,再去做治理,没听说过通过治理来达到学习的目的的。没见过先上车后补票的。要真这么办,肯定是害了这个人。
您就拿打猎来说吧,弓马娴熟,这才能打到猎物,要是一点经验都没有人,没拉过弓,没骑过马,没驾过车,这人一上车准哆嗦,他担心车翻了压到自己,他还有精力想怎么打到猎物吗?
这就是子产的观点。
他说,你说得有道理,是我没考虑周全。我听说作为一个管理者,作为领导,要能从全局着眼,有预见性,而普通人则要注意细节,注意眼前。
各位朋友,您注意,这句话原文是“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这句话只是在讲述客观的道理,没有褒贬之意。子皮强调的是管理者和普通人的分工,作为管理者就应该知大者、远者,作为普通人,就应该知小者、近者。
今天,很多企业管理之所以出现问题,就是领导抢员工的活儿,把一些细节,一些不该他做的事抓得很紧,而整个战略应该如何,领导自己也忽略了。还有一些员工,眼高手低,操的都是领导的心,自己的职责却履行得不好。这都是没有恪守本分。
子皮说,按照这个道理,那我不配当领导,只配当个普通人。我只看到了穿在身上的衣服,所以对衣服这样的小事很谨慎,却看不到用来安身的大官、大邑,把他们全忽略了。
要不是您子产提醒我,我就办了蠢事了。当初我曾经说过,您来治理郑国,我来治理我自己的封地,在您整体统筹之下,我也能把封地治理好。现在我知道了,这样还不够。从现在开始,我自己的封地治理,也要听您的。
子产说,1000个人有1000张面孔,1000个人也有1000个想法。怎么能强求您的想法和我一样呢?只不过,我心里觉得这事儿有些风险,就说出来了。
子皮听了,觉得子产是忠臣,就把政事全部委托给了子产,从此,子产可以全面治理郑国。
您可以注意啊,此时子皮当上郑国的执政才一年,他就甘愿让贤,把自己的位置给了子产,这说明子皮不仅知人,而且自知。刚才咱说了,当领导的,应该抓大放小,抓大之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找到合适的人。
说个我自己的事吧,曾经有一次参加拓展训练,我作为6个领队之一,带领着30个人跟其他领队竞技。户外活动这些事,我真不擅长。那怎么办呢?我又不能置全队的荣誉不顾,所以我从队中找了一个擅长这方面的人,每一个细节都让他把控好,我自己负责统筹和撑场面,最后,我们队就是第一名。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领导者应该有的格局,你不跟下属比技能,而是让下属充分发挥技能。就像刘邦不会跟萧何、韩信、张良比业务能力。
今天这段书,很多人看到的是称赞子产,而我觉得,子皮更应该被人称道。您说呢?
好了,《子产论尹何为邑》讲完了,你有什么收获吗?